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汽車行業累計融資超40起,量産型ADAS成最大熱門

汽車産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助力,尤其對于智能新能源汽車這樣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産業而言,更是如此。

進入2022年,汽車行業再度迎來一波融資高潮。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汽車行業已累計發生超40起融資,智能駕駛相關領域依舊是資本關注的重點。

過去幾個月,多家面向特定應用場景的進階别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量産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雷射雷達、晶片等核心技術提供商均獲得了新的投資,其中在量産型ADAS賽道,已知有兩筆融資金額超過了10億元,這使得相關企業的估值直逼百億元。另外,在電動化部件和整車領域,亦發生了多起融資,整個産業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吸金熱度。

一季度汽車行業累計融資超40起,量産型ADAS成最大熱門

圖檔來源:蓋世汽車

量産型ADAS融資火爆

一季度,多家頭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均獲得了新一輪的投資,涉及各個細分賽道,其中最亮眼的莫過于量産型ADAS陣營。過去幾個月,包括MINIEYE、宏景智駕、禾多科技、縱目科技、所托瑞安等在内的多家企業都獲得了新的投資,最高融資額甚至達到了13億元。

3月28日,縱目科技和所托瑞安先後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其中縱目科技此次融資為E輪,融資總額超10億元。所托瑞安為B輪融資,融資總額超13億人民币,由平安資本戰略領投,嘉實、河南投資集團等機構跟投。本次融資完成後,所托瑞安的估值接近百億人民币規模。

在自動駕駛領域,這兩家企業可謂一季度融資最大的看點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融資規模大,更重要的是這兩家企業高資本加持背後折射出了投資機構對于量産型ADAS的青睐。過去幾年,由于L4/L5的故事很美好,資本的目光更多聚焦在高階自動駕駛玩家身上,如Waymo,在2020年5月和2021年6月兩次融資中,就獲得了55億美元的投資。而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雖然融資規模比不上Waymo,但自成立至今卻分别完成了9次和8次融資,資本光顧的頻率非常之高。

一季度汽車行業累計融資超40起,量産型ADAS成最大熱門

小馬智行融資情況,圖檔來源:企查查

今年明顯不一樣,越來越多量産型自動駕駛應用的企業開始獲得資本加碼。比如MINIEYE,于2月21日宣布獲得數億元人民币D2輪融資,同日,宏景智駕也官宣完成過億元融資。這背後,兩家公司在量産車市場有穩定的業務支撐是促成融資很關鍵的一方面。

其中MINIEYE,在L0-L2領域已擁有一汽、吉利、上汽、比亞迪等主機廠客戶,2021年預計出貨量達到40萬台。該公司去年底釋出的iPilot智能領航輔助量産方案,也獲得了2家車企項目定點,将于今年三季度SOP。另外,MINIEYE自主研發的MINIEYE I-CS座艙感覺量産方案,亦取得超30個乘用車車型定點。

宏景智駕2021年也在大規模量産落地L2/L2+的ADAS産品。去年,宏景智駕成功量産傳遞超過十萬套域控産品。據宏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透露,該公司于2021廣州車展上推出的行泊車一體域控系統,今年下半年将在多個頭部主機廠實作規模量産。為此,宏景智駕投資2000萬元在上海臨港金山工業園建立了新一代智能制造工廠,預計下半年投産使用,用于量産行泊車一體域控制器等産品,單線設計産能30萬套。另外,宏景智駕還計劃今年正式量産L3級幹線物流智能卡車HyperTruck One。

縱目科技和所托瑞安獲資本市場大額加持,很大程度也是因為有業務及營收規模支撐。縱目科技的智能泊車系統以及相關的攝像頭、雷達、控制器等核心産品,已在多家車企車型上應用。比如長安汽車的APA6.0遠端智能泊車系統,就應用了縱目科技的控制器、環視攝像頭和超音波傳感器的泊車系統總成,目前兩家公司正攜手打造APA7.0遠端無人代客泊車系統。在AITO旗下首款車型問界M5上,縱目科技則提供了APA和角雷達支援。不僅如此,縱目科技還被曝正考慮今年内申報科創闆IPO,這無疑也為縱目科技在投資者那裡獲得了加分。

一季度汽車行業累計融資超40起,量産型ADAS成最大熱門

圖檔來源:所托瑞安

而所托瑞安,依托商用車市場對量産ADAS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還有政策端的利好加持,也已經量産了多款産品,正在享受自動駕駛帶來的市場紅利。

而且所托瑞安還在探索“科技+保險”創新模式,利用ADAS提升商用車駕駛安全的同時,賦能保險行業創新。在目前的保險模式下,一旦發生事故,不僅車主的保費會大幅上漲,保險公司也會因産生了理賠費用而影響利潤空間。但如果引入了自動駕駛技術,由于可以幫助降低事故發生率,不僅有助于車企降低保費,還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降本。

所托瑞安創始人兼CEO徐顯傑此前就曾表示,基于該公司的産品,能實作平均單車的事故率下降44.6%,單車的賠付金額下降47.9%,單車單事故的賠付金額降低了71.1%。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此次所托瑞安的投資方中,會出現平安資本的身影,而在這之外,所托瑞安還會與慕尼黑再保險、人保财險和太平洋财險等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在這些融資之外,還有一個提振量産ADAS闆塊的信号是,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欲在美國IPO,估值接近500億美元。要知道在自動駕駛領域,Mobileye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一直穩坐前裝ADAS市場供應商頭把交椅,即便到現在,Mobileye依然可以通過ADAS産品營收及資料賦能來支撐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及落地,這是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都不具備的,但Mobileye卻做到了。

據此前英特爾釋出的财報,2021 年全年,Mobileye 的收入為 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43%,營業利潤為 4.6 億美元。這無疑是趨利的資本市場喜聞樂見的,而有了Mobileye這樣的前例,勢必也讓投資者們有信心發掘和培養更多這樣的玩家。更何況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也證明了量産型ADAS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幾年該賽道持續繁榮的趨勢。

高階自動駕駛賽道冰火兩重天

在進階别的L4自動駕駛領域,兩大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3月份也相繼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其中文遠知行新獲4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廣汽集團、博世、中阿産業投資基金、凱雷投資集團等,投後估值達 44 億美元。

而小馬智行則沒有公布新獲融資金額,僅透露此次完成D輪融資的首次交割後,公司整體估值達到了85億美元,較C輪估值增長約65%。誠然,無論在國内還是全球自動駕駛市場,這都代表了不菲的身價。但要知道的是,去年小馬智行被曝欲赴美開展SPAC 合并上市時,估值曾一度達到了120億美元,而目前估值相較于那時下跌了近35億美元,這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小馬智行乘用車和商用車業務在商業化上均取得突破,圖檔來源:小馬智行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小馬智行屢陷負面輿論漩渦。不僅先後被曝入局造車、造車團隊瀕臨解散、業務架構調整、核心高管出走,還于年底因事故被加州暫停了無人駕駛測試許可,進入2022年,這一事故的影響繼續發酵,最終使小馬智行不得不召回其自動駕駛系統軟體的部分版本,據悉這也是加州首次召回自動駕駛系統。再加上目前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以及宏觀金融環境的變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事實上不僅小馬智行,一直被全球自動駕駛賽道視為“标杆”企業的Waymo,近幾年也遭遇了市值大幅縮水。2018年,摩根士丹利曾對Waymo給出1750億美元估值,但很快就在2019年下滑到了1050億美元。2020年之後,盡管Waymo先後獲得了兩輪共55億美元的融資,依舊沒有止住估值下跌的趨勢,到2021年,Waymo估值已下探到了300億美元。

圖森未來股價走勢,圖檔來源:富途牛牛

Aurora 股價走勢,圖檔來源:富途牛牛

另外諸如圖森未來、Aurora等自動駕駛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也均在二級市場遭到了冷遇,股價和市值雙雙大幅下滑。其中圖森未來,在去年年中上市時,市值曾一度高達167億美元,如今總市值不到30億美元,蒸發了130多億美元。而Aurora去年底上市時總市值接近130億美元,如今也幾近腰斬。

這背後,高階自動駕駛在商業化量産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盡管目前無論國内還是國外,面向無人共享場景的Robotaxi已經開始在各地進行示範營運,但對于這一業态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規模化應用,取代傳統人力計程車,業界其實還未有定論,更有甚者認為這一願景将永遠無法實作。

基于這樣的宏觀環境,現在很多自動駕駛玩家紛紛開始了多線布局,以掌握更多闖進決賽的籌碼,比如小馬智行成立小馬智卡。不過小馬智行這塊業務似乎進展不怎麼順利,過去一段時間流失了很多核心人才。今年1月,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擎天智卡宣布完成近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五源資本獨家投資,據悉該公司兩大創始人正是小馬智卡CTO潘震皓和小馬智卡美國團隊規劃控制負責人孫又晗,這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小馬智行内部動蕩的傳聞。

圖檔來源:嬴徹科技

除此之外,專注于自動駕駛卡車賽道的主線科技和嬴徹科技也分别于2月份獲得了B輪和B+輪融資,其中嬴徹科技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了1.88億美元的資本加持,而在去年8月,嬴徹科技剛剛完成2.7億美元B輪融資。緻力于礦産無人化的慧拓則于1月中旬宣布完成了近3億元C輪融資,此時距離2021年8月慧拓獲得超2億元B1輪融資也不過短短四個月。資本在自動駕駛卡車、無人礦卡等領域的密集加持,進一步凸顯了對自動駕駛技術在這些細分賽道應用前景的認可。

而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晶片、線控底盤等核心技術領域,一季度也迎來了一波融資高潮,包括一徑科技、亮道智能、速騰聚創、黑芝麻智能、芯擎科技、南京經緯達、格陸博科技等在内的企業均獲得了新的投資。

新能源部件和整車闆塊亦吸金不斷

除了火熱的自動駕駛賽道,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整車闆塊也發生了多起融資。

其中新能源闆塊,以充電和電池技術比較受關注。比如1月宣布獲得近億元戰略輪融資的富特科技和2月完成5000萬元PreA輪融資的領充新能源,都是緻力于研發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骥翀氫能和高能時代則關注的是電池技術,前者主要研發氫燃料電池電堆,後者從事的是全固态锂電池的開發。

這其實也不難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車面臨最大的發展難題之一便是續航和補能焦慮。據此前中消協公布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主要投訴問題中,續航縮水就榜上有名,特别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是一主要投訴點。另外,電池品質問題突出,比如充電故障,也讓新能源汽車飽受诟病。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提升電池性能及優化補能解決方案等方面着手。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大車企紛紛開始發力創新的電池解決方案,比如比亞迪釋出了基于磷酸鐵锂的刀片電池技術,廣汽埃安釋出基于三元锂的彈匣電池技術,長城汽車釋出大禹電池技術,都是整車廠為此所做的努力,與此同時以換電為代表的補能方案也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盡管現階段電池技術百花齊放,但隻要新能源汽車續航焦慮沒有真正解決,這背後的發展空間其實都是無限的,包括與補能焦慮緊密相關的充電技術亦如此。正因為如此,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企業,過去幾個月,包括衛藍新能源、恩力動力、SES、輝能科技等在内的電池企業也獲得相關投資者的資本加持。

不少投資機構甚至将動力電池當做了布局重點。據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日前在第八屆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透露,目前廣汽資本就在圍繞電池産業建立生态圈,為此廣汽資本不僅和中航锂電、甯德時代等電池巨頭達成了緊密合作,還在電池上遊的核心産業環節,包括銅、锂、負極材料等領域也開展了投資布局。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合夥人方建華也表示,随着去年整個動力電池市場的爆發,電池上遊乃至中遊材料的價格暴漲、下遊電池供應緊缺,諸如上遊的钴、锂、鎳等稀缺資源,以及相關的裝備,目前也仍有投資價值。另外還包括扁線電機相關的技術,比如扁線塗層、扁線電機的裝備制造等,也是他們現階段主要的投資方向。

2021新能源汽車賽道融資金額TOP10項目;圖檔來源:企查查

而在整車闆塊,得益于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也是資本關注的重點。今年一季度,長安新能源、集度汽車、哪吒汽車、廣汽埃安等多個品牌均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這背後除了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對于投資者而言,也是一個新的“上車”風口。

盡管近期新能源汽車闆塊有所下跌,但在很多投資者看來,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景氣度下行。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闆塊依舊增長可期。上投摩根基金經理郭晨近日就表示,未來以新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或将是推動新能源車闆塊長期景氣向上的又一因素。

尤其在目前“雙碳”目前的指引下,更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此前小米創始人雷軍就表示,在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領下,新能源汽車低碳發展已成為汽車工業全球競争的關鍵勝負手,這背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意義毋庸置疑。

事實上,作為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産業,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吸金重地。據企查查資料研究院日前釋出的《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融資資料報告》,2021年新能源汽車賽道共計發生了239起,披露總額達3639億元,同比大增181.66%。企查查方面表示,未來新能源汽車賽道将持續擷取資本的青睐,但能否保持2021年的高景氣度,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