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中國詩詞大會》緣何再話奉節?“詩詞+”賦能 “景”上添花

《2022中國詩詞大會》緣何再話奉節?“詩詞+”賦能 “景”上添花

圖為長江三峽西大門“夔門”。 楊軍 攝

中新網重慶3月15日電 題:《2022中國詩詞大會》緣何再話奉節?“詩詞+”賦能“景”上添花

作者 馬佳欣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14日晚,《2022中國詩詞大會》迎來第十場總決賽,中南大學教授、點評嘉賓楊雨親臨重慶奉節錄制的“身臨其境”實景題,以“詩聖”杜甫為引,看古今夔州“出發”,展新時代奉節繁榮興盛。畫面徐徐展開,三峽山水如墨染,宛若丹青未幹。

節目中,重慶奉節作為文化名勝特别呈現,集中展現了當地的詩詞文化、自然生态、風景名勝和發展建設等多彩元素。觀衆跟随楊雨的身影,感受着“好山好水好風光,有詩有橙有遠方”的奉節魅力。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電視螢幕上,有關奉節的詩詞也是頻頻出現。

《2022中國詩詞大會》緣何再話奉節?“詩詞+”賦能 “景”上添花

圖為白帝廟的詩詞碑林。 黃維正 攝

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奉節,古稱夔州,因“奉公守節”而得名,2017年成功摘得“中華詩城”美譽。這是奉節,連續5年在這檔節目上綻放異彩。

“景”和“詩”雙雙出彩,奉節魅力何在?

奉節縣文旅委主任潘萬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奉節是詩的故園,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登高》……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裡或為官或旅居,“登三峽之巅,詠絕美風景”,留下萬餘首傳世名篇。為了在傳承中進一步夯實文化底蘊,2017年,詩詞進校園、進機關、進社群、進院壩、進企業、進景區的“詩詞六進”活動在全縣廣泛開展,“讀夔史、頌夔詩、唱夔歌”,把市民的詩詞熱情徹底點燃。

“詩詞已經融入到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者可以說,詩詞就是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自有詩意。”成功晉級《2022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的奉節選手錢敏道。

國家級4A級景區白帝城,長江三峽西大門“夔門”……奉節衆多的自然人文景觀聞名遐迩。奉節又是如何借助詩歌,完成“景”上添花的?潘萬山說,近年來,奉節積極探索“詩詞+旅遊”的新路徑,逐漸走出了一個文旅融合的全新發展模式。

以詩會友,弘揚文化。自2017年以來,奉節連續五年舉辦“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已成為文人騷客期待的一場文化盛宴。期間,全國各地的傑出詩人、詞人、藝術家和詩詞愛好者齊聚奉節,現場采風,佳作頻出,讓奉節文化走出深閨,聲名遠播;同年,奉節縣與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欄目深度合作,不斷挖掘本土文化,向海内外充分展現“詩城”魅力。

以文迎客,品味經典。在白帝城一側,一座氣勢恢宏的江上舞台漂浮在江面,在這裡,《竹枝詞》、《秋興八首》等描繪奉節的著名詩詞,在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中,完成“行到三峽必有詩”的盛景再現,成為遊客奉節旅遊向往的“打卡地”。

重慶奉節,“詩與遠方”向何處?

2022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道要求,要做靓三峽制造、三峽農家、大三峽旅遊等特色品牌。“目前,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正在努力建立國家5A級景區。”潘萬山透露,鄭萬高鐵年内即将開通,屆時,從河南鄭州到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奉節隻需3個半小時左右,“這條高鐵大通道,會是未來三峽遊的一個旅遊大動脈。”(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