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備警官以詩言志:“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随的少年模樣

預備警官以詩言志:“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随的少年模樣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在家一同學習詩詞。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鄭州4月7日電 題:預備警官以詩言志:“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随的少年模樣

作者:宋雲慧

烽火四起,戰鼓喧天,一位少年策馬而來,如入無人之境,從容地調配好弓箭,左右開弓,射向層層包圍的敵人騎兵,彼時保家衛國的少年技藝超群,意氣風發。姜震說,當他站在警校的訓練場上,眼前總能浮現出王維在《少年行四首》中描寫的英雄少年模樣。

預備警官以詩言志:“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随的少年模樣

姜震與父親姜方程交流詩詞。 受訪者供圖

在不久前《2022中國詩詞大會》賽場上,一對身穿警服的“上陣父子兵”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在父親姜方程的見證下,姜震過關斬将,一舉奪魁。網友豔羨:“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少年,好樣的!”一名警校學生,卻有着詩意人生,近日,記者約訪姜震,聽他講述“一身能擘兩雕弧”的夢想和追求。

“詩詞是我心靈的栖息地”

今年21歲的姜震來自山東膠州,是鐵道警察學院(坐落于河南省鄭州市)治安學系的大三學生,在父親的影響下,他4歲就開始背一些簡單的古詩詞。“當時年紀小,也不懂得詩詞表達的意思。”但詩詞句式統一、押韻卻極大地激發了他的興趣。

五年級時閱讀《三國演義》,裡面俯拾即是的詩詞或骈文成為姜震鑽研的對象。讀完不過瘾,他又去閱讀《三國志》,從此開啟了他在曆史和詩詞中邂逅古人的“奇遇”。

天邊絢爛的晚霞不正是陸遊筆下“縱辔江臯送夕晖”中的“夕晖”?在敦煌玉門關親自感受了“平沙莽莽黃入天”,方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與戍邊将士的不易……随着年齡的增長、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姜震逐漸能夠領略到詩詞中所蘊含的心境。

懷揣着對詩詞的熱愛,今年,姜震與父親以家庭團選手的身份參加《2022中國詩詞大會》,一路過關斬将,獲得全國冠軍。

在姜震看來,詩詞能夠讓平凡的生活錦上添花。“失意時擷取前進的動力,得意時裝點此刻的心情,遇到美景亦可與古人言歡。”這樣的力量在姜震踏進警校後愈發明顯,詩詞成為他心靈的栖息地。

“詩詞讓我從警之心更堅定”

2019年,姜震考入了父親曾就讀過的學校——鐵道警察學院,選擇跟随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姜震的父親是青島鐵路公安處的基層民警,因工作原因常年不能與家人團聚,這讓姜震從小便懂得警察這份職業的辛苦,亦知其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警校的學習并不輕松,不僅要進行各種體能、警務技能訓練,還要研讀與公安工作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增強法律素養。嚴格的管理、高強度且緊張的學習和訓練使得姜震偶爾生出撐不下去的念頭。

“撐不住的時候就會在心裡背《少年行四首》。”姜震說,他心目中的人民警察如詩詞中的少年一般,面對危險迎難而上,為百姓排憂解難,護一方平安,“将自己代入其中,便堅定了從警的初心。”他明白,要做“一身能擘兩雕弧”的英雄,就要承受當下的訓練。

閑暇時間,姜震喜歡泡在圖書館裡翻閱書架上頗有年代感的古詩集,或是和同學玩飛花令,切磋一下詩技,再或者參觀各個博物館,感受文物中流淌出來的文化氣息。心情在詩詞中得到調整,意志在詩詞中愈發堅定,姜震就又重新投入訓練當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姜震的詩意人生離不開父親的啟蒙。父親是他的詩詞啟蒙之人,也是他的職業領路人。在《2022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後,舞台上,他和身旁同樣來自警校的亞軍滕凱楓相對敬禮,随後又與坐在百人團中的父親互相敬禮緻意,令觀衆感慨。

“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姜震說,他希望接過父親的“鋼槍”和囑托,和千千萬萬人民警察一起護佑百姓平安。為此,他會繼續堅定地在從警之路上走下去。

而對于早已融入生命的詩詞,姜震表示,中華文化是座寶庫,詩詞便是其中的瑰寶之一。“喜愛傳統文化并願意将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當代年輕人并不在少數,我隻是他們中的一個。”

瑰寶因傳承曆久彌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同姜震一樣,在詩詞的寶庫中找尋着屬于自己的詩意人生。“這正說明了更多當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态度是敬重的,大家樂意在傳統文化的領域探索、遨遊,并為傳承傳統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姜震說。(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