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點|用設計複興苗族傳統工藝的踐行者

緣起

我是一個來自湖南的銀飾設計師,十多年前來貴州上學,學習平面設計。按常理來說我不會接觸首飾行業,更别說與貴州息息相關的傳統銀飾和苗繡工藝。但陰差陽錯,畢業後我加入了“太陽鼓”團隊,由此開啟了我的銀飾、苗繡設計之旅。

随着對這些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漸漸被它們迷住,一步步走來,這個行業早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鳳凰涅槃》項圈

緣結

想起貴州大家肯定自然而然會想到苗族,而想到苗族便不得不說苗族引以為傲的銀飾工藝和苗繡,這兩項技藝同時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苗族沒有文字,對傳統的苗家人來說苗繡就是一本苗家史書,苗家人用紋樣記錄曆史,把曆史穿在身上。同時苗家人還深愛銀飾,銀飾也是苗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為崇拜物,它緊緊地凝聚着同一祖先的子孫;作為婚姻标志,它代表着人們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苗族銀飾不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根植于苗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可以說,苗繡和銀飾就是苗族文化的“根”,在一針一線、一錘一敲、一祖一輩之中傳承。

變革與傳承

為了讓這些大山中的瑰寶得以傳承,創辦于2006年的太陽鼓原創手工銀飾品牌,開始了本土的手工原創,我們對傳統工藝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請來二十多位有着三十年制銀經驗的銀匠組成手工技藝團隊,以傳統工藝為基礎,用現代化的造型語言來訴說銀飾品的設計,而我也成了其中的主力設計師。

盡管在貴州仍有一些技藝高超的手工藝大師,但随着現代文化的滲透,苗族很多傳統手工藝正瀕臨失傳,傳統技藝後繼乏人。精雕細琢的慢節奏手工藝和古老的圖案造型已經不适應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在進行苗繡與銀飾融合的設計上,我的設計靈感常常定格于大自然的美好瞬間,綻放的花朵、帶露的荷葉、靈動的遊魚……在不同的設計上鑲嵌着馬尾繡、绉繡、絞繡、平繡等苗繡圖案,讓飾品增添了不少民族風情,同時,也在保留傳統手工藝設計思路。從傳統的民間藝術中提取元素,将這些元素運用到時尚設計之中,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27道工藝

編絲工藝,是傳統苗族銀飾制作中的一種常用工藝。編絲之前,先要把銀條用特别的拉絲闆拉成發絲一般的銀絲,然後用搓絲闆把銀絲搓成銀線,再編織圖案,與雕刻的銀飾相比,采用編絲工藝制作的銀飾更為輕盈、精緻,還具有特别的镂空效果,所需工藝工序非常複雜,總計多達27道。

在研究貴州傳統工藝時,我發現以銀飾編絲工藝制作而成的傳統銀飾品,多以花鳥魚蟲為主要題材,造型繁複,民族感過重。在設計思考過程中,我們對傳統造型進行了一些突破,把具象、固化的造型更新為更為簡潔抽象、多元化的造型,使得傳統工藝下的飾品有新的視覺感。

貴州傳統的編絲工藝往往要遵循諸多規則,塑性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編織某些自然物時,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2011年我在設計一套荷葉題材的飾品時,發現采用傳統編絲工藝制作的荷葉顯得很死闆,無法展現出荷葉凹凸不平的葉面和縱橫交錯的葉脈。“為何不打破規則讓銀絲自由纏繞以增強可塑性呢?”而後經過反複試驗,終于以銀絲不規則的纏繞和堆疊制作出具有逼真形态飽滿、獨特的荷葉。此系列一推出市場大受歡迎,緊接着我又采用亂絲工藝開發出“石生花”系列。

《石生花》

在傳統苗族文化的宣傳和發揚上我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願意為之一直努力。我想苗寨裡的年輕一代,如果看到這種文化的價值,他們或許也會自豪地追随,讓苗族文化得以發展、傳承,而不是成為博物館的“死文化”。

10餘年下來,我們已經上市幾百件産品,在快消品充斥市場的時代,我們一直堅持着原創和純手工。支撐我們的是對苗族傳統文化的尊重,對苗族傳統銀飾和刺繡工藝的癡迷,對手工精神的堅持。

但我們做的依然還不夠,苗族傳統手工藝還有很多,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加入守護傳統文化的行列中來。希望未來能有人帶領貴州手工藝品,走進國際市場,走向更高端的領域。對我們來說,弘揚傳統手工藝,做中國自己的原創手工,是值得用一輩子時間去完成的。

袁珏 YUANJUE

藝術首飾創作者,太陽鼓原創手工銀飾首席設計師,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高校客座講師。緻力于貴州傳統苗族銀飾及刺繡工藝的研究和開發,以傳統手工藝為基礎,通過産品的創新設計而推向市場,讓貴州這些瀕臨失傳的古老工藝得以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