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歐盟對匈牙利的打壓開始了

作者:中國國情
因為“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歐盟對匈牙利的打壓開始了

▲4月6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國會選舉獲勝後的首場記者會。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4月5日,也就是匈牙利現任總理歐爾班以絕對優勢赢得其第五個總理任期的兩天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委員會已準備針對匈牙利啟動“附加條件機制”。

如果該機制生效,這将是歐盟首次針對一個成員國采取如此嚴厲的懲罰性措施,也将意味着匈牙利每年喪失總額達61.4億歐元的歐盟轉移支付,總計金額更可能高達400億歐元以上。

其直接誘因則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要求“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客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必須以盧布結算,歐盟委員會則呼籲其成員國堅持使用歐元和美元結算,但匈牙利并不打算配合——歐爾班明确表示,用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并不困難”。

當地時間4月6日,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也對此專門回應稱,匈牙利正在研究為所購俄羅斯天然氣付款的辦法,這不關歐洲聯盟的事。

因為“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歐盟對匈牙利的打壓開始了

▲4月3日,選民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處投票站排隊等待投票。四年一度的匈牙利國會選舉于當日拉開帷幕。圖/新華社

“附加機制”為匈牙利量身定制?

作為一個具有“邦聯”性質的國際組織,歐盟的根本規範是基于被稱作《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的成員國間契約而建立。其中,2003年生效的《尼斯條約》在《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第七條“承認并共同維護歐盟統一價值觀”條文中,引入了“維護統一歐盟法制”原則,并規定了制裁機制。但當時的制裁條款僅限于剝奪犯規成員國在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投票權。

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危機,歐盟設立了總金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複蘇基金”,另外還啟動了一個與1.1萬億歐元、長達7年的歐盟預算挂鈎的龐大纾困計劃。

作為主要出資方的西北歐國家認為,為避免違規成員國政府不當動用這筆資金,應建立一個“附加條件機制”加以限制。根據這項機制,一旦被裁定違規,歐盟委員會有權當機支付“複蘇基金”和歐盟預算中該成員國應得份額。

這一“附加條件機制”,引發了東歐國家、尤其是匈牙利和波蘭的強烈不滿,認為該機制有“強權政治”和“幹涉内政”之嫌,試圖阻撓其通過,但未能成功。

2021年1月“附加條件機制”在歐盟獲得通過後,匈牙利、波蘭兩國向歐洲法院起訴,認為該機制違法。2022年2月16日,歐洲法院裁定該機制合法。

2022年3月初,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附加條件機制”指導方針,但當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不急于立即啟動”,并敦促性急的歐洲議會議員“最好等到4月3日之後再說”。

4月3日是什麼日子?是匈牙利選舉投票日。有分析家指出,歐盟委員會是希望已連任多次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敗選,進而無需将該機制立即适用于匈牙利,以免造成歐盟内部分裂。

盡管選前匈牙利六個反對黨史無前例地結成“統一戰線”,歐爾班的青民盟依舊勢如破竹地斬獲67.8%選票和199個議席中的135個,為他拿下連續第四個總理任期。

兩天後,“附加條件機制”首次被宣布對一個歐盟成員國啟動了。

歐盟預算與行政事務專員哈恩毫不掩飾地表示,針對匈牙利啟動“機制”的檔案早已準備好,僅僅為了避嫌才刻意等匈牙利大選結果揭曉才公布。

據專業人士測算,如果“附加條件機制”百分百啟動,匈牙利将是以每年喪失總額達61.4億歐元的歐盟轉移支付,總計金額更可能高達400億歐元以上。這将對匈牙利經濟和财政平衡構成沉重壓力。

正如布魯塞爾的觀察家們所言,從歐盟及大多數成員國上司人未按慣例祝賀歐爾班連任,到“附加條件機制”首次宣布啟動前後的種種迹象都表明,該機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為“歐爾班的匈牙利”量身定制的。

因為“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歐盟對匈牙利的打壓開始了

▲3月24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抵達歐盟總部,準備出席歐盟峰會。在歐盟峰會前夕的3月23日,歐爾班表示匈牙利政府強烈反對制裁俄羅斯能源部門。圖/新華社

“逆行”不僅僅是因為俄烏危機

實際上,歐爾班長期以來被歐盟指責“親俄”。2月24日,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後,匈牙利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此次,匈牙利更公然對抗歐盟針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支付統一立場”,成為歐盟國家中唯一同意俄“天然氣用盧布結算”者,導緻許多歐盟成員國政府和政治家、尤其歐洲議會衆多議員的強烈不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爾班的匈牙利”和歐盟間的龃龉由來已久。

早在2010年4月歐爾班通過選舉上台執政當年,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就質疑其推出的“新媒體法”,并最終迫使歐爾班作出妥協,删除其中有争議的章節。

2011年底,歐盟委員會指責匈牙利“司法改革”涉嫌違反歐盟“分權原則”,匈牙利不服,投訴到歐盟法院。2012年11月,歐盟法院裁定匈牙利敗訴,令其改革受阻。

2011年底,匈牙利立法改革中央銀行機制,歐盟委員會要求撤銷,被匈牙利拒絕;随後,歐盟委員會試圖幹涉匈牙利基本法修改,也遭匈牙利強烈抵制。

2017年,歐盟試圖幹預匈牙利針對非政府組織(NGO)接受外國資助的限制,雙方進行了長達4年的博弈,最終以匈牙利方面妥協而告終。

2020年11月16日,匈牙利聯合波蘭,杯葛了歐盟關于“七年預算”和“複蘇基金”的表決,将這兩根“救命稻草”的通過拖延了大半個月,被認為是“歐爾班針對歐盟的報複”……

由此種種,可見歐爾班和歐盟間的博弈,遠早于“附加條件機制”的出台。而“俄烏問題”隻是其中的一個“果”,是歐盟挑明彼此間分歧并借題發揮的最新也最有利口實而已。

當然,盡管歐盟委員對匈牙利和歐爾班高高舉起“第七條”和“附加條件機制”,但歐盟決策機制的低效也是舉世聞名。有歐盟法律專家指出,僅僅“走程式”就至少需要6個月至9個月時間。

而且,這個“程式”也僅僅是一個不具備可操作性的原則性架構。因為,任何可能的、涉及具體當機或減少歐盟轉移支付的條款,都需要得到歐盟至少55%成員國的支援——這意味着27個歐盟成員國中至少15個要投贊成票。

在此過程中,以“逆行”姿态在歐盟内部謀求獨立自主的歐爾班,無疑還将面臨更多挑戰。來源:新京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