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用公廉: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密碼

24名冰雪健兒入選北京冬奧會表彰公示名單

選用公廉: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密碼

選用公廉: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密碼

圖為中國單闆滑雪選手蘇翊鳴在比賽後慶祝。本報記者 瞿芃 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報道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将在京召開。大會表彰公示名單顯示,共有150人被确定為突出貢獻個人拟表彰對象,其中包括24名參賽運動員。

這些優秀運動員是如何通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近段時間,國家體育總局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對北京冬奧會備戰參賽、監督工作經驗進行了全面梳理。

“我們曆來高度重視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參賽運動員選拔工作,認真貫徹‘選用公廉’要求,經過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探索,可以說,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符合大陸實際的國際體育賽事選拔機制。”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國永告訴記者,在杭州亞運會運動員選拔上,将沿用這些好的經驗和制度,确定最終代表國家參賽的最佳人選、最強陣容。

加強上司、“提級管理”,良性競争,選出能征善戰、作風優良的國家隊

打造能征善戰、作風優良的國家隊,是確定參賽出彩、在世界賽場上展示國家形象的必然要求。劉國永表示,強化問題導向,是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在開展選拔工作時的鮮明态度。“過去我們在選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選人的視野還不夠開闊、辦法還不夠科學、存在‘小圈子選人’現象等。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確定公開公平公正開展選拔。”

如何推動解決上述問題?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二級巡視員呂奎龍認為,壓實“選用公廉”主體責任是首要任務:“在北京冬奧會選拔中,根據監督掌握的情況,我們及時向總局黨組發送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其牢牢把準選拔方案制定工作,逐項目從嚴稽核,并推動創新上司機制,改變過去模式,進一步加強對選拔工作的組織上司,總局黨組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

據介紹,組織開展北京冬奧會選拔工作時,國家體育總局借鑒了東京奧運會“總局黨組成員分工負責,中心(協會)成立選拔工作上司小組”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确定了提級管理原則,按賽區(分團)分别成立選拔工作上司小組,各小組組長由各分管副局長擔任,牽頭負責分管項目選拔工作的組織上司和具體實施工作。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成立選拔工作上司小組,實行提級管理,實際上是一種管理體制上的改革,更加扁平化,有助于壓實責任,充分掌握相關情況,擴大選拔視野,也利于發揮上司幹部的主觀能動性,有效避免資訊不對稱、決策效率低等問題。”劉國永說。

記者注意到,北京冬奧周期,各項目均以“國家集訓隊”而非“國家隊”的名義進行訓練,劉國永表示,這正是總局黨組針對“小圈子選人”提出的要求,“國家隊必須到最後選拔出來的那一刻才能叫國家隊。早早成立所謂的國家隊,一方面容易使已經進隊的運動員産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縮小了選人的範圍,可能導緻真正有實力的運動員被拒之門外。國家集訓隊不同,一個項目可以搞若幹支,使隊與隊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競争的關系。”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還結合項目特點,直接對選拔工作提出指導建議。北京冬奧會選拔方案制定期間,總局提出在本賽季世界杯比賽中獲得冠軍的運動員可直接獲得冬奧會參賽資格,讓優秀運動員能夠對标奧運會調整備戰訓練節奏,保證了選拔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在此過程中,紀檢監察組列席了曆次選拔工作專題會議,并多次深入備戰參賽一線開展調研檢查,了解總局黨組履行‘選用公廉’主體責任,有關部門開展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選拔選派工作,各項目負責人、各級‘一把手’履職适崗等方面情況,優先處理相關問題線索,力求推動實作公平公正。”呂奎龍表示。

“一項目一方案”從源頭上防範不公不廉,人人都有機會為國争光

從源頭上防範弄虛作假、暗箱操作、幕後交易等不公不廉問題,關鍵在于明确選拔原則、完善選拔制度。劉國永告訴記者,根據北京冬奧會特點和工作實際,國家體育總局在選拔工作伊始便提出幾條必須堅持的硬原則:一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競争,各項目選拔嚴格實行積分制,并将選拔辦法向社會公示,選拔賽通過電視或網絡直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堅持體專結合、注重實戰,引入社會隊伍與國家集訓隊同台競争、擇優入選;三是堅持德績并重,對興奮劑問題“一票否決”。

“堅持規則至上,按規則辦事,用規則來解決一些沖突和問題,這是一條必須堅持的經驗。”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倪會忠說,“明确各項目選拔通用原則的同時,考慮到冰上項目、雪上項目差異,尤其是雪上項目選拔工作受影響因素較多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制定具體方案時堅持‘一項目一方案’‘因隊施策’,不搞‘一刀切’,努力提高選拔辦法的針對性、科學性。”

劉國永介紹,這種分類實施的模式在東京奧運會選拔時就已初現雛形。“制定射擊項目選拔辦法時,我們取消了對運動員之前國際大賽成績積分保護的辦法,實行積厘清零,嚴格按照國内選拔賽成績确定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楊倩、盛李豪、肖嘉芮萱等多名年輕運動員通過選拔成為國家隊主力,擔負起了争金奪牌的重任。”

記者了解到,選拔方案的制定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首先由領隊、教練、管理者等組成的隊委會根據參賽目标任務要求拟定初步方案,遞交各中心、協會,經班子成員逐一論證認可後,再廣泛征求各省市意見,最後報總局黨組研究,并由競技體育司對相關程式進行把關。這意味着每個方案正式出爐前,都必須經曆數輪的修改、完善,充分吸納各方面意見。

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選拔方案中,除獲得本賽季世界杯冠軍的任子威、武大靖外,其他參賽運動員均通過三場選拔賽确定。每場比賽選拔出積分最高的1名男運動員和1名女運動員,剩餘運動員按三場比賽總積分排名确定,所有選拔賽由央視全程直播。

“從目前國際短道速滑的技術格局來看,領滑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是以,在方案中我們有針對性地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項目中設立賽點,以選拔出能更好适應奧運會比賽節奏的運動員。”倪會忠說。

花樣滑冰單人滑項目則設定了3站5場選拔賽,根據4場較好成績相加之和進行排名,擇優參加北京冬奧會。“我們聘請國際裁判參與執裁,每場比賽的裁判組成員均通過抽簽産生,避免裁判因連續執裁形成對運動員固有印象而影響判斷,為運動員打造公平競争環境。”倪會忠介紹。

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的冰壺項目選拔方案同樣讓人眼前一亮。第一階段實行全國公開報名,從報名參賽的100多人中篩選出36名運動員,進行隊賽、1對1賽和專項技術測試,按照總積分排名後錄取11名運動員組成挑戰隊。進入第二階段後,方案一改往屆整隊選拔的慣例,分别統計挑戰隊及國家集訓隊各壘次運動員的成功率,最終選出各壘次積分最高的運動員組成冬奧參賽隊伍,充分調動全體運動員的積極性。

“此次選拔工作的亮點之一就是讓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得到了參與的機會。”倪會忠告訴記者,本屆冬奧會一大特點是當季選材、當季訓練、當季參賽,運動員中既有來自國家集訓隊的,也有來自俱樂部的,或是在海外單飛訓練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跨界跨項人才,是以,在設計方案時始終堅持“人人都有機會為國争光”的導向,確定一碗水端平。

冬運中心官網顯示,在北京冬奧會選拔過程中,總共制定并公示了21個選拔方案。“從結果來看,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金牌榜上名列前茅,獎牌總數和金牌數雙雙創下曆史新高,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選拔方案是有力有效的。”倪會忠說。

嚴格執行選拔程式,專門成立參賽選拔監督檢查工作組強化全過程監督

各項目選拔辦法制定并公示完畢後,還要保證其得到嚴格執行。為此,國家體育總局專門成立參賽選拔監督檢查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參賽選拔監督檢查工作。

在人員組成方面,競體司副司長與直屬機關紀委書記共同擔任監督檢查工作組組長,組内成員則分别來自競體司、機關紀委、人事司、科教司、冬運中心等部門。

“除組織召開會議、走訪調研、調閱材料等外,對于重點項目選拔賽的關鍵場次,監督檢查工作組還會赴現場全程觀賽,了解落實積分制選拔要求、執行選拔辦法和從業人員廉潔自律等方面情況,強化壓力傳導。”國家體育總局機關紀委幹部陸雲波說。

在速度滑冰選拔賽現場,陸雲波注意到,高清攝像頭的排布非常密集,現場大屏還會實時顯示選手分段成績等資訊,“這些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大大提升了選拔的透明程度,擠壓了違規操作的空間,外加監督檢查工作組直插賽場帶來的震懾效應,保證了選拔過程的規範性。”

為進一步拓寬監督檢查管道,監督檢查工作組還建立了特邀監督員制度,邀請哈爾濱體育學院原院長朱志強、體育評論員房學峰等熟悉冬季項目競賽規則及競賽工作的專家擔任特邀監督員,适時召開特邀監督員會議,收集對參賽運動員選拔工作的反映,聽取相關意見建議。

陸雲波告訴記者,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牽頭建立的總局系統冬奧會監督工作月排程會機制,成為聯結内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紐帶,“在排程會上,大家充分交流監督中了解到的情況,群策群力研究推動解決‘選用公廉’相關問題,真正形成了‘一盤棋’的監督合力。”

呂奎龍介紹,選拔工作推進過程中,紀檢監察組堅持從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入手,進行全覆寫監督、無死角把關——開展選拔工作前,對各冰雪項目的競賽規則、發展現狀、奧運前景等情況進行系統學習,梳理出“選用公廉”的重點環節,在此基礎上精心制定監督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制定選拔方案時,擦亮“監督眼”,暢通與競體司、冬運中心等相關機關的資訊互通管道,及時全面準确掌握工作進展。在整個選拔過程中,對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紅包、禮金等行為堅持“零容忍”,做到露頭就打。

“今年1月,有人在一次會議上提議,從近期表現來看,應當讓之前落選的一名運動員替換已入選運動員參加冬奧會。紀檢監察組認為,選拔制度一經确定,其剛性就必須得到維護,不宜節外生枝,影響隊伍士氣。”呂奎龍告訴記者,這一判斷得到黨組一緻贊同,最終決定不予更換人員,保證了“選用公廉”的嚴肅性。

針對多數隊伍長期在境外訓練參賽的實際,紀檢監察組還建立健全信訪舉報機制,設立冬奧監督專門舉報電話,暢通信件、電話、網絡、郵箱和來訪“五位一體”舉報管道,并要求各相關中心、協會将舉報方式通報到各個運動隊,打通冬奧選拔信訪舉報“最後一公裡”。

“我們專門打電話到不同的運動隊,對舉報電話通報情況進行抽查,確定每個隊伍裡的每位運動員、教練員、從業人員都明明白白知道舉報方式,有情況能夠及時反映。”呂奎龍說。

繼續打開選人用人視野,面向全球征召人才

嚴格的參賽選拔工作,為北京冬奧會取得重大成功奠定了基礎。面對接下來的一系列重要國際體育賽事,應當如何繼續完善參賽選拔機制,更好落實“選用公廉”要求?呂奎龍從具體操作層面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堅持用數字說話,在制度設計中融入更多量化名額;二是邀請更多權威專家參與,提升選拔的科學性和說服力;三是延長決策鍊條,從隊内到協會、中心,再到競體司、總局黨組,中間要加入更多的決策環節,整個鍊條越長,從中操作的難度就越高。”

“辦法要更加開放,競争要更加激烈。”劉國永表示,要繼續打開選人用人的視野,不設定門檻,面向全社會、全體華人乃至全球征集人才。同時,要解決好4年周期内出國參賽的選拔問題,堅持逢出必選,做到關口前移,用更多、更充分的競争把人才選拔出來。

劉國永稱,目前國家體育總局正在積極推進各項目人才庫建設工作。“把符合标準的教練和運動員依照程式納入進來,并對外公布,所有參賽代表都要從這個庫裡面産生,避免出現教練随意指定人選的情況。當然,這個庫是動态調整的,要及時吸納優秀人才,避免遺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