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姨每月貼光終身俸帶孫三年,親家來住兩天後,阿姨寒心連夜離開

01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文章,讨論婆婆有沒有義務幫忙帶孫子。

這個話題當時都炸了,回複的不僅有新手寶媽,也有很多孩子已經上學了的家庭主婦,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帶孫子是婆婆的義務,如果婆婆不帶,就是婆婆思想有問題,覺悟不夠,如果不帶孩子還不出錢,那這個婆婆就會成為所有寶媽攻擊的對象,似乎不幫忙帶孫子,是多麼十惡不赦的事情。

但是話題如果變成丈母娘有沒有義務帶外孫,畫風瞬間就變得不一樣,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女方的母親沒有義務幫忙帶外孫。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幫忙帶孫子的周女士。

02

周女士退休前是名國小教師,隻有一個兒子,兒子事業心還很重,年紀挺大了也還沒有女朋友,這可愁壞了周女士。

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好不容易談了個女朋友,沒過多久就分手了,正當周女士打算放棄的時候,兒子家隔壁新搬來了一戶人家。

那天周女士剛給兒子家收拾完屋子,出門就碰到鄰居家的小姑娘剛外出回來,當時周女士還覺得小姑娘長的不錯,要是能當自己的兒媳婦兒就再好不過了。

不過周女士也隻是想想,隻是沒想到沒過多久兒子就把小姑娘帶回了家,談結婚的事情。

雖然周女士也覺得挺倉促,但好不容易兒子開竅了,媳婦兒又是自己喜歡的,周女士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彩禮首飾一樣也沒少了兒媳婦兒的。

可能就是看上了這個兒媳婦兒,是以兒媳婦兒有什麼毛病,在周女士眼裡都不是問題。

什麼賴床啊,不會做飯啊,不工作隻喜歡和朋友一起玩兒啊,周女士都表示年輕人,正常的。

婚後沒多久,兒媳婦兒就懷孕了,這對周女士來說簡直是喜上加喜,自己早就盼着孫兒了。

兒媳懷孕需要人照顧,周女士二話不說就搬去了兒子家,負責兒媳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

兒媳懷孕的時候心情不好,周女士也常常陪她去公園溜達,去逛商場,還寬慰兒媳不要怕生完孩子沒人照顧,她都會幫忙帶。

終于孩子出生了,月子裡周女士也是忙前忙後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兒媳,要說不累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上了年紀,精力也大不如前,孩子半夜要醒來四五次,周女士幾乎每晚都睡不了多久。但不管多難,周女士心裡都是開心的

兒媳婦兒也算挺照顧周女士,偶爾也會帶一帶孩子,隻是因為沒有奶,孩子隻能吃奶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兒媳婦和周女士商量着要不她也出去找工作,還能貼補點家用。

周女士一聽,這哪行,孩子還這麼小,怎麼能離開媽媽,再說兒媳婦兒懷孕前都沒工作過,這生完孩子還要出去工作,任誰說都是她虧待了兒媳婦兒,是以周女士是絕對不同意兒媳婦兒上班的。

為此周女士包攬了所有生活費,還拿出自己的終身俸給孫子買奶粉尿不濕。

可有時候越是付出的多,越是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雖說周女士照顧兒子一家也不求回報,但有些事情做的過分了還是很傷人的。

孩子慢慢長大,要吃輔食,買各類的營養品,孩子長的快,衣服也換的勤,這些費用都是周女士來支付。

兒媳婦兒什麼都愛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都想要最好的,周女士也盡量都滿足,但依然達不到兒媳婦兒的要求。

為此兒媳還總抱怨周女士照顧不好孩子,最讓周女士傷心的是,她不小心聽到兒媳給兒子打電話說,照顧孩子給孩子花錢,都是她這個婆婆應該做的,不需要感謝她。

周女士本來就因為兒媳的話心事重重,又正好趕上親家母過來旅遊,自己忙前忙後又是管吃喝又是出錢,丈母娘卻每天和兒媳出去逛街買衣服,心裡更不是滋味。難道照顧孩子真的就是自己的本分嗎?

這些事情都還不至于讓周女士心寒,真正讓周女士起了離開這個家的念頭的原因,是和親家母聊天的時候得知了兒媳婦兒原來不是真的沒有錢。

那天和親家母聊起了親家母的金镯子在哪裡買的,親家母得意的說是兒媳婦給買的,并且這麼些年來,兒媳婦每個月都給親家母打錢,還給弟弟的房子付了首付。

原來這麼多年兒媳隻是在自己面前沒錢,剝削自己貼補娘家,而自己辛辛苦苦帶孩子,别說逢年過節的禮物,連件衣服也沒見着,周女士徹底失望了,連夜離開了兒子家。

之後兒子和兒媳也來過周女士家,希望周女士可以回去繼續照顧孩子,兒媳也和周女士道了歉,可周女士還是拒絕回去。離開兒子家的這段時間她突然發現,拿着終身俸一個人過生活也挺好的。

03

這個世界上不都是壞人也不都是好人,不是你對别人好别人就能對你好,你認為重要的人,不一定認為你很重要,是以和自己和解才能過得開心一些。

第一:偏心,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和沖突根源。

在大多數婆婆眼裡,兒媳婦兒都是外人,是以婆婆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好,反之,對于兒媳婦兒來說,婆婆也是外人。

我們常常問一個男人,媳婦兒和媽誰更重要,這确實比較難以抉擇,可如果問丈母娘和媽誰更重要,那就好選多了,對于女人也是如此,媽自然比婆婆重要的多。

是以有什麼事情女人自然是向着自己的媽媽多一些,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采買,都忘不了自己的媽媽,買東西也是買媽媽喜歡的。

可對婆婆就不一定了,稍微懂得人情世故的兒媳婦兒在給自己的媽媽買禮物的同時也會給婆婆買一份,但真的能做到投其所好的,少之又少。這也是引發婆媳沖突的關鍵。

當然,像上文中周女士兒媳婦那樣的媳婦兒也不少,剝削婆婆貼補娘家,說白了就是拿着婆婆的錢給娘家人花,任哪個婆婆也忍不了。

周女士還是比較有涵養的,并沒有是以和兒媳婦吵架,但大多數的婆婆并不會就這麼忍了,一旦吵起來,必定又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結果。

第二:将心比心,和睦家庭的必備要素。

我們對别人好,往往并不能換來别人的真心以待,其實還是真心對待的人出了問題。

像上文中周女士的兒媳婦兒,從一開始就沒把周女士當自己人,她的一些乖巧順從,不過隻是為了騙去周女士的信任,讓周女士心甘情願的照顧孩子,為她花錢。

而周女士卻是實打實的喜歡這個兒媳婦兒,以至于一味的包容,讓兒媳婦兒越來越不知道天高地厚。

人與人相處,重要的是将心比心,如果隻是一方一味的付出,另一方坐享其成還不當回事兒,那這段關系遲早要結束,這道理用在婆媳關系中也是一樣的。

很多婆媳沖突,都是從不了解對方開始的,雙方都覺得自己沒錯,錯的是對方,問題累積,積怨自然也越來越深。

倘若一方能為另一方着想,知道另一方的難處,表示了解,大機率也能換來對方的真心相待,如此,沖突也就被輕易化解了。

是以想要家庭和睦,首先心要屬于這個家,其次多為對方考慮,相信将心比心的相處,一定能讓生活更幸福。

文/無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