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司職員、學校教師、個體戶……彙聚成友誼一團火

一聲召喚,奮勇奔來,平日裡的他們是公司職員、是學校教師、是個體戶……但現在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友誼防疫志願者,在寶山區友誼轄區閃閃發光,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自防疫志願者招募以來,眼看着“友誼防疫志願者工作群”隊伍的壯大,幾乎每天都能在群裡看到他們的閃閃亮光。

公司職員、學校教師、個體戶……彙聚成友誼一團火
公司職員、學校教師、個體戶……彙聚成友誼一團火

圖說:自防疫志願者招募以來,眼看着“友誼防疫志願者工作群”隊伍的壯大,幾乎每天都能在群裡看到他們的閃閃亮光。友誼路街道供圖

浦西封控篩查前期,小袁等志願者立馬主動聯系所在居委,積極參與社群封控工作,同時在“友誼防疫志願者工作群”裡分享自己的經驗,“我們小區分發單子給志願者,我都是從6樓到1樓全部分發,還建群了,有事及時通知。一家人隻要一個人進群,備注門牌号、家裡幾個人,這樣特别清楚。”并在群裡曬出了她建群資訊,志願者們看到後紛紛點贊。群裡的蔣尚斌看到後也積極點贊,“我們小區樓得到建微信群,居委參與,核酸時到我們樓下再通知整個樓道下去,不僅起到了通知作用,還能統計核酸人數。”

袁佳随後說出了自己建群目的和做志願者的初衷,“我是自己想建群,不然每次通知都很費勁,這樣大家都友善,也希望在社群需要的時刻,能為自己的家園出一份力。”他們的行為也得到了其他志願者的點贊,“這就是效率,是以要年輕化。”

群策群力,暢所欲言,志願者群秒變“金點子群”。核酸檢測現場秩序如何維護?陶佳梅積極給出了自己關于高層核酸檢測順序的建議,“有高層的小區,核酸順序可以這樣調整,高層上下樓會使用電梯,一起上下容易造成聚集,可以1-3号先下來,分批下樓可以分散人群。”社群物品如何分發配送?志願者小徐積極表态,“建議每個小區弄個貨架,門口安排志願者,可以送菜,基本生活要保障。”

在封控篩查首日,他們紛紛曬出了核酸檢測現場的照片,互相叮囑彼此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互相鼓勵“衆志成城,戰勝疫情!”“現場秩序井然,大家自我保護好,一起努力,戰勝疫情。”看到有人說小區裡沒有充足的護目鏡了,有多餘護目鏡的沈藹立馬在群裡說到:“我還有三副,你們有人沒,一會下來核酸,我可以拿下來。”

一呼百應,群策群力。一日下午,一條求助資訊在群裡彈出, “有人肚子疼,需要去醫院,但是好像120無法進來,怎麼辦?” 求助人是小張。緊跟其後,有一條資訊彈出了,是轄區内相關醫療保障情況介紹的新聞連結。熟悉醫療保障情況途徑情況的老黃立馬幫忙聯系醫院和居委,并将醫療保障情況告知志願者,“生命第一,如果120無法及時過來,有私家車私家車送,沒有私家車居委想方設法弄個車,先送出去。”“血透、化療病人,有相關憑證包括醫保卡、病曆卡等,和醫院對接好也可以去做。和醫院聯系好,醫院接受的,就可以去,不用層層上報排隊等回報。”

志願者小蘇,則是最積極的人之一,“感覺在家閑着挺浪費,願承接居委遠端做表、統計、寫通知等工作……有需要的小區可以讓上司對接一下。”

經過多天的志願者服務,他們紛紛感受到了政府和居委防疫的不容易。“最近居委會很辛苦的,她們都是很晚睡覺,很早起床,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很累的。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包容吧。”同時還給各自的居委點贊,“我們居委做的蠻好的,書記和志願者,大白們都很辛苦。配藥組、文書組、運輸組、核酸組、樓棟志願者組,還有安撫組、意見組,真正的精細化管理,現在都還有采買組。居民都很配合。安心居家,期待早日解封!”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