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流傳下來的諸多碑刻,形成了“漢隸”經典。

漢隸的風格,論外形有扁有長,論起筆有圓有方;論姿态神韻,有雄渾瘦硬,有委婉優雅……然而有塊漢碑迥異于經典漢隸,放在漢碑當中,可謂“調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這塊碑就是《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在今河北省元氏縣西北三十裡封龍山上。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祀三公山碑》是極有學術價值的碑刻,它在書法上最大的特點,是篆隸相兼,結體介于篆、隸之間。它把大部分篆的弧形掰直,而又沒有明顯的蠶頭燕尾。而這,正是篆刻的常用方法。

龔望先生在1968年曾通臨此碑,并在落款中說明臨寫的要點,很有意義。下面就來看看龔老先生的《祀三公山碑》臨本——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龔望先生在落款中說,楊淮表、石門頌、大三公、裴岑、 戚伯著等,皆隸之最精者,然必熟于兩京印篆,然後作此,氣息方濃,否則必枯燥無味。

這是龔望先生自己的領會,算是一家之言,但有個道理是大家通用的:學書必須廣開眼界,若就某碑寫某碑,就某家寫某家,一定會越寫越淡,豐富不起來。

東漢最“調皮”的一塊碑,被老先生臨得風情萬種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系背景删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