靈魂這個詞如今已經不被經常提及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科學色彩的心理學描述,這也是現代性祛魅的後果,盡管靈魂帶有一種永世輪回的神學意味,但同時也賦予人一種神聖的高貴,反之心理學中的内心則略顯機械和無趣。

靈魂也好,心理也罷,即便是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中呈現出不同的韻味,但都無疑确認了一件事情——那種被笛卡爾深深地烙印在人類共有的文明當中的——即人有着明顯的内與外之分。
通俗的來說,人的外部就像他們看起來那樣,但同時也有諸多的外部附加條件,比如血統、教養、職業、人際關系等等,這些構成一個人可見因素的東西都可以被看作是“這個人”。
但大多數時候,人會有一種反抗,即“我不是看起來那樣”。很多紛争都源自于人們對他人的那種刻闆的,源自于對某個人外部認知的不滿。這裡相對的,就是現代世界的人,普遍認為自己并不是外部境況的總和,而是存在一個内在的“我”,而且這個我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更本真的、對外部的我發号施令的我。
循着這種認知,如果暫且将内部的那個我稱為靈魂的話,那麼靈魂的我就不僅僅是是作為一種表征我存在的東西,而且它還具備了一種功能性,即能夠進行思考并發出行動指令。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種思考和行動的發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或者直覺地來看,靈魂可以分為幾類呢?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裡有一段哲學家蘇格拉底與兩位雅典貴族青年——阿德曼托斯、格勞孔兩兄弟的對話,基本厘清了普遍意義上靈魂的内涵。
蘇格拉底指出,靈魂裡的欲望的部分會去尋求比如說食物和水,但有時口渴的人有水也不喝,因為他知道水被污染了,喝了會得病。蘇格拉底問道:是不是他們靈魂裡有種東西讓他們想喝,又有另外一種力量禁止他們喝,這種不同的力量掌控了讓他們喝的欲望?
格勞孔和蘇格拉底都認為,這個靈魂中不同于欲望的第二部分,就是理性,它可以在與靈魂中非理性的欲望部分相反的目的下起作用。那麼靈魂是不是就是由欲望和理性所構成的呢?
蘇格拉底還指出另一種行為,用的是雅典人萊昂提烏斯路過刑場死屍堆的故事。萊昂提烏斯想去看死屍,同時又想避免這樣做;經過一番内心掙紮,他去看了,一邊看一邊說:看吧,混賬東西,把這美景看個飽吧。他一面縱容自己看死屍的欲望,同時又知道這樣做可鄙;他屈從于貪欲,這激發了他的憤怒和自我厭惡。
蘇格拉底問道:在許多其他情形裡,我們不是也觀察到,當一個人的欲望勝過他的理性時候,他會責怪自己,他的激情會激發起來,去對抗他體内強迫他的東西;而且,就好像有兩派在對立,這個人的激情會變成話語的盟友?
蘇格拉底用了一個新詞——激情,來指靈魂裡自己對自己生氣的這個部分。蘇格拉底問格勞孔,靈魂裡不想看死屍的那個部分,僅僅是另一個欲望,還是理性部分的另一個方面,畢竟它和理性都朝着同一個方向。
緊接着蘇格拉底說,“我們現在對這個激情的了解與剛才說法相反。剛才我們說它與靈魂的欲望部分有關;現在我們又說,在靈魂的分歧中,它站在理性部分那一邊。那麼,它是與理性部分也不同,還是僅僅是一種特定的理性?如果它僅僅是一種特定的理性,那靈魂裡就沒有第三個部分,而隻有兩個:理性部分和欲望部分。還是說,就像城邦有生意人、輔助者、謀劃者三個階級把它結成一體,靈魂也有着第三個激情的部分?如果沒被糟糕的教養腐化掉,它天生便是理性的輔佐?”
格勞孔立即對蘇格拉底表示贊同,認為激情既不是另一個欲望,也不是理性的一個方面,而是靈魂裡一個獨立的部分,激情是憤怒與驕傲之所在:萊昂提烏斯是驕傲的,他相信他有一個更好的自我,能抵擋誘惑不去看死屍,當他對欲望屈服時,便會因未能達到那個标準而憤怒。
其實,也不用追溯那麼久遠,每個人隻要回顧自身的經驗,都不難找到構成靈魂的這幾部分。其中欲望與理性,都非常清楚的能夠被觀測到,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欲望所驅使,但同時也會有理性存在着,一方面限制某一些不合時宜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籌劃,讓欲望在未來獲得更大程度的滿足。
即便是激情這個略有些暧昧的部分,也并不是難以察覺。還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原本很怯懦的我,卻在一次打架中,替别人擋了一個帶着釘子的闆子,看着釘子深深地紮進自己的身體,除卻疼痛,還有一點點驕傲,這并不是欲望和理性都所夠滋生的感受。
放大的來看,那些為了保衛國家而鬥争的戰士、為了某個理念而犧牲的烈士、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付出的仁人志士,這些都是超越了欲望和理性的行為,在生理性的欲望和反複比較思量的理性之外,驕傲、憤怒、無畏、同情、熱愛等都是一種激情的存在。
如果說欲望是人的動物性一面,而理性是人邏輯性的一面,那麼激情就是讓人更加鮮活的一面。雖然薩特曾論斷人是一堆無用的激情,但正是這種激情讓人更像人,也與人的外部生存條件對立的,構築起人的内部特點,更重要的是,理性更多的隻能代表内部的共性,而激情則是表征每個人不同的特殊标簽。
同時對靈魂的這個部分的善用,最終會鑄成個體在社會中極其重要的辨別——尊嚴。激情可以讓人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在屈服于生存欲望和理性算計之上,賦予人另一種自由,這種自由雖然很多時候與欲望相悖,但卻能夠在人的内心深處,激起更大的滿足——對尊嚴的滿足。
如果說,欲望是保持人生存的力量,理性是讓人獲得更大發展的力量,那麼激情就是讓人獲得尊嚴的力量,也可以說是過上一種富足的道德生活的重要手段。當我們用欲望、理性和激情來将靈魂的拼圖完整的時候,能夠得到的人生的密碼就是——生存、發展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