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題圖:陳之佛《秋塘露冷》軸

今天群學書院與諸君分享的短文,是一代美術大師陳之佛先生(1896—1962)發表于1946年的著名講演《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作者說,人生必須有多方面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活動,一個在道德、學問、藝術、事業方面有濃厚興趣的人,自然能在其中發見至樂,決不會感覺到人生的空虛,以至心靈的汩滅。

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文 | 陳之佛

來源 | 藍素電台 江南

沒有一個人不對着衆生驕傲。人的尊貴處究竟在哪裡?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人和豬狗畜生有點不同。豬狗畜生它們的生活,終日隻是為着營求物質的滿足,肉體的享受,而再沒有其他的理想。人自命為萬物之靈,應該不比豬狗畜生過着同樣的生活,除了企求物質的滿足肉體的享受之外,似乎還應有精神的安慰心靈的享受。

人也有肉體,當然不能不承認物質是人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可是要知道肉體的享受,不是人類最高的享受,人類最高的享受,還在心靈。否則,人生與畜生何異,人更有何理由尊稱為萬物之靈呢?

如果我們一些被稱為尊貴的人,大家都迷惑于物質的享受,迷惑于淺狹的功利主義,天天被困于名缰利鎖,而不能自拔;美的情操駁雜,趣味卑劣生活枯燥,心靈無所寄托,那我們雖稱為人,實在已失去了人性。人類既失去了人性,人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世界還在動亂,社會擾攘見不出秩序、安甯與和諧,人們将更沉淪于愁苦煩悶的深淵裡。是以,我們應該高喊要恢複人性!

人生必須充實,人生必須豐富,人生必須有多方面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活動,一個在道德、學問、藝術、事業方面有濃厚興趣的人,自然能在其中發見至樂,決不會感覺到人生的空虛,以至心靈的汩滅。尤其是藝術對于充實内心生活的功效為更大。因為人是有情感的,情感需要陶冶,陶冶情感,莫善于美育了。

藝術能調劑情感,幫助人在事事物物中發見樂趣。它能提高人生興趣,真有藝術修養的人,總有超凡越俗的表現,這不是故持迂闊,而是他的心靈的主使。我們很感覺人類不應在這争名奪利庸俗鄙俚幹枯黑暗的世界裡長此沉淪下去,我們應該速謀自求振拔之道,要求人生更豐富更美滿的實作。

是以,我們的心靈就急需藝術的甘泉來滋補它,使它美麗和諧!

陳之佛先生(1896—1962),20世紀中國最為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之一,以圖案設計和工筆花鳥畫馳名世界。1916年畢業于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教圖案課。1918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學習,是第一個到日本學工藝的美術的留學生,曾創辦尚美圖案館。先後在上海藝術大學、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1949年後先後在南京大學藝術系、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和江蘇省國畫院任教。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等職。

陳之佛先生是新興工藝美術的創始者,學貫中西的美術理論家,又是卓越的工筆花鳥畫家。他的作品繼承大陸民族傳統技法,并吸收圖案的裝飾性,造型優美,形象逼真,章法謹嚴,風格清新典雅,獨樹一幟,一生創作花鳥畫作品五百餘幅,對大陸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繼承與發展,有傑出貢獻。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四季花鳥屏》(1938年)

陳之佛《寒梅宿雀》軸(1941年)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蘆花雙雁》軸(1948年)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和平之春》(1953年)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春朝鳴喜》(1955年)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陳之佛設計之圖案

陳之佛: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