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作者:鐵道兵文化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

  常聽人們說,年齡越大越愛懷舊,懷舊情結随着年齡增長似乎越加濃厚。

  回憶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8月和1971年3月,陝西省西安、鹹陽、寶雞、渭南、銅川等地市69、70級中學生,25800多人先後響應政府号召,奔赴陝南參加三線襄渝鐵路建設,組編成141個學生連(也稱學兵連)隊納入鐵道兵部隊管理,與鐵道兵、民兵連隊并肩施工作業,劈山築路、鑿隧架橋。

73年8月襄渝鐵路建設告一段落,全線的隧道,橋梁作業均已完成,開始鋪設鐵軌,各學生連隊陸續退場,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人生幾十年,襄渝戰三年,時光匆匆,猶如流星劃過,生命短暫,就像昙花一現,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當年學兵們以稚嫩之軀承載了超乎尋常的艱難困苦,用汗水、熱血和生命鑄就了橫亘在秦巴山間的襄渝鐵路,給國家的國防和經濟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連接配接湖北襄樊市至重慶市的鋼鐵大動脈,為湖北樊陽、陝西陝南、重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761部隊11中隊學生4連的戰友在安康武裝山片石場備石料

  五十多年前在陝南秦巴山區的襄渝鐵路建設工地,生活、施工條件異常艱苦。初到建設工地,各學生連隊遇到的是建營房蓋宿舍解決住宿問題。

以我所在連隊為例,我們是鐵道兵5853部隊三中隊學生12連,于71年3月25日乘帶蓬解放卡車從西安出發,當晚在甯陝縣一所國小校設的接待站住宿。26日下午到達安康的五裡,下車徒步三十多公裡到達石廟溝連隊駐地,這裡位于漢江北面的半山上,屬于秦巴山腹地。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1972年底,在團裡開展的施工會戰中,我們連隊表現突出獲優勝紅旗,我們連這張合影照片拍攝地點是在連隊的操場上,背景是簡陋的宿舍營房,照片真實記錄了當年艱苦生活環境的場景和全連弟兄們的青春風貌。 (王勁一收藏)

  當時對口支援幫助我們連隊的鐵道兵部隊14連依山為我們臨時搭建了幾間簡易竹席棚房,全部是大通鋪,由于人多實在擠不下,又臨時借給我們一棉一單兩頂帳篷。

最初的那些日子,我們二排的四十多人就擠在這兩頂帳篷裡,沒有床,地上鋪上席子,攤開被褥就睡,人擠着人,若夜裡起來上廁所,回來就沒有自己的鋪位了,終于領教了什麼是無立錐之地了。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箭頭所指處是當年連隊所在位置。

  為解決住的問題, 連隊當即組織我們以排為機關開始建房,一排、二排使用“幹打壘”的方法蓋房子。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幹打壘”,它是一種簡單的築牆方法,在兩塊固定的木闆中填入黏土,夯實。築起四面牆後架上房梁,房頂鋪上油毛氈就是一棟房。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當年連隊營房一角,這是我們自己蓋的宿舍。

  三排、四排則是把部隊為我們蓋的竹席棚房進行改造——擴建、隔間、修建夾層牆。經過一段時間的突擊,我們終于建起了學兵連自己的“營房”。房子雖然比較簡陋,可畢竟是大家自己親手修建的,每個班一間房,每個人也有了自己的鋪位。

  住的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困擾我們的事兒,就是每頓飯都吃不飽,經常處于饑餓狀态。剛到工地,我們以輔助工作為主,除了搞連隊營房建設外,就是在隧道外備石料,裝卸搬運木料、水泥以及施工器材等,糧食定量是45斤,由于勞動強度大體能消耗就大,而副食又不足,因學兵連都是剛成立的連隊,每月按30天計算,是每天一斤半定量,但還要考慮有31天的月份,每天就不足一斤半的定量。後來進隧道施工,糧食定量增加到每個月51斤,還是感覺每頓飯的定量不夠吃,常有饑餓感。

有些戰友寫信向家裡求援,家中時不時地寄一些炒面、餅幹之類的食品,以緩解我們饑餓的狀況,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饑餓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有一次,連裡幾個戰友在山上發現一種紅色的野果,一嘗味道略甜,每人都吃了不少,這是一種被當地人叫做“馬三拐”的有毒野果。幾位戰友誤食後中毒,雖經搶救脫離了危險,但這種毒素影響人的中樞神經,有人還是留下了後遺症,表現為走路有些跛。

記得還有一件事兒,連隊炊事班的人聽說部隊14連每次把磨豆腐所剩的豆渣都拿去喂豬了,就去和他們商量:把豆渣給我們吧,可以給大夥兒炒着吃,以緩解糧食不足的問題,部隊同意了,我印象中連裡吃過不少次炒豆渣。

部隊的一個朋友跟我們開玩笑說,豆腐渣都給你們學生連挑走吃了,學生連的學生胖了,我們部隊的豬瘦了!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

  如今我們開挖隧道或在城市修地鐵都使用盾構機,即高效快捷又安全節省人員。

50年前施工打隧道的方式還很落後,那時我們使用風槍打炮眼,然後裝填炸藥進行爆破,再由人工搬運、清理爆破後的石渣。将石渣裝入鬥車,推到隧道外倒掉,每個工班重複着這些勞動。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推鬥車出石渣的場景

  襄渝鐵路全長915公裡,全線有隧道405座,有橋梁716座,橋隧長度占線路總長的45%。襄渝線沿線地質複雜,許多地段上傍懸崖,下臨深澗,有36座車站股道不得不建在橋上或延伸到隧道裡。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有的車站就建在橋梁上

  在70年代初那種國際背景下,修建襄渝鐵路,主要還是基于戰備考慮。襄渝鐵路是當年三線建設中的重點戰備工程。

  在那種環境和條件下開展施工作業,酷似在進行一場戰役,面對一條條隧道、一座座橋梁,英雄的鐵道兵部隊帶領着民兵連、學兵連在進行着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參加襄渝鐵路建設的141個學兵連隊中有26個女學兵連隊,在整個築路、架橋建設施工期間,共有118名學兵(其中女學兵八人)長眠于秦巴山中。

下面講幾個犧牲學兵的故事。

一、鐵道兵5853部隊學兵12連宗子林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石廟溝三号隧道

  1971年10月初的一天,當時我們進入隧道施工已經一個多月了。二排四班的戰友在三号隧道進行出渣作業。據四班戰友詹鄂良回憶,當時放炮排煙後,他和戰友宗子林推了輛平闆車來到了施工作業的掌子面,當時現場還有部隊13連的副連長和一位戰士。後面的戰友們陸續往掌子面走來,當大家正準備往車上裝石渣時,突然發生了塌方,落下的石塊砸斷了電線,現場一片漆黑,由于詹鄂良和部隊副連長所處位置及躲閃得快而沒有被落石砸到。此時傳來了部隊戰士的呼救喊聲,借着部隊副連長手電的光亮,他們看到戰士雙腿被碎石塊深深掩埋,宗子林幾乎全身都被石塊所埋沒,隻有露出的頭部無力地斜靠在那位戰士的左腿邊。

此時,頭頂上的碎石還在不斷地掉落,塌方随時還會發生,詹鄂良與沖過來的戰友們根本顧不得頭頂上的危險,戰友們借着手電筒的光亮拼命徒手扒開他們身上的石塊。部隊戰士先被救了出來,在扒開宗子林身上的石塊後才發現,壓在宗子林懷裡的是一塊百十斤重的大石塊,四、五個人合力從他身上把石塊挪開後,大家擡起宗子林就往洞口跑。當時宗子林臉上有個傷口,他意識尚清楚,想要喝水。

營部軍醫檢查處理後,那名部隊戰士幸無大礙,而宗子林則需送往在安康五裡的團部衛生隊救治。

從石廟溝三号隧道口乘車走臨時修的便道去團部衛生隊大約需要兩小時,而在緊急送往團部衛生隊搶救的颠簸途中,宗子林因為脾髒砸傷引起的内髒大出血,我們朝夕相處的好戰友宗子林便已失去了生命迹象,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7歲!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宗子林

二、鐵道兵0247部隊學兵82連(女子學兵連隊)

1972年5月6日,羅向岩隧道下道坑掘進中突發塌方事故,在此施工作業的肖梅英不幸犧牲。

  1972年7月1日,旬陽地區突降暴雨,磨子溝暴發山洪,兇猛的洪水拔起大樹,卷着巨石,橫沖直撞,狂奔而下。這裡發生了什麼呢?

  1972年10月7日,《安康日報》對丁萍、馬鴻燕的事迹進行了報道。0247部隊通訊員陳金添以《舍生忘死救親人》為題詳細報道記錄了英雄的學兵82連在這次抗洪搶險中驚心動魄的壯舉。摘要如下:

  “今年7月1日,旬陽地區大雨傾盆,山洪暴發,兇猛的洪水拔起大樹,卷着巨石,橫沖直撞,狂奔而下。

……陳材料員、丁萍、馬鴻燕等同志跳進水裡,用繩子拴好鬥車和木料,讓其他同學往岸上拉。不一會兒,他們就把五個鬥車和一些木料拉上了岸。

……眼看親人解放軍就要被沖進關口灣!在這危急關頭,丁萍、馬鴻燕、于文、常春華等不顧一切,縱身躍入水中,一起向陳材料員遊去。她們隻有一個心願:就是犧牲自己,也要把親人解放軍救上來!遊在最前面的丁萍、馬鴻燕……

巍巍群山,滔滔漢水,籠罩着一片哀痛。陳材料員和戰友們頂着大雨,站在江邊,向英雄緻哀:“丁萍同志、馬鴻燕同志,你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82連犧牲了三位學兵,是襄渝線女學兵犧牲最多的連隊。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三、鐵道兵5851部隊學兵11連趙曉甫

他是一個孤兒,在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父親被迫害而亡,不久,母親悲憤投井。他在少年時便有了身世的坎坷之感。他既要承受喪失雙親的悲苦,又要承受社會的歧視和壓力。在三線,他一直努力工作,說得少,幹得多,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加入青年團。他寫了七次申請,可組織硬不準許。那天晚上,他從水泥袋上撕了一片下來,剪得很整齊,之後,将自己迫切要求加入青年團的願望寫在紙上。他把這份新的申請壓在床下,準備明天交給組織,誰知明天早晨他清理流水大橋的台階時,一個啞炮突然爆炸。趙曉甫卒年十七。

(摘自“襄渝啊襄渝”一書)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吳 南

  三線建設中不乏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英雄。鐵道兵5851部隊學兵17連吳南,1972年6月17日下午,在楓樹垭隧道施工中遭遇塌方,為搶救戰友而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吳南在慶功會上,幾個月以後,吳南為搶救戰友英勇犧牲。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隧道塌方後排架搶險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安康烈士陵園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安康市政府為三線學兵立碑!

注:(後經核實犧牲死亡學兵為118人)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在三線生活的日子裡,也有想家的時候,夜晚坐在連隊的宿舍旁,望着夜空,浮想聯翩。有時想,此時家裡人是否還好?是否也在遙望夜空,會想我嗎?想到了施工進度,想到了危險,當然也想到了死亡,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明明昨天還有說有笑,打打鬧鬧的戰友,因為一次意外事故,人就沒了!

  想歸想,可一旦進入隧道幹活,哪還顧得上考慮生與死,隻有一鼓作氣拼盡全力完成當班的進度。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此照選自網絡)

  陝南山區的夜空很美!晴朗的夜晚,天空清澈、深邃,繁星滿天,空中沒有浮塵和各種燈光的幹擾和污染,偶然間還能看到流星劃過。

那時憧憬的未來很簡單,就是咬牙堅持修通襄渝鐵路,配置設定進工廠當個勞工,開啟新的生活。

50年前 118位學兵戰友化作流星隕落在巴山漢水間 作者:楊瑞祥

  鬥轉星移,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已然在奔七的路上,在清明節前夕的夜晚,想起了當年在襄渝鐵路建設工地去世的戰友,不禁讓人潸然淚下,他們太年輕了,他們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樣一劃而過。

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我的生命應該如同那最絢爛的流星,願他的每一顆都綻放着動人的光輝。我想這也是對生命的一種诠釋吧,生命本來就應該充滿光和熱。

親愛的118位戰友,50年前,雖然你們的生命終止了,但你們已經把生命的光和熱留在了陝南那塊沃土之中。

作者: 鐵道兵5853部隊學兵12連 楊瑞祥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