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萬别去海底撈過生日,除非你希望店裡所有人都知道你生日。
畢竟海底撈合唱天團會高舉着閃亮的大燈牌,360°環繞你拍掌高唱生日歌。
你性别男,燈牌上寫的就是男神;你性别女,燈牌上寫的就是女神;如果寫着小仙女,那可能你長得比較不着急。
如果你有偶像,他們可能會戴着人頭牌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帶着媽媽去了,那還會有個你和你媽擁抱的環節。
如果你想低調點,那他們就不唱了,讓機器人給你唱。
海底撈過生日的“社死現場”,已經尬成了一個梗。但能成為一個梗,其實本身意味着海底撈服務給人印象的深上加深。
憑極緻服務出名的海底撈,最近又震驚我一次。
疫情之下,海底撈賣起了便當,是因為火鍋營業額太慘了嗎?
不知道。但圈粉,他們确實成功了。
●
到底怎麼做起便當的?鄭州一家門店負責人原話是:
“考慮到門店周邊是辦公區和商圈,上班族比較多,中午有快餐需求,店裡本來也要做員工餐,就想着能不能多做一些,作為簡餐提供給上班族。”
聽起來好順便,然而他們靠着賣便當,分明連着帶旺了門店火鍋自提業務,
順便是表面的,效益是可觀的,乾坤是裡面的。
建議做生意、做品牌的人,都來跟海底撈學點東西。
01
在他困的時候,給他一個枕頭
我兩眼快黏在一塊了,你跑來遞給我一隻烤雞,看起來熱情,其實沒用。但是,想到客人困了,馬上給他送去枕頭,這就是一種深度連結。
海底撈剛進鄭州時人生地不熟,客流那叫一個慘。但區區幾個月,店鋪就爆火了。
因為那時店長帶着服務員拿着水果、小番茄之類的新鮮蔬果四處去社群發,既打了廣告,又跟顧客做連結。
如今他們多做一些員工餐給周邊上班族,如果辦公室有團購、數量多,海底撈能送也送,一來一往,連結就這麼建立起來了。海底撈的服務員又基本都是“社牛”,沒幾個來回估計就能讓顧客死心塌地了。
這陣子上海的物資情況大家都懂。而三德廣場的海底撈店,賣飯又賣生活食品,而且價格優惠,這就叫急人之所急。很多客人點了幾天簡餐,然後會點一頓豐盛火鍋,或者買一些海底撈的成品菜,自己炒幾個小菜。
如果說日常的優質服務是一種連結,那急人之所急,就更是一種深度連結,把顧客的心擷取得明明白白。
02
吹出的牛逼,都做到
賣豬肉的都愛說自己賣的肉是當天的,可誰知是不是?
但錢大媽說自己,大家就會信。因為一到晚上他們就打折,。
不甜不要錢、不好吃免費,這話聽着挺像放屁的。
但西貝說:,還比較入耳。因為他們确實規定了,每個店都允許有2%的退菜率。
說得出做得到的價值主張,才是有用的價值主張。
海底撈除了做便當,還會幫顧客買貓糧、冒雨濕透全身去送外賣、提供實惠的食品蔬菜等等。
目的很明确——“把我們海底撈的服務輸出去,收獲社群顧客的信賴和支援。”
是以大家為什麼常将海底撈與服務畫等号?就是因為把服務都融進了一個個行為細節裡。平時在門店裡,他們都會給披發的女孩提供橡皮筋、給小孩送蒸蛋、給孕婦送棉墊子等等,他們潛移默化地用他們的價值主張,牢牢占領了顧客心智。
把價值主張變成行動,讓顧客得到好的體驗,“吸引、複購、轉介紹”的理想效應才能達成。
03
最後
“疫情心态”有2種。
一種,是心安理得把生意不好的鍋甩給疫情。
另一種,是配合“天災”,想辦法成就生意。
也許有人說,如果不是海底撈,這便當也不會火。可也正因包括疫情之下做便當在内的品牌建設意識,海底撈才是海底撈。
顧客想到火鍋、想到服務,第一時間能想到海底撈,這就是一個品牌的成功。
特殊時期,也别忘了去經營口碑。做品牌做生意,都需要恒心。
雖然疫情經濟差的大環境很難改變,但對個體而言,懂得發現和抓住機會,危也許就會成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