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編者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華縣農民書法家李濤在閑暇之餘,利用自己的書法特長,用毛筆在樹脂布上撰寫新聞稿件,記錄侯坊一帶的農家瑣事。後來,他将這些稿件精心排版,在周圍村莊巡回展覽,引起鄉親們交口稱贊。今天讀來,這批稿件書寫工整,用詞質樸,極具生活氣息,滿滿的正能量,今特選摘兩篇。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李濤撰寫的闆報

李濤,筆名含之,男,華縣侯坊鄉侯坊村人。善行草,多面用鋒,下筆有神,章法古奇,用筆潇灑,書宗黃庭堅,字型有秀偉之态,以險峻求平整,賦有自然之妙。曾任西安秦苑書法協會會員、地區書法協會會員、華縣農民書法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渭濱書畫社副社長。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華縣農民書法家李濤

紅梅開十朵

作者:李 濤 圖檔提供:劉煥民

前 言

人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确,在千千萬萬由父子、婆媳、兄弟、姐妹、妯娌……等等骨肉至親所組成的不同家庭裡,差不多每天都有吵吵嚷嚷,打打鬧鬧的事情發生。而最熱鬧,最常見的恐怕要算婆婆和媳婦的事了,一般情況經常是這樣的——

媳婦:媽,給我一百元,我今上會去。

婆婆:你上會買啥呀,一下子就要一百元。

媳婦:一雙皮鞋,一塊表。

婆婆:啊(驚訝地)……

媳婦:咋(理直氣壯地)?你給不給?昨天給你老二訂婚,你給你二兒子送兩雙皮鞋,一塊表,還有縫紉機……我不行,你得給我補!

婆婆:這(面帶難色地)……

媳婦:這咋?你給你女……

婆婆:你這是越外行事!

媳婦:你真是沒見過啥,穿皮鞋,戴手表,這是物質精神雙文明嗎?

婆婆:我看這日子沒法過了,(氣憤)說的真文明。(諷刺地)不行了把你分了。

媳婦:我看早就應該分(得意洋洋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侯坊村

過後,他們分了家,但吵鬧依舊進行着。誰也難斷言,他們究竟吵鬧到何時?

物質精神雙文明

鐵農村民小組的王敏生家,大小十一口,五咀六舌頭,但卻沒有發生過吵架七扭八裂的不良現象。的确可以說是父慈子孝,尊婆愛媳,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大家如果不信,請聽王敏生道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我叫王敏生,今年56歲,共産黨員。老伴叫劉棟蘭,今年55歲。大兒子生了三個兒子,二兒子也有兩個孩子,一家一共十一口人。我為了使父子、婆媳、兄弟、妯娌以及各自夫妻之間,少出麻煩,我老倆口主要采取這樣幾種方法:第一父尊,我對兩個兒子經常說前比沒,進行教育。決不采取打罵的辦法,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在行動上以身作則,自己決不偷懶。比如要兒子們不賭錢,自己決不賭錢。第二愛媳,我和老伴對兩個兒媳都像對自己的女兒一樣,要看到她們的長處,誇獎她們的長處,體貼關心她們的身體、生活,使她們感到十分溫暖。此外,我買了拖拉機、磨面機、粉碎機、軋花機,使他們都有活幹。我和老伴看娃的看娃,做飯的做飯。一家六口(大)人,個個忙的團團轉,都沒有時間去串門,谝閑傳。這樣也就自然而然的少口舌,少是非。這樣生産搞好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日子越過越好。

尊婆愛媳口碑傳

呂繼女,今年51歲,夫妻在縣房管所工作,為了工作,他一年回家的時間很少。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已經成家立業,并生了一個小孩。呂繼女這是上有婆婆,下有兒媳的老媳婦了。婆婆今年已經八十多歲,行動不便,雖然不是病人,人到底是老了,身體又不好。呂繼女回家除了地裡和料理家務以外,還要伺候婆婆。她每天端吃端喝,鋪床暖枕。

上世紀八十年代華縣書法家李濤撰寫在樹脂布上的侯坊農事

這還不算,婆婆有個頭疼腦熱,她又是請醫生,又是熬湯藥。這在一般人的眼裡,老人簡直成了累贅。但呂繼女卻不這麼看,她認為人是一代接一代,誰都要經曆由小到老這個過程。養兒防老,積谷防饑,老人苦苦巴巴把子女撫養成人,為的就是老來有個依靠。今天老人老了,正是做子女的孝順老人,報答老人養育之恩的時候。是以,她不管家裡正幹的活多麼忙,多麼緊,隻要聽見老人叫“繼女”,她就趕忙放下手裡的活計,走到跟前問寒問暖,從來不抱怨。雖然現在她已經抱了孫孫,但仍然是大家一緻公認的好媳婦。其實也是一個好婆婆。

圖文來源:劉煥民供

原文撰寫:李濤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荟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