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丨生活之中,有什麼都不如有一個好心态

文/儒風大家·櫻桃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态改變,态度跟着改變;态度改變,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生活就跟着改變。”

心态,比智慧更有力量。生活之中,有什麼都不如有一個好心态。

放寬心态,身體就好了

“心寬一寸,病退一丈。”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心态息息相關。

美國哈裡斯調查中心釋出的資訊顯示,人一生60%~90%的疾病都可能與壓力處理不當有關。生活之中不要整天被瑣事牽挂,心胸一旦寬闊起來了,所做的事情都會往更好的結果發展。

曾國藩曾一手創立湘軍,為朝廷血戰沙場,然而卻遭受鹹豐帝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斥,被剝奪軍權,回鄉丁憂。

曾國藩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會落得如此下場,他憤懑、不甘、暴躁,閉門不出。結果,開始持續失眠,時不時還耳鳴、頭暈、氣短,大病一場。

後來,有幸被人點撥後,曾國藩才幡然醒悟,還留下了一句話:“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意思就是,不必留戀過往,不用擔憂未來,我們要活在當下,做好當下的工作。

“心寬壽自延。”其實,很多病的源頭來自于心态。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心寬就是最好的藥物。大度量,才能容得更多難容之事,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的,有煩惱發脾氣,是人的本能,而平心靜氣去化解煩惱、解決問題,才是人的本事。

人這一輩子,擁有好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強大。

調節心态,事情就順了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換句話說,不同的視角,呈現出不同的風景。

就像是同樣的半杯水,有人看到剩下的一半,有人看到失去的一半。可見事情的好壞,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态。

心态調節好了,事情也就順了。

一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布鞋,小兒子賣傘。

晴天,她擔心小兒子的傘賣不出去;雨天,她擔心大兒子的布鞋賣不出去,整天憂心忡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鄰居知道緣故後,便去開解她:“您老真是好福氣呀,晴天您的大兒子的布鞋賣得好,雨天您的小兒子的傘賣得好。不論是晴天還是雨天,您兩個兒子都有生意做,真讓人羨慕啊!”

老婆婆聽完,心想确實是這樣,便不再愁眉苦臉,身體也慢慢好起來。

事無好壞,如果你消極悲觀,隻會陷在負面情緒中,惶惶不可終日。但調節好自己的心态,積極樂觀面對眼前事情了,成功和幸福自然不請自來。

養成良好的心态,平和達觀地接受一切境遇,不抱怨,不惱怒,不糾結,時光也會對你溫柔以待。

穩住心态,福氣就來了

生活不乏煩惱的事情,但真正冷靜分析後,會發現事情本身其實并不嚴重。當時如果亂了陣腳,迎來了的隻會是潰不成軍。

生活中若是被他人挑釁而左右情緒,傷害的隻有自己。反觀那些大格局的人,情緒穩定,始終不被他人影響,才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楊绛很豁達,懂得自己人生的終極意義,也明白唯有保持平和心态,才能安縣舒适,得其所哉。

她在清華任教時,有一次在課堂上被一名女學生言語攻擊,學生們都投來異樣的目光。楊绛并不認識這名學生,心中委屈又憤慨,但她清楚,憤怒和對峙隻會讓事情惡化,于是她穩住了自己,裝作不聞不見。

下課後,她一人默默走出禮堂,路上,許多人都在議論紛紛。雖然很難過,但她依舊沒有去理會這些閑言碎語。回到家,她靜靜地坐着,想到季布壯士的受辱不羞,于是看了會兒書,倒頭便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她穿上了最豔麗的衣服,大大方方出門上課,靜心做學問。哪怕此事已經見報,楊绛還是沒有發言,她說:“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們怎麼想去吧。”在她看來,對流言蜚語最好的反擊,就是不理。

這場風波雖然令楊绛大受打擊,卻也磨練出她後來刀槍不入的本事。楊绛的課依舊很多學生選修,名譽也很快得到了恢複。

正所謂:“沉着冷靜者,百福自集。”一件事,是禍是福,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穩住心态。

當你遇事不慌,沉得住氣,寵辱不驚,平心靜氣地面對一切。你會發現,生活中大多數難題早已迎刃而解。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保持良好的心态,便是擁有了最好的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