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戰将系列:賀慶積2
作者:桅杆
黑山阻擊戰是東總授權10縱首長并指揮1縱3師、内蒙古騎兵1師打的,主要指揮者是梁興初。賀慶積的28師作為主力,被置于正面,擔任核心陣地的阻擊任務。應當說,賀慶積在排兵布陣及戰場指揮上都非常出色,28師将士一改“甚疲沓”,打得堅決果斷,英勇頑強,為359旅這支英雄部隊正了名。本文就來說一說這些事。

賀慶積
(一)大戰之前,師長實地察看陣地,果斷調整防禦部署
遼沈戰役發起後,一直在遼西走廊待機誘敵的10縱,于1948年10月19日收到林羅劉電令,進至“黑山、大虎山一線組織堅固防禦,阻止敵人南逃”。接電後,10縱等部迅速南下。
10縱及1縱3師、内蒙古騎兵1師于21日一早趕至預定地域。在25公裡寬的遼西走廊,梁興初将10縱3個師一字排開,以28師置于正面核心防禦陣地,29師、30師分别置于左右兩翼,并令蒙古騎兵1師機動迎敵,1縱3師為預備隊。
受領任務後,賀慶積将防守重心放在城北,由82團防守正面的尖山子一線,另外2個團置于右側和第二道防線。布置妥當後,部隊随即進入陣地,趕修工事。
當晚,賀慶積到各處陣地實地察看。回到師部後,賀慶積反複考慮,認為兩道防線縱深有10公裡,各陣地之間空隙過大,兵力配置不夠集中。如果敵軍多路進攻,隻要一點被突破,整個防線就會動搖。此外,城東的101高地位置突出,是這一帶的制高點,遏制通往錦州的道路,虎視黑山縣城,并可監視通往營口的道路。是以,敵軍進攻的重點很可能是城東而不是城北。
此時,很多陣地工事已經構築完成。如果調整部署,會給部隊造成很大麻煩;而如果不調整,對防禦作戰非常不利,後果會更加嚴重。為此,賀慶積緊急與其他師上司商量後,決心調整部署:一是向南收縮陣地,保持各陣地之間的有效聯絡;二是将防守重心調整到城東一線高地;三是集中适當兵力,82團除留下1個連在尖山子擔任警戒外,主力南撤至城東高地附近集結,作為全師預備隊。
(二)“務須使敵人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城東高地都是個石頭山,無法下挖交通壕和掩體,隻能緊急動員當地百姓,在地表上堆積工事。這樣的防禦陣地,難以抵擋炮火轟擊,極易造成防守部隊的重大傷亡,防守難度極大。
為減少部隊傷亡,賀慶積要求防守城東各高地的部隊,一線兵力不要過密,不要過早進入陣地,要敢于貼近肉搏;同時留足預備隊,一旦陣地被突破,應乘敵立足未穩,迅速反擊。
上述部署調整,很快得到梁興初的準許,戰術安排也符合戰場實際。從後來的戰鬥過程看,這一調整非常必要和及時。
22日中午,“林羅劉”首長再次緻電10縱,在通報長春守敵投降以及廖兵團企圖向錦州突圍等情況後,指令10縱“頑強死守,阻擊敵人,掩護主力到達後,聚殲前進之敵”。
23日上午9時,敵軍2個營向28師尖山子警戒陣地發起進攻。留在尖山子的是82團7連。連長田老保是1935年紅6軍團長征途中入伍的老紅軍,沉着應對,靈活機動,先後打退敵人5次進攻,于天黑之後奉命撤出戰鬥。
我軍1個連的兵力,居然牽制敵軍整整1個白天(敵軍不夜戰),為整個阻擊作戰争取了寶貴的準備時間。由此可見,基層官兵的戰鬥意志和主觀能動性,是達成戰役目标的基礎條件。同時,亦可看出廖兵團這一天的進攻有點漫不經心。
當晚,林羅劉再次緻電10縱:“盼你們加強決心,深入動員,務須使敵人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而毫無進展。隻要你們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敵必遭全殲!”從19日至23日,東總的3封電報,措辭一封比一封重。從梁興初到賀慶積,深感壓力山大。
(三)賀慶積指揮出色,“359旅”一戰正名
24日上午8時,重炮聲驚天動地,敵軍開始全面進攻。不出賀慶積所料,敵人進攻的重點指向城東的101高地。黑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中的四大硬仗之一,雙方争奪的焦點就是101高地。
為奪取101高地,敵軍先後動用青年軍207師和王牌新6軍。第一天發起4次進攻,第二天發起6次進攻,第三天上午發起3次進攻,都是連續不斷地進攻。101高地在第一、二天下午及第三天上午3次失守。
每次高地失守,賀慶積都組織部隊立即反擊,每次都是反複沖鋒才奪回陣地。101高地是3次失守、3次奪回,雙方前後争奪20次以上。陣地之前,敵軍确實是屍橫遍野。不過我軍傷亡也非常大。
與此同時,28師其他防禦陣地的争奪也非常激烈。
為靠前指揮,賀慶積于25日晨率參謀和通訊人員,在101高地近旁的92高地開設前方指揮所,親自到前沿指揮作戰。由于指揮所離101高地太近,也處于敵炮火覆寫範圍。敵人炮擊時,賀慶積和戰士們一樣,在交通壕裡判斷彈着點位置,來回奔跑,躲避炮火。
在2天半的戰鬥中,敵軍對101高地是炮火轟、飛機炸,平均每平方米就落下1發炮彈。有文章說高地被削去2米,成了99高地。這隻是文學筆法,說的是敵人炮火的猛烈。
可以說,梁興初的狠勁和全局指揮,賀慶積出色的戰場指揮和一線部隊的頑強戰鬥,是黑山阻擊戰取勝的關鍵因素。此戰,28師完全不是“作風甚疲沓”,而堅決果斷,極為頑強,一些連隊打到剩下幾個人還繼續與敵軍拼刺刀。此戰,僅28師就傷亡2159人,其中犧牲536人。可見戰鬥之慘烈和官兵戰鬥意志之堅決。
戰後,10縱受東總通電嘉獎。防守核心陣地的28師功不可沒。在賀慶積的出色指揮下,“359旅”一戰正名,從此步入一流戰鬥部隊的行列,而不是人們印象中的“生産部隊”。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