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匈牙利大選:“特立獨行”的歐爾班為何能連任?歐盟人士為何又緊張又期待?

作者:上觀新聞

4月3日,歐洲中部内陸國家匈牙利舉行大選,整個歐洲都在關注。一方面,身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匈牙利一直與俄羅斯“過從甚密”。另一方面,盡管與烏克蘭接壤,但在俄烏沖突期間,其上司人主張“置身事外”,拒絕北約經其領土向烏克蘭供武。

當晚,匈牙利國家選舉辦公室公布的初步結果顯示,執政聯盟(青民盟和基民黨)在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現任總理歐爾班赢得連任。

輿論認為,這是俄烏沖突背景下,大部分匈牙利選民對于國家穩定、經濟複蘇、遠離沖突的立場表達。耐人尋味的是,一些西方媒體“如坐針氈”,一邊渲染歐爾班“右翼保守主義”“民粹主義”立場,一邊擔心歐洲未來在應對俄羅斯時會遇到更多阻力,一邊又期待他會不會在新任期内向西方轉向?

為何獲勝

這是匈牙利四年一次的國會選舉,各黨派角逐國會199個席位。選前有預測稱,這次的競争比往年更為激烈:匈牙利六個主要反對黨擱置意識形态分歧,組成反對青民盟的統一戰線(匈牙利團結聯盟),這在曆史上尚屬首次。

然而,事實表明,執政聯盟的選民根基仍然穩固。匈牙利全國選舉委員會3日晚間公布計票結果稱,在91.06%的出爐選票中,執政聯盟得票率為53.49%,将獲得國會135席,超過三分之二多數。反對黨聯盟得票率為34.63%,将獲得國會56席。極右翼政黨“我們的祖國”運動得票率為6.28%,将獲得7席。

“我們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甚至從月球上都能看到……”歐爾班當晚在多瑙河畔的選舉總部外發表講話稱。歡呼的人群高喊他的名字作為回應。此後不久,反對黨領袖馬爾基—佐伊承認失敗。

資料顯示,本次大選投票率高達68.69%,與2018年大選相近。輿論認為,高投票率對歐爾班有利,可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一些西方媒體一如既往的質疑和批評。

随着執政聯盟的勝出,現年58歲的歐爾班将開啟第五個(連續第四個)總理任期。他曾于1998年至2002年出任匈牙利總理,2010年重新上台,并于2014年和2018年兩次連任,現已成為1989年以來匈牙利任期最長的上司人。

歐爾班為何又一次赢得匈牙利群眾的支援?綜合輿論觀點,或與幾方面因素有關。

其一,競選政策務實靈活,較為得當。

執政12年,右翼政黨領袖歐爾班政策主張鮮明,作風較為強勢。競選期間,他上司的青民盟強調安全議題,試圖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保持平衡。俄烏沖突後,他支援歐盟大部分對俄制裁,歡迎烏克蘭難民,但拒絕向烏克蘭供武,拒絕過境匈牙利向烏提供軍援。他反複強調,“這不是匈牙利的戰争,我們必須置身事外。”

有評論稱,作為歐盟27國中最親俄的上司人,歐爾班完成了高難度的“走鋼絲”,其中立立場引發大部分選民共鳴。而年長、農村地區、較為貧窮的選民群體一直支援其偏保守的社會議程。

其二,執政黨經驗豐富,選舉資源更充足。

有反對黨和西方觀察人士批評稱,擊敗歐爾班面臨結構性障礙,因為公共媒體往往更傾向于政府,選區劃分也有一定傾斜。但也不可否認,執政黨經驗豐富,掌握更多競選資源,或能得到更高的媒體曝光度。

其三,反對黨聯盟提出的競選主張吸引力下降。

其領袖馬基—紮伊持中間偏左立場,承諾結束現政府的腐敗、通過增加醫保和資助學校來提高群眾生活水準。他還抨擊歐爾班與俄羅斯的密切關系,主張與歐盟加強關系、向烏克蘭提供更直接援助。

有評論稱,競選早期,反對黨陣營基于多元治理的新政治文化引發一定讨論。但在俄烏沖突後,競選基調戲劇性轉變。對很大一部分匈牙利人而言,他們更希望經濟平穩、局勢安定,對戰争的恐懼或比對普京的不滿更強烈。是以,反對派的政策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光彩。

有何影響

毫無疑問,對于反對黨聯盟來說,這是一場慘敗,其領袖馬爾基—佐伊連自己的家鄉選區都沒保住。對執政聯盟來說,這是一場響亮的勝利,保住國會三分之二多數席位,意味着繼續被賦予塑造匈牙利政治、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權力。

随着大選塵埃漸落,輿論開始關注新政府的政策走向以及對歐匈關系、地區局勢帶來的潛在影響。

對内而言,有評論稱,無論誰上台都将面臨諸多挑戰,如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飙升,以及從烏克蘭進入的數十萬難民等。這些難題如何解決,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對外而言,有人猜測,歐爾班或将轉向更親西方的立場,歐匈關系或有提升。知情人士稱,匈牙利已要求歐盟委員會解除對其獲得72億歐元疫後複蘇資金的限制。在俄烏沖突尚未結束之際,歐盟可能不願因法律争端與匈牙利糾纏不清。

有人預計,作為歐洲執政時間最長的上司人之一,勝選可能會增強歐爾班在歐洲發揮影響力的雄心。他正努力鞏固周邊國家中說匈牙利語群體的支援,加強與西巴爾幹半島國家大的關系。他可能還想在歐洲建立持保守立場的民族主義聯盟。

更有歐盟人士擔心,随着“眼中釘”歐爾班的連任,歐盟核心價值觀和對俄強硬态度将遇到更多沖擊和阻力。

綜合輿論和分析人士觀點,歐爾班可能會有一些轉向西方的微調,但匈牙利與歐盟的關系難有太大轉向,歐爾班在歐盟和北約中較為孤立的處境短期内也很難改變。

一來,自匈牙利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雙方圍繞同志、法治、移民等諸多議題龃龉不斷。2015年歐洲移民危機期間,匈牙利在南部邊境圍欄高築。本次競選早期,歐爾班一度持反移民等保護主義主張。近年來,歐盟内部一直批評歐爾班政府煽動民族主義言論,按自己尺寸“裁剪”法律。歐爾班3日也直言不諱,将“布魯塞爾官僚”稱為“對手”。

二來,俄西沖突難解,歐匈圍繞俄羅斯立場格格不入。歐爾班與普京的友好關系廣為人知,俄匈兩國間商業和能源聯系緊密。俄烏沖突後,歐爾班雖支援西方的大部分制裁,但拒絕切段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他還是歐盟唯一一位公開批評烏總統澤連斯基的上司人。有評論稱,歐爾班與俄羅斯發展正常關系的方向不會改變。

總的來說,匈牙利大選再次折射出歐洲“新老”“東西”之間的裂痕。長期以來,“新歐洲”難以與“老歐洲”國家“平起平坐”,“老歐洲”又對一些中東歐“新歐洲”國家的“自說自話”極為不滿。但就連歐洲媒體也承認,歐爾班可能會被排擠但不會被排斥,因為俄烏沖突下,無論歐盟還是北約都需要拉他一起向俄羅斯展示“西方團結”。(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蘇唯

題圖說明:4月3日,匈牙利布達佩斯,群眾正在等待選舉結果。      

來源:作者:安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