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宋●來源公号 ╳宛央女子
●圖檔 ╳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___
《心居》播到大結局,越來越有意思。
曾經作天作地非要買房,結果導緻丈夫意外死亡的馮曉琴,竟然在喪偶後,遇到了很喜歡她的富二代,隻要她點頭,就立馬送她一套大别墅。
這劇情發展之玄妙,連馮曉琴自己都說:
“這誰啊,怎麼會在我生命裡開這樣的玩笑?”
意外的是,心心念念都想要一套小房子的馮曉琴,這次,果斷拒絕了大别墅。

馮曉琴曾經的口頭禅是:“天塌下來都要買房子。”
她沒什麼學曆,外地戶口,嫁給上海老公顧磊後,勤勤懇懇當了八年的家庭主婦,把一家老小伺候得極其妥帖。
在外人看來,她的日子,過得不錯。
雖然和公公住在一起,但好歹是上海的大房子,老公顧磊不上進,但勝在聽話,而且公公和大姑姐都有錢,也願意經常補貼顧磊。
隻要她願意,她可以一輩子和老公過着“啃老和啃姐”的安穩日子。
但她不願意。
她逼着老公學财務,逼着兒子努力學習,也逼着自己買房:
“我做夢都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把爸媽弟弟妹妹接過來,成為真正的上海人。”
為此,她逼老公向大姑姐借錢,知道老公性子軟,還專門替老公寫了段“借錢話”。
大姑姐确實有錢,買2000萬的房子都不眨眼,她願意借給弟弟,但不願意借給馮曉琴,怕馮曉琴有外心,弟弟被她拿捏住。
房子買不成,馮曉琴開始鬧脾氣,一言不合就和老公吵架,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又一次離家出走時,追她的老公太着急,失足滾下樓梯撞上玻璃,意外去世。
因為房子,失去老公,這事讓馮曉琴非常後悔。
恨自己不應該把老公逼得那麼緊。
但她心心念念還是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
是以,後來的她,會拒絕富二代送的别墅,着實令人驚訝。
富二代小丁很喜歡她,交往一個多月,就計劃帶她去看父母,還帶她去看婚房,并表示:“隻要你點頭,房子就是你的。”
那婚房有多壕?
馮曉琴說起來眼睛都泛光:“我見過大房子,可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房子,客廳的燈都有十幾米高,房子裡面竟然有電梯,地下室裡的健身器材我見都沒見過,天台還能泡溫泉,可以看到教堂,風景不要太好……”
但!她還是拒絕了!
她妹妹替所有觀衆提出疑問:
“你嫁給顧磊也是為了上海戶口,小丁可比顧磊條件好。”
馮曉琴的回答是:
“不一樣,我見顧磊心砰砰跳。對小丁沒感覺,在一起不開心。開心才叫好日子。”
看起來,是因為愛情?
我并不這麼認為,愛情這個東西,在現實面前最虛僞。
在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面前,我們或許可以用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戲碼說說緣分的奇妙,但真在生活裡滾過刀子的人都知道,親密關系确實會有愛情,但千萬别隻說愛,否則聽了都怕笑場。
在我看來,馮曉琴的改變,其實是因為——自我價值提高了。
和顧磊在一起時,她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的。
盡管她起早貪黑照顧一家老小,放低了姿态和身段去讨好和乞求。
但顧家并未承認她的價值。
顧家圍坐一團親熱看電視,馮曉琴一個人陀螺似的忙裡忙外。
顧家大小事,顧家幾個人永遠關在屋子裡聊,光明正大避開她。
大姑姐過生日,她有心織了圍巾,還投其所好,在圍巾上貼上Lv的logo,大姑姐卻十分嫌棄,轉手送給了鐘點工。
是以,與其說她拼盡全力的想要一套房,不如說,她竭盡所能的在渴望——為什麼你們看不到我8年的付出?為什麼你們認為我沒有買房的價值?
顧磊去世後,失去依靠的馮曉琴開始自力更生。
她的自我意識也在慢慢蘇醒。
做外賣員時,她幫助一群老人解決吃飯問題,收到感謝後,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他們的笑容讓我特别滿足,此時此刻,我才感覺,我被這所城市需要着。”
再後來,她發現養老商機,說服老闆投資養老院。
老闆有錢但心大,養老院的大小瑣事都是馮曉琴在操持。
但也是這份“管家婆”的工作,讓她肩上扛起養老院的員工,扶持着一大群老人的身心健康,倒逼着又進了一步:
“我以前總是逼我老公,逼我妹妹,逼我弟弟,直到有了這養老院,我才意識到這是我這輩子唯一一件為了我自己在做的事。”
到後來,連老闆都對她贊不絕口:“馮曉琴也是奇怪,做生意的時候特别精明,有時候有特别單純,一直強調不能忘了辦養老院的初心,我真是佩服她,她的毅力啊,值得尊敬。”
甚至,主動給了馮曉琴10%的養老院股份!
因為被需要,被看見,被認可,這時候的馮曉琴也就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自我價值”。
她不再需要借助外在的房子,來祈求别人對自己的認可。
是以,她開始放下對房子的執念,認認真真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想起一個故事。
一位女性向專家咨詢:“我在家做了三年全職媽媽,實在受不了了,我想馬上出社會工作,請問找什麼工作,可以馬上賺到錢?”
那位專家的解答非常有意思,他說:
“你全職在家三年,可見你的家庭狀況并不是那麼缺錢;你之是以想馬上賺到錢,其實是因為你想迅速找到自我價值;這種缺乏自我價值又想馬上賺錢的心态,會讓你成為韭菜。
是以,找不找賺錢的工作不重要,是工作或是全職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處于什麼境地,你要找到自己的價值。”
看起來,這個故事和馮曉琴的故事沒有關系,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當我們自我否定,自我攻擊,沒有自我價值時,很容易就會起一些執念,比如說通過“買房”,“賺錢”,“嫁豪門”等其他外部因素,證明自己的價值,這種心态會讓我們偏執而迷茫。
可當我們找到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時,也就陡然發現:
所有的外在,都抵不過内在滿足。
《心居》的結局讓人大跌眼鏡。
公公和大姑姐商量之後,決定買一套房送給馮曉琴,并且,房産證上寫馮曉琴的名字!
劇情反轉,我們不讨論,但這事的确讓人啼笑皆非。
曾經,她拼了命要房子時,怎麼都得不到;
如今,她忙着做自己時,房子卻送到眼前。
人生,還真是有趣阿!
很多都以為,有房子才有家;後來,才發現,心在哪,家就在哪。
所謂心居,終究是為了給自己的心找個穩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