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方要求俄撤出烏領土 含克裡米亞#1242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西征過程中,吞并了烏克蘭、俄羅斯、白俄、保加利亞等地,再加上他老爹術赤原有的封地,組建起了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的崛起,是蒙古人對西方世界的一次重大沖擊。那時候号稱誰也不服的東斯拉夫人,也不得不靠着金帳汗國過日子。
比如說,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就負責幫助金帳汗國收稅。誰說沒有人能征服俄國人?蒙古人就辦到過,還給他們來了一次大換血。
蒙古人打仗誰也不服,可統治地方的時候,卻沒什麼管理能力。這麼一來金帳汗國手下的小弟們,一個個都在渾水摸魚。拔都的弟弟們,基本都得到了分封,這些人在自己的汗國内,有封地,有軍隊,有行政權,那就是一個個小王國。
這種原始的分封制度,直接導緻了白帳汗國、藍帳汗國、莫斯科公國等附屬國的崛起,繼而使得金帳汗國的實力嚴重受損。不過真正結果金帳汗國壽命的,居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克裡米亞汗國,這家夥是什麼來曆呢?

一、克裡米亞汗國,也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建立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實在是太能生了。成吉思汗自己有8個兒子,他的大兒子術赤有14個兒子。成吉思汗的孫子中,有記載的就有43人之多。
拔都西征的時候,基本上把他的弟弟們,都帶到了金帳汗國。随後再将土地分封給這些弟弟們,是以說術赤的後代,在金帳汗國實力非常強勁。
術赤的第十三子秃花帖木兒,被分封到了克裡米亞地區。此後他的子孫後代,便都在這裡繁衍生息了。到了公元1430年,眼看着金帳汗國已經分裂了,這個時候再不創業,可就沒機會了!
是以秃花帖木兒的後代裡,有個叫哈吉·格來的人,便在克裡米亞地區建立了克裡米亞汗國,又稱克裡木汗國。
實際上,當時金帳汗國已經全面崩盤了,花剌子模、保加利亞,都從金帳汗國脫離了出去,宣布獨立了。再加上帖木兒帝國崛起後,把金帳汗國揍了一頓,導緻他們的朝廷完全失去了權威性。
此後金帳汗國,又分裂出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金帳汗國本身,也從宗主國,變成了和其他汗國平級的普通諸侯,史稱這一時期的金帳汗國為大帳汗國。
二、克裡米亞汗國,親手終結了金帳汗國。
俗話說得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克裡米亞汗國和金帳汗國的可汗,都是術赤的後人,按道理說他們應該精誠團結才對。
隻可惜,俗話還說得好:親兄弟,明算賬。哪怕是親兄弟,也要搞清楚利益糾紛,更何況金帳汗國和克裡米亞汗國的大汗,早就是出了五服的親戚呢?
牆倒衆人推,蒙古人自己都不服金帳汗國的管理以後,莫斯科公國裡的那幫羅斯人,自然更加不服了!是以他們也要求獨立,拒絕給金帳汗國納貢。
這還得了?感覺屁大點兒的小弟,就敢欺辱大哥了。公元1472年,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打算收拾一下莫斯科公國,結果反倒是被莫斯科公國給揍了一頓。
1480年,不服氣的阿合馬汗再次出兵攻打莫斯科公國,在他的印象中,這貨跟家奴沒啥差別,不可能有太強的戰鬥力。
結果這回阿合馬汗不僅戰敗了,連自己的小命都給搞丢了。自此莫斯科公國正式宣布獨立,1547年,莫斯科公國的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正式建立了沙俄。
多次打敗仗的金帳汗國,被他的同宗兄弟克裡米亞汗國給盯上了。公元1502年,克裡米亞汗國毫不客氣地擊潰了金帳汗國,金帳汗國的末代大汗賽克赫阿裡不幸戰死,自此金帳汗國退出了曆史舞台。
别以為最後的赢家就是克裡米亞汗國,在一旁看戲的莫斯科公國,早就盯上了金帳汗國為數不多的地盤了。
當克裡米亞汗國和金帳汗國角逐的時候,莫斯科公國趁機奪取了卡馬河沿岸,以及烏拉爾地區,算是一波肥了。
三、與沙俄硬剛,克裡米亞汗國哪來的底氣?
克裡米亞汗國,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教國家,從上到下,都信奉伊斯蘭教。而沙俄在與東羅馬帝國聯姻以後,逐漸全面信奉東正教了。
這麼一來兩大教派之間,肯定是勢同水火了。而且他們又是領土接壤的國家,誰也不服誰,打架自然是避免不了了。
- 公元1505年,莫斯科大公瓦西裡三世上台以後,不願和克裡米亞汗國發生正面沖突,隻能選擇向它繳納歲币,以此保證兩國安甯。這操作,是不是想到了北宋?
- 公元1512年,克裡米亞汗國,在沒有打招呼的情況下,與立陶宛公國合作,突擊莫斯科。可惜這回沒把莫斯科打下來,隻是在周圍燒殺搶掠了一番。
- 公元1572年,當時伊凡四世正在與波蘭、立陶宛、瑞典等國交戰,目的是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趁着這個機會,克裡米亞汗國再次出擊,居然攻克了莫斯科。
當時克裡米亞汗國的軍隊,在莫斯科燒殺搶掠,無數宮殿被摧毀,累累白骨随處可見。這幫人臨走前,還帶走了10多萬俘虜,并且燒毀了莫斯科。
這是蒙古騎兵,最後一次征服莫斯科。不過也捅了個大簍子,伊凡四世雖然跑了,可複仇的心也被點燃了。
雙方在莫洛季戰役中,進行決戰。克裡米亞汗國陳兵6萬,而俄羅斯這邊隻有2.5萬人。不過俄羅斯采取前線阻擊,後院失火的辦法,派了一支部隊穿插到克裡米亞大軍背後,點燃了他們的馬廄,導緻克裡米亞軍隊大亂。
俄國軍隊這才全力拼殺,消滅了4萬敵軍,徹底擊垮了克裡米亞汗國的有生力量,從此以後,雙方的實力天平發生了逆轉。
當然了,克裡米亞即使被揍了,依舊還是很強,為了防止克裡米亞再次入侵莫斯科,沙俄特地修築了克裡米亞長城,以此抵擋對方的入侵。
那麼問題來了,克裡米亞汗國為啥如此豪橫?立陶宛、波蘭、沙俄,這幾位當年可都是強國,克裡米亞汗國居然都不放在眼裡。其實主要是因為克裡米亞汗國拜了一位大哥,這位大哥便是赫赫有名的奧斯曼帝國。
四、克裡米亞汗國,實際上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這事兒說起來挺扯的,1430年,哈吉·格來建立了克裡米亞汗國。可到了1475年,克裡米亞汗國可汗明格裡·格萊,被大帳汗國擊敗。後來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支援,這才再次恢複了自己的大位。
從這一年開始,克裡米亞汗國,就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被稱為奧斯曼之鞭。不過奧斯曼帝國和克裡米亞汗國一樣,都信奉伊斯蘭教。
是以奧斯曼帝國,尊重克裡米亞汗國的獨立性,隻是在名義上讓克裡米亞汗國臣服而已。當然了,在戰争時期,雙方還是處于互相幫助的狀态。
那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實力非常強大。有了奧斯曼帝國在背後支援,克裡米亞汗國,就跟一匹脫缰的野馬一樣,可以在東歐平原上肆意飛奔了。
伴随着奧斯曼帝國越來越強盛,其實克裡米亞汗國,也跟着猖狂起來。沙俄和克裡米亞汗國的沖突,越發尖銳以後,其實就是在和奧斯曼帝國進行鬥争。
這麼一來,俄土戰争,也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 公元1676年,第一次俄土戰争中,沙俄從克裡米亞汗國手裡,奪取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領土。
- 公元1686年,第二次俄土戰争中,沙俄加入了反土聯盟,擊敗了克裡米亞汗國,同時拿到了亞速地區。
- 公元1710年,第三次俄土戰争中,沙俄被奧斯曼帝國和克裡米亞汗國的聯軍合圍擊敗,使得他們被迫放棄了亞速。
- 公元1735年,第四次俄土戰争中,俄土雙方均遭受了嚴重打擊,不過沙俄還是再次擁有了亞速地區。
- 公元1768年,第五次俄土戰争中,沙俄先擊敗了克裡米亞汗國的8萬大軍,随後又擊敗了奧斯曼帝國派來的援軍。最終在1783年,徹底攻占克裡米亞汗國。
這五次俄土戰争,标志着奧斯曼帝國從巅峰時期,一步步走向衰敗。與此同時,克裡米亞汗國也伴随着奧斯曼帝國的衰敗,逐漸被沙俄蠶食,最終淪落到滅亡的地步。
總結:至今來看,克裡米亞都不安生。
如今俄烏戰争依舊沒有停歇,克裡米亞地區,一度成為他們争奪的焦點。而黑海對面的土耳其,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其實也對這一地區垂涎已久。
畢竟奧斯曼帝國曾經統治這裡300多年的時間,是以說,這裡也是東歐著名的火藥桶,至今都是熱點。
風水輪流轉,克裡米亞汗國,在巅峰時期,曾經多次攻占沙俄的地盤,甚至攻入過莫斯科。隻可惜背後的老大垮台以後,克裡米亞汗國也就難以自保了。
值得一提的是,奧斯曼帝國以伊斯蘭教老大的身份,向西進攻天主教為主的西歐,向北進攻東正教為主的沙俄,還曾經滅掉了東正教為主的東羅馬,對基督教世界的打擊的确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