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中新網4月9日電 (記者 孟湘君)當地時間6日至7日,為期兩天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外長會議舉行,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四個亞太國家的外長,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會。其中,日、韓代表是首次參會。

北約開會,亞太國家出席,這是在鬧哪樣?不止如此,北約此次甚至挑明,制定該組織“新戰略構想”時,要首次考慮針對中國。

作為早該解散,卻持續“膨脹”的冷戰産物,北約下一步,将謀劃些什麼呢?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當地時間4月7日,北約外長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圖為會議現場。圖檔來源:北約官網。

西方軍事集團集結

“不是好兆頭”

除了衆多北約成員國和亞太國家,此次北約外長會議受邀的還有烏克蘭、芬蘭、瑞典、格魯吉亞,以及歐盟和紐西蘭。前面這四國,有意加入北約;後面這兩個,一個防務上依賴北約,另一個則是“五眼聯盟”成員國。

看看與會者就明白了,北約開的是個什麼會。這場會議大緻可劃出三個重點:

一、應對俄烏沖突,加強對烏支援,團結盟友和夥伴國對抗俄羅斯。

二、讨論出台北約“新戰略構想”,首次考慮應對“中國增長的影響力”和“國際上的脅迫政策”。北約要與亞太夥伴加深合作。

三、初步研究“擴大北約傳統責任區”,換言之,繼續搞擴張。芬蘭、瑞典這樣的國家,就是北約有意吸納的潛在成員國。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北約防長會議現場。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此次會議實際是西方軍事集團的一次重要集結,被形容為“重要裡程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此前就毫不掩飾會議本質,認為不僅限于歐洲未來安全,還關系到全球今後的地緣政治格局。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中新網指出,目前來看,北約擴張不僅不停止,還期望走向全球化。此次北約邀請亞太國家參加外長會,不是一個好兆頭,值得警惕。

“項莊舞劍”

意在中國

5日,北約外長會還沒開始,斯托爾滕貝格就開始“放風”。其指出,會将北約和中國的關系納入6月馬德裡峰會拟準許的“新戰略構想”當中。該構想将考慮到俄在烏軍事行動、中國實力增強對盟友安全的影響,以及中俄共同“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事實上,2021年6月峰會過後,北約公報已首次将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近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和防長奧斯汀還在衆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指出,中國和俄羅斯“構成的威脅依然嚴峻”,“發生重大國際沖突的可能性在增加”。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指出,北約外長會罕見成為擴大會議,美國在東亞和大洋洲的盟友與會,“項莊舞劍”之意甚明。會議表面上探讨俄烏沖突,但另一重要議程,或許是确立對中國的共同立場。

随着俄烏沖突爆發,北約“打蛇随棍上”,趁機把北京跟莫斯科捆綁,作為未來針對中國的道義砝碼。其多次施壓,要求中國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援俄羅斯。

金燦榮強調,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美國政界除了“先亞後歐”和“先歐後亞”兩種政策派别外,或許已形成了第三種派别——“捆綁中俄”,兩線作戰。

資料圖:北約辨別。圖檔來源:北約官網。

3月,《大西洋月刊》曾發表大西洋理事會成員文章,提出用意識形态等劃線,把中俄捆綁在一起。美國可借此進一步鞏固西方的團結,形成整個西方對抗中俄的“新冷戰”态勢。

金燦榮認為,這種思路是非常危險的,但從種種迹象來看,它目前可能占了上風。

瞄準亞太

哪些國家“上車”?

作為中國鄰國,日、韓與美國和北約的互動,又如何呢?

日本共同社報道,斯托爾滕貝格此前已表示,期待與日本加強合作。其稱:“雖然地理上距(北約各國)很遠,但擁有相同價值觀。”日本外相林芳正與會時,根據3月24日北約首腦會聯合聲明,與各方磋商要求中國不要支援俄羅斯的具體措施,并應對中國在東海、南海、台灣地區等海域的活動。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3月10日,南韓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當選該國新一任總統。

4日,韓聯社報道,南韓候任總統尹錫悅派遣赴美的韓美政策協商代表團表示,尹錫悅期望将韓美關系提升為更高水準的全面戰略同盟,雙方達成共識。南韓還有意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受到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坎貝爾的歡迎。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分析,俄烏沖突促使亞太地區安全形成了兩極化的發展态勢。一方面,日本和美國完全站在一起,南韓新當選尹錫悅政府的親美趨勢,也很明顯。

另一方面,如北約擴張到亞洲,将造成亞洲地區局勢緊張,激化軍備競賽。多數東盟國家不願看到國際政治态勢出現大的惡化,是以不願制裁俄羅斯。

可以看到,除了日、韓、澳、新四國,美國印太戰略中的主要成員印度,東盟國家為代表的廣大亞洲國家,多數未随美國起舞。

朱鋒進一步分析,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通過雙邊、多邊軍事同盟繼續擴大發展“印太版小北約”。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2017年,北約舉行大規模網絡防禦演習。

此次外長會上,北約同意了澳洲提出的加強亞太海上安全等領域合作的請求。斯托爾滕貝格也表明,北約将尋求和亞太夥伴深化軍備管控、網絡安全、混合戰略和科技等關鍵領域的合作。

事實上,據白宮5日聲明,美、英、澳三邊安保聯盟協定(AUKUS)已宣布就研發高超音速、反超音速武器和在電子戰能力領域,開啟合作。

俄衛星通訊社援引專家觀點指出,AUKUS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首先是針對中國,并正助長亞洲軍備競賽。像QUAD一樣,AUKUS正在被建立為“遏制中國的地緣戰略梯隊”。

“舊工具新使命”

冷戰機器轟鳴

金燦榮指出,美西方想将北約體系進一步擴充到亞太、印太地區來,将導緻地區對峙增加,對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是有害的。是以,要堅決反對北約擴張到亞太的圖謀。

北約是一個冷戰時期建立的組織,随着蘇聯解體,其使命結束了,應該退出曆史舞台。但美國和歐盟為中心的西方仍想擴充和保護其在全球的利益,認為北約還有存在價值,是以不停擴張。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北約年度演習舉行,圖為美軍裝甲車參加軍演。

朱鋒表示,北約如進一步幹預印太事務,就說明其已背離了自己作為“防禦性組織”的目标。這也反映了美國為中心的美西方同盟體系,對如今國際局勢變化的一種焦慮。

金燦榮也分析,如今,世界已進入百年未見之大變局,美西方不接受以其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的變化,是以将北約作為一種工具泛化,想要“賦予舊工具新使命”,将其用到極緻。

他認為,接下來,北約不僅組織結構會擴大,功能也有意擴大。北約的性質已發生變化,從冷戰工具變為維護和拓展以美西方為中心的共同體制、既得利益的一種工具。

冷戰機器瞄準中國?北約這場會,資訊量巨大

資料圖:阿富汗戰争中,北約車隊在坎大哈遭到攻擊。

美國此前已經有了實踐,比如伊拉克戰争和阿富汗戰争,不期望單打獨鬥的美國都是拉來北約,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起攻擊。包括俄烏沖突中,美國拉動北約盟友對局勢拱火和制裁俄羅斯。

朱鋒則指出,後俄烏沖突期,各國應加強政策協調,協助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而不是簡單地強調軍事大國化或北約全球化。

美西方持續對烏提供武器援助,無異于火上澆油。目前最重要的,是國際社會多一些持中國這樣立場的國家,給俄烏局勢降溫,盡快勸和促談。(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