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傾其所有建設博物館,隻為老物件找到一個最好的家——一對農民夫婦的文化夢

“現在疫情期間,博物館閉館謝客。這段時間,我們全家人集中精力,對館藏物品進行整理歸類,讓遊客更好地了解淄博傳統的民俗文化和陶瓷演變曆史。”4月6日,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館長高順傳在電話中說。

淄川區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位于龍泉鎮圈子村,是由太河鎮黑山村農民夫婦高順傳、孫守麗創辦的。2020年12月成為淄博市首家民辦非國有的國家二級博物館。

傾其所有建設博物館,隻為老物件找到一個最好的家——一對農民夫婦的文化夢

多年來,為了讓珍藏的3800餘件陶瓷、民俗、紅色文化等藏品更好展示,友善市民參觀,他們三遷其址,從太河鎮、洪山鎮到龍泉鎮,2018年最終在圈子村找到了這麼一處3層樓1500平方米的地方。“找到這處地方後,我們全家人非常高興,立即把在淄川城裡的住房賣掉,連借加湊,終于在專家的指導下,得以精心布展。自開館以來免費開放,參觀者絡繹不絕。”談起當年的搬遷,高順傳夫婦依然非常興奮,“好的作品,就得有一個好的家來安放它,才能更加綻放其光彩。”

高順傳、孫守麗夫婦是淄川區太河鎮黑山村人。1997年1月,高順傳從新疆退役返鄉。當看到村莊拆遷改造,老百姓曾使用過的一些老物件随手丢棄,尤其是一些陶瓷用品随意摔碎,感到非常可惜。他想: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老物件不斷流失,且越來越少了,應該把它收藏起來,流傳下去。

傾其所有建設博物館,隻為老物件找到一個最好的家——一對農民夫婦的文化夢

他與夫人孫守麗商量,決定将這些老物件收集起來,更好地儲存和延續當時的制造技術和文化基因。從此,他們走街串巷,邊打工邊做些小本生意,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收集老物件中去。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們收集的藏品越來越多。後來,他們通過這些老物件,結識了很多專家,在這些專家的精心指導和朋友們的幫助下,開始籌建博物館。“我在家排行老三,名字中又有一個順字,經市文物局原局長張光明對館名提議,就叫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吧。”高順傳說起起名的初衷。

在籌備博物館中,從前期的租賃房屋,到後期的購買房屋,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博物館建設上,開始了追逐文化夢的傳承之路。

高順傳夫婦來自偏僻山村,交通不便,也沒有經濟基礎。在建館過程中,資金短缺是難題,他們就向親戚朋友去借。2016年,終于通過省市區相關部門層層備案審批,至此,一座記錄着高順傳、孫守麗夫婦心血的博物館正式建起來,免費向社會開放,并逐漸升格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為山東省首家農民、退役軍人興辦的非國有國家二級博物館。

傾其所有建設博物館,隻為老物件找到一個最好的家——一對農民夫婦的文化夢

博物館現有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三層,館内藏品自戰漢到民國,從古代到近代,分三個展館。一樓為陶瓷展廳,展出了自戰漢到民國的精品陶瓷,共五個展室,一展室為嫁妝花瓶、青花魚盤、紅綠彩茶盤;二展室為紅綠彩瓷枕、粥罐、紅綠彩茶葉罐、紅綠彩卷缸;三展室為古陶瓷制作流程、陶與瓷的演變過程;四展室為油燈、古燈系列;五展室展出當地渭土河窯的酒壇、酒罐、缸等器物。二樓為綜合展廳,設定展示中心、休息室、書畫展室等。三樓為民俗與紅色文化展廳,民俗展廳以“衣、食、住、行”為主題,展出了特色農耕文化與民俗鄉愁文化。一件件收藏品、一件件生活用具展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參觀學習,回憶民生風俗,記錄古老的生活方式,使人們追憶過去,永遠銘記優秀傳統文化。

紅色文化展廳,展出了發生在龍泉鎮著名的天台山戰鬥,以李幹山排長英勇殺敵的紅色文化,以紅纓槍、沖鋒号等革命文化實物展,以及刺繡、油畫系列、革命戰士服裝系列、報刊系列等。

随着博物館不斷更新擴大,高順傳将該區域的紅色故事、名人故事等,以及将犧牲在北韓七峰山的外祖父李安路,革命烈士劉元泉的事迹挖掘出來,用展闆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使展館成為市民參觀學習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高順傳了解到博物館所在的圈子村,是世界著名數學泰鬥劉徽的故裡後,他找到研究劉徽故裡的劉永春、劉繼淮專家,把他們收集整理的文字、圖檔等資料,設定了劉徽故裡展廳,用圖闆及有關實物形式展示劉徽一生淵源、計算π等故事。把劉徽故裡研究推向了實質性研究階段,吸引諸多專家前來參觀學習。

淄博市文物局原局長張光明多次到博物館指導,并稱贊:“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是集古代陶瓷和民俗傳統、紅色記憶、古代名人為一體的博物館,在我們省内尚屬首次,又是一個農民出身的退役軍人辦起的,在我們省更是罕見。”

山東理工大學、淄博師專等學術專家,紛紛來博物館進行文物學術交流。

在詳細了解了黑釉凸線罐、粉彩雞腿觀音瓶、漢代獸耳青釉罐、烏金釉酒壇等一批特色作品的曆史淵源後,來自高青縣的市民劉恒山說:“過去真沒想到,我們淄博還有這麼多的陶瓷精品和文化故事,來這裡轉一轉,真是不虛此行。”

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其女兒高子徽聯考時專門報考了考古學專業。大學還未畢業,她就利用假期在館内重點做文物修複,并兼做講解員。她說:“銘記曆史記憶,最好的載體、最有利的證據就是曆史實物。博物館雖小,但我們以收藏、保護、研究、教育、欣賞為目的,讓市民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也不枉費建館之初心。”

“傳承傳統文化,留住曆史根脈,讓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不斷發揚光大,這是我作為農民、退役軍人的真誠心願。”館長高順傳表示。(通訊員 闫盛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