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如果孩子是獨生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多數媽媽都會選擇在家帶娃,等孩子到了兩三歲可以“入托”的年齡,再選擇出門上班。

可是近些年,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相繼落地,什麼時候上班、到哪裡上班,到底上不上班,就成了許多孩子的母親,最為頭痛的“靈魂三問”。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01

如果你家裡有三個孩子,就算是你不上班、不追劇、不逛街,呆在家裡也是一種極其難熬的感受。

這三個孩子要是一年一個連續出生還好,基本上你隻要在家裡呆夠五六年,把孩子們全都送進幼稚園,就可以一身輕松地重新開始就業機會。

當然前提是,孩子有老人接送。

否則的話,從早到晚圍着孩子打轉的日子,你還得過上很多年。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因為就算幼稚園和國小就在距離你家10分鐘的地方,就算你每月花上六七百把孩子送進學校門口的小飯桌去,早上7點半和下午4點半,你們家裡還得騰出來一個人,專門負責孩子們的接送和安全。

别看“接送孩子”,好像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因為社會經濟繁榮,路上車水馬龍、人也魚龍混雜,至少在孩子3歲到10歲的高危階段,你必須得保證孩子在離開校園以後,始終在父母的視線之中。

才能談得上人身安全。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02

可是這“三胎”孩子,一旦接送起來,那就是沒完沒了。

從幼稚園到國小,3個孩子就算是年齡相近,少說也得接上10年。

假如一個90後媽媽28歲結婚,連續生了三胎,那麼從哺乳期、養育期到“接送季”,少說也得15年。等到孩子們進入國小高年級階段,基本能夠獨立上學以後,操勞了十多年的母親,俨然已是“媳婦熬成了婆”,全都成了圍着鍋台和孩子打轉的“全職媽媽”。

都40多歲了,還能去哪裡找工作呢,再加上這些年疫情肆虐,幹脆還是“宅”在家裡吧!

當然,相比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的“上班族媽媽”,“全職媽媽”無疑有着令人羨慕的教養時間。可是在家人眼裡“睡到自然醒、逛街曬太陽”的悠閑生活,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尤其是“全職媽媽”情非得已地脫離職場生活,遠離了昔日同學、同僚和好友的朋友圈,淡化了情感聯系,斷絕了經濟來源,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到丈夫和家人的言語譏諷。

而屬于女人的怨氣、委屈和惱怒,也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的情緒和性格造成消極影響。

顯然,這就是細心照顧、精心培養孩子的“全職媽媽”,在更好地保障孩子餐食營養和身心健康的同時,對自身和孩子的“反噬”。

畢竟作為一個成年女性,徹底犧牲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前途,多多少少,都會因為家庭地位和經濟來源的問題,而遭受一些委屈和不公。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03

而對于“工薪族媽媽”來說,雖然在度過哺育期後,就無可奈何地踏上了職場進修之路。

經常是一睡醒就進入“戰鬥狀态”,手腳麻利地做早餐、風馳電掣地送孩子,然後在崗位上一趴就是一整天,連一頓正經午餐也沒吃過,時不時地還要請假接娃或陪娃。

到了晚上也不消停,不是洗衣做飯,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但是辛苦歸辛苦,經濟相對獨立的“工薪族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更具自信,敢于面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挑戰,性格上也不會過多受到“全職媽媽”沉郁、唠叨和神經質的影響。

畢竟,經濟水準決定思想意識。

雖然“全職媽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在照顧、培養和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向丈夫和家人伸手要錢,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确立”自身在家庭中的弱勢地位。

又怎麼能教育出思想獨立、意識健康的優秀孩子呢?

全職媽媽和工薪族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不過,整日忙于工作卻無暇照看孩子的“工薪族媽媽”,其實也有很多難言的苦楚。

隻有一個孩子還好,要是盲目跟着中産家庭的節奏,一下子呱呱生了三胎,再碰上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結果父母拼死拼活地在外打拼,還得想辦法給家裡的孩子們找個去處。

要是家裡沒個老人幫忙,那日子簡直就沒法過了!

總之,“全職媽媽”帶孩子,一定要自覺自律地堅持學習,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進取精神;而“工薪族媽媽”帶孩子,則必須充分調動身邊的一切資源,比如請老人或親戚幫忙照看,把孩子送進保育園或教育訓練班等等,但是隻有一有機會,還是得自己想辦法、抽時間去管教孩子。

畢竟,把子女全盤托付給老人照顧,孩子會養成很多“不可逆”的壞習慣。

而隻有用心呵護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信快樂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