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作者:論史鑒今

他被稱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的無冕之王,創作了無數脍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他尊重中國和中國讀者,卻絲毫不敢觸碰任何與中國有關的東西。

他是侵華日軍的後代,便拒絕生育後代。

他沒有欺負過任何一個中國人,卻背負着沉重的枷鎖自我放逐。

他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被中國人尊重,卻被日本人厭棄……

他,就是一生追求自由和尊嚴的作家,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

在大多數人的心裡,父親是英雄、是榜樣。可在村上春樹的心裡,父親是悲劇的起源、是不幸的開端。因為父親侵華日軍的身份,村上春樹立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和父親的隔閡,會有消失的那一天嗎?村上春樹這一生,還有可能實作自我和解嗎?

今天,我們懷着尊敬的心情,走近“最悲壯的諾貝爾入圍者”村上春樹。

幼時崇拜父親,得知侵華往事

1949年,村上春樹出生在日本京都。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新中國正好成立了。可能冥冥之中就注定了,村上春樹一生和中國有着剪不斷的關系。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童年時期

在他為數不多的童年記憶中,父親曾經是以一個正面形象出現過的。那是在村上春樹很小的時候,父親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知道,父親曾經是個軍人。

而且,家裡的武士刀也證明了父親曾經的孔武有力。在幼小的村上春樹心中,父親的模樣就是一個男子漢該有的模樣。

可是,認知的改變發生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晚上。那個時候,村上春樹剛剛上國小。晚上回家,他抱着父親的腿請父親講故事。他的父親想了想,把曾經的一段戰争經曆講了出來。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日軍侵華

村上春樹的父親名叫村上千秋,1917年出生。1938年,20歲的村上千秋參加了日軍的侵華部隊。在漫長的征戰生涯中,村上千秋參與過多次侵犯中國的戰役。他給兒子講述的,就是一段虐殺俘虜的回憶。

“那時候,我們把一群中國俘虜集結到了一起。他們不是軍人,好像隻是當地的一個民兵隊伍。他們領頭的那個男人,被我們剖開了肚子。其他人被吓到了,就不敢輕舉妄動。”
“然後,我們把他們拴在一起,放火。他們掙紮不出來,隻能一個接一個地被火燒。他們慘叫,我們不為所動。後來收拾的時候,地上就隻剩下一堆灰和一些沒燒完的骨頭。”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青年時期

彼時的村上春樹,還不能了解被困在火海是多麼絕望的一件事情。他隻是覺得,那些掙紮,那些慘叫,都太殘忍了。這樣的暴行,不該是人類的行為。從那以後,他在心中就對父親豎起了一道牆。

小孩兒心目中的英雄,變質了。英雄不再是英雄,英雄成為了濫殺無辜的劊子手。他無法解釋自己這種心情的轉變,更無法原諒父親的所作所為。

後來,他自己學習了曆史。雖然教科書中沒有,但村上春樹自己找出了一些日軍侵華的史料。到那時他才明白,日本人對中國人犯下了怎樣的滔天罪行。那是文字無法描繪出來的疼痛,也是村上春樹無法接受的罪孽。他不能原諒,自己的父親竟然是那些罪人中的一員。心裡的那道隔閡之牆,越來越厚。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日軍槍挑我無辜群眾

和父親不歡而散,開始自我煎熬

長大以後,村上春樹曾經找村上千秋談過一次話。談話的主題,就是關于那場慘絕人寰的戰争。村上春樹想知道,父親是否有過愧疚和忏悔。

“對于您曾經的那段曆史,您現在回想起來是什麼感受?”
“還能有什麼感受?已經過去那麼久了,事情發生了也無法挽回了。我現在再想那麼多,也沒有任何用處。”
“那您就不想做些彌補的事情嗎?您就不想為自己、為我們贖罪嗎?”
“我有什麼罪!這場戰争,不是我挑起的。當年的我是軍人,我是在為國家而戰。我不明白你口中的罪,到底是什麼。更不明白,你為什麼一天到晚想法那麼多!”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日軍殺害無辜群眾

這一次的談話,父子倆不歡而散。而村上春樹的心裡,對父親徹底失望了。他發現,父親代表的就是老一批的日本軍人的态度。他們從不覺得自己作為戰争發起方是有錯的,在他們心中正義二字完全沒有分量。

如果說他們會後悔,那後悔的也絕對不是挑起戰争。他們後悔的,是沒有進行更周密的部署,沒有赢下這場戰争。這種對非正義戰争的無謂态度,深深刺痛了村上春樹的心。他恨自己,為什麼會是一個侵華日軍的後代。

明明不是他的錯,他卻開始了内心的自我煎熬。那段時間,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覺。晚上一閉上眼睛,腦子裡都是那些殘忍的文字描述。一睜開眼睛,仿佛就能看到無辜的中國受害者的血淚。每日每夜的自我折磨,讓村上春樹暴瘦。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年輕時期

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是個作家了。他寫出了很多好看的作品,也擁有了一批中國讀者。可這群中國讀者對他來說,是批判的枷鎖。他會想,自己怎麼有資格得到中國人的喜愛呢?自己的父親,曾經可能親手殺死過他們的父輩祖輩。這是國仇家恨,是無法消融的冰川。

在後來接受采訪時,村上春樹也回憶過這時的心情。

“出版社為我舉行簽售會,他們來買書合影。看到中國讀者,我都把頭深深地低下去。我在為了那一段罪孽忏悔,哪怕它并不屬于我。可是,那是我的民族欠下的血債。”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他把自己宣判為了一個罪人。從接觸到日本侵華史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堅定地成為了一個反戰人士。雖然曾經造成的傷害無法挽回,但他可以讓這些傷害得到撫慰。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揭露戰争的罪惡,揭露日本人曾經的罪行。

當然,他也有私心。他要看看,自己的父親是不是親身參與了那些最無法原諒的大屠殺。他要看看,自己和父親還能否有和解的那一天。

于是,村上春樹花了五年的時間,調查以南京大屠殺為代表的許多屠殺事件。他親自來到南京,走過這裡的大街小巷。隻要一想到,國家的屠刀毀滅過這裡的和美,村上春樹就心痛得無以複加。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南京大屠殺

五年過去,結果令他有些許安慰。父親沒有參加後期作戰,他手上的罪孽沒有想象中那麼深重。可是,結果也讓他觸目驚心。原來事情的真相,竟比他在史料上看到的更慘烈。他的心中,滿含着愧疚和悲痛。

不肯吃中國菜,不願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對中國人的忏悔,展現在很多具體舉措上。比如說,他一生不肯吃中國菜。并不是他自己不願意吃,而是他覺得自己不配。作為一個罪惡民族的後代,他怎麼有資格去觸碰受害者們的美食呢?

有一次,他受邀來到中國開講座。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村上春樹險些落下淚來。他穩住自己的情緒,跟着主辦方一起來到了提前準備好的飯店。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入座之後,桌上陸陸續續擺上了美味佳肴。這些美食都是當地特色,每一道都冒着熱氣。光是看着,都能讓人食指大動。可是,村上春樹卻雙手合十作了一揖,而後再沒碰過筷子。

他轉身,拿出自己背包裡的冷罐頭。而後,對身邊的同僚們抱歉地說:“大家盡情享用,我吃這個就好。”

一開始,主辦方還以為村上春樹吃不慣中國菜。他還熱心地提出,要不換個日料店?村上春樹連忙擺擺手。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不要因為我給大家添麻煩,我并不是吃不慣。而是我已經發過誓了,這一輩子不碰中國菜。這些冷罐頭,我就可以吃了。”
“不碰中國菜?這是為什麼?”
“我的父親,曾經參加過侵華日軍。大家說,我怎麼有資格吃中國菜呢?”
“雖然那不可原諒,但是跟你有什麼關系?你何必把自己給關進籠子裡呢?”
“那是我心底的原則,是以很抱歉大家。我要堅守我的底線,就讓我的冷罐頭來陪大家吧。”

不僅不吃中國菜,村上春樹還發誓不生孩子。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援。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和妻子

村上春樹的妻子,名叫高橋陽子。兩人相識于微時,互相扶持着一路走過來。高橋陽子是一個思想獨立的女性,她經營着一家咖啡店。

雖然主婦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但高橋陽子從來對這種依附于男人而生活的家庭主婦不屑一顧。

更為難得的是,她在思想上可以與村上春樹同頻。當村上春樹第一次提出不生孩子的想法時,高橋陽子并沒有憤怒。她隻是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了解丈夫真實的态度。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我的家庭,都向你坦白了。你也知道,我的父親是侵華日軍。我的身上,流着罪惡的血液。這個傳承,必須在我這裡終結。是以,我不可能生下一個繼續流着罪惡血液的孩子。父親的罪孽,就斷在我這裡吧。”
“我明白了。那麼,還有其他原因嗎?”
“他給了我一段并不快樂的童年,他是我悲劇的起源。作為孩子,我是不幸福的。那麼作為父親,我也不敢保證自己就是幸福的。既然如此,何不保持現狀呢?至少與陽子生活在一起的我,現在是幸福的。”
“我了解你的想法了,并且你也成功說服了我。沒關系,不生孩子就不生孩子。我們的價值,本來也不需要通過孩子來展現。”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妻子的體諒,讓村上春樹很是驚喜。本來,他是準備了一大段話來說服妻子的。于是時至今日,村上春樹依舊沒有自己的孩子。

但正如高橋陽子所說,他們夫妻二人一個人開咖啡店,一個人寫作,發揮的價值一點兒也不比别人少。

挺身而出發聲,慘遭同胞嫌棄

村上春樹的言論和行為,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遭到了日本國人的抨擊。隻是那時候事情沒有鬧大,所謂的抨擊也隻是不痛不癢罷了。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可是,村上春樹在釣島事件中的發聲,真正把他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明明是我們的領土,可日本人卻想将它強占。如此無理的行為,自然引起了中國同胞的憤懑。

我們沒有想過,會有日本人為我們發聲。可村上春樹,他就這麼做了。

作為一個社會名人,村上春樹公開表示支援中國。他說:“不是因為我偏袒中國,而是因為我尊重事實。從古到今,各種證據都能證明它是中國的。既然如此,那麼現在的紛争就完全沒有意義。”

作為一個名人,竟然不為本國發聲。村上春樹的這個行為,讓日本人大不了解。于是,他自己的同胞,調轉矛頭對準了他。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的書籍,被書店和網店下架;村上春樹的海報,被日本人畫得面目全非;村上春樹的簽售會和釋出會,全部被迫終止。日本人罵他是“叛徒”、“奸人”,他們光明正大地戳着村上春樹的脊梁骨。

更嚴重的是,大家扒出了高橋陽子咖啡店的位址。于是,每天都有一波一波的人去咖啡店鬧事。村上春樹的家門口,也被人用紅色油漆畫了大叉。輿論到達頂峰的時候,村上春樹出門都一定要戴口罩戴帽子。要是被人認出來,可能在大馬路上他會被群毆。

不過,盡管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村上春樹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他看來,他并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他隻是站在了正義的那一邊,用事實說話罷了。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而我們中國同胞,倒是很感謝村上春樹的仗義執言。他在中國的聲譽,也到達了一個高潮。有多少日本人欺負他,就有更多的中國人支援他。我們支援的也不是他個人,而是公道和正義。

做出戰後反思,父子臨終和解

村上春樹和他的父親村上千秋的故事,是他自己講述出來的。

2019年,村上春樹出版了一本《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在這本書中,村上春樹做出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他剖析的不僅是自己的身世,還有自己的思想。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侵華罪人兒子的這個身份,讓村上春樹自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屬于父親的罪孽,好像說着血液流到了他的身上。而通過自己的調查,他又發現了更多慘絕人寰的真相。父親對中國人民的傷害,日本對中國人民的傷害,都是不可原諒的。

在這本書中,村上春樹也做出了深刻的戰後反思。日本那種普遍的失敗反思,對于被傷害的民族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的,正是村上春樹這種對于非正義戰争的反思。

他明白,和平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他也明白,正義戰争和非正義戰争有本質上的差別;他更明白,發起非正義戰争的一方,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贖罪。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和平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挑起戰争的一方就是在對抗這種主旋律。這不僅是對被侵略者的挑戰,也是對整個世界規則的挑戰。

而日本,在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之後,竟然拒不承認自己的累累罪行。于情于理,這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當然,村上春樹關于戰争的反思,并不隻展現在這一本書中。他的《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都展現了村上春樹的反戰思想。

戰争是對人的傷害,更是對人性的摧殘。反戰,應當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對戰争的反思,應當成為人類的必修課。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在《棄貓》這本書當中,村上春樹還提到了和父親之間最後的結局。父親沒有直接參與日軍的大屠殺,這讓他心裡有了一點松動。

而父親在臨終之前,也終于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關于村上春樹不生育後代的決定,父親也表示了了解。

是以,在村上千秋即将告别人世的時候,村上春樹與他和解了。這麼多年的父子隔閡,終于有了消融的迹象。當然,這種和解是到哪種程度的,我們不得而知。

或許對于村上春樹來說,所謂的和解隻是對父親的最後一點安慰。自己的身上流着罪惡的血,卻讓他永遠無法與自己和解。

村上春樹:得知父親是侵華日軍,發誓一生不吃中國菜,不生育後代

結語

為什麼村上春樹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文筆細膩、作品優質,更是因為他正面的三觀。在否認侵華行為成為日本主流價值認同時,他勇敢地站出來揭露一切。

他堅定地站在正義的那一邊,哪怕那是與國家和同胞對立的那一邊。因為對他來說,錯了就是錯了。那種摧枯拉朽一般的傷害,是不會随着時間而消失的。

作為戰争的受害者,我們無比希望出現更多如村上春樹一般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正義發聲。他們反對戰争,也不忘記對已經發生的戰争進行反思。

那種正向的、光明的人性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人。他們這樣的人越多,或許這個世界的和平鴿也就能飛得越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