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视点|用设计复兴苗族传统工艺的践行者

缘起

我是一个来自湖南的银饰设计师,十多年前来贵州上学,学习平面设计。按常理来说我不会接触首饰行业,更别说与贵州息息相关的传统银饰和苗绣工艺。但阴差阳错,毕业后我加入了“太阳鼓”团队,由此开启了我的银饰、苗绣设计之旅。

随着对这些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渐渐被它们迷住,一步步走来,这个行业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凤凰涅槃》项圈

缘结

想起贵州大家肯定自然而然会想到苗族,而想到苗族便不得不说苗族引以为傲的银饰工艺和苗绣,这两项技艺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没有文字,对传统的苗家人来说苗绣就是一本苗家史书,苗家人用纹样记录历史,把历史穿在身上。同时苗家人还深爱银饰,银饰也是苗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崇拜物,它紧紧地凝聚着同一祖先的子孙;作为婚姻标志,它代表着人们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苗族银饰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可以说,苗绣和银饰就是苗族文化的“根”,在一针一线、一锤一敲、一祖一辈之中传承。

变革与传承

为了让这些大山中的瑰宝得以传承,创办于2006年的太阳鼓原创手工银饰品牌,开始了本土的手工原创,我们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请来二十多位有着三十年制银经验的银匠组成手工技艺团队,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用现代化的造型语言来诉说银饰品的设计,而我也成了其中的主力设计师。

尽管在贵州仍有一些技艺高超的手工艺大师,但随着现代文化的渗透,苗族很多传统手工艺正濒临失传,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精雕细琢的慢节奏手工艺和古老的图案造型已经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在进行苗绣与银饰融合的设计上,我的设计灵感常常定格于大自然的美好瞬间,绽放的花朵、带露的荷叶、灵动的游鱼……在不同的设计上镶嵌着马尾绣、绉绣、绞绣、平绣等苗绣图案,让饰品增添了不少民族风情,同时,也在保留传统手工艺设计思路。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提取元素,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时尚设计之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7道工艺

编丝工艺,是传统苗族银饰制作中的一种常用工艺。编丝之前,先要把银条用特别的拉丝板拉成发丝一般的银丝,然后用搓丝板把银丝搓成银线,再编织图案,与雕刻的银饰相比,采用编丝工艺制作的银饰更为轻盈、精致,还具有特别的镂空效果,所需工艺工序非常复杂,总计多达27道。

在研究贵州传统工艺时,我发现以银饰编丝工艺制作而成的传统银饰品,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要题材,造型繁复,民族感过重。在设计思考过程中,我们对传统造型进行了一些突破,把具象、固化的造型升级为更为简洁抽象、多元化的造型,使得传统工艺下的饰品有新的视觉感。

贵州传统的编丝工艺往往要遵循诸多规则,塑性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编织某些自然物时,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2011年我在设计一套荷叶题材的饰品时,发现采用传统编丝工艺制作的荷叶显得很死板,无法体现出荷叶凹凸不平的叶面和纵横交错的叶脉。“为何不打破规则让银丝自由缠绕以增强可塑性呢?”而后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以银丝不规则的缠绕和堆叠制作出具有逼真形态饱满、独特的荷叶。此系列一推出市场大受欢迎,紧接着我又采用乱丝工艺开发出“石生花”系列。

《石生花》

在传统苗族文化的宣传和发扬上我们的力量很有限,但我愿意为之一直努力。我想苗寨里的年轻一代,如果看到这种文化的价值,他们或许也会自豪地追随,让苗族文化得以发展、传承,而不是成为博物馆的“死文化”。

10余年下来,我们已经上市几百件产品,在快消品充斥市场的时代,我们一直坚持着原创和纯手工。支撑我们的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苗族传统银饰和刺绣工艺的痴迷,对手工精神的坚持。

但我们做的依然还不够,苗族传统手工艺还有很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加入守护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希望未来能有人带领贵州手工艺品,走进国际市场,走向更高端的领域。对我们来说,弘扬传统手工艺,做中国自己的原创手工,是值得用一辈子时间去完成的。

袁珏 YUANJUE

艺术首饰创作者,太阳鼓原创手工银饰首席设计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高校客座讲师。致力于贵州传统苗族银饰及刺绣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通过产品的创新设计而推向市场,让贵州这些濒临失传的古老工艺得以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