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班裡出了一個“小詩人” |大國良師成長故事

2021年11月,《教育家》發起的第二屆“尋找大國良師”公益活動啟幕。活動分為三部曲:

1.征集“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

2.出版《大國良師的樣子》叢書

3.推選“大國良師”

活動截止至2022年底。依據評選标準及參與要求,推選出10位“2022大國良師”,授予“大國良師”稱号,每位“大國良師”将獲得主辦方提供的成長獎勵基金10萬元(稅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開展“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征集活動(參與方式見文末)。

《教育家》将陸續推出“尋找大國良師”公益活動參選人撰寫的“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一起感受良師的成長足迹,傾聽師者心聲。

班裡出了一個“小詩人” |大國良師成長故事

第三節課預備鈴響起,我走進教室,習慣性地“掃描全場”,目光定格在一個女孩的身上,隻見她正低着頭,兩手捏着一根綠色絲帶的兩端,抻拽着,絲帶中間系着一個紙卷。

她似乎沒意識到我的到來,也沒有做任何課前準備。

我輕輕走過去,示意她停止,并伸出手掌,她臉一紅,“順從”地把綠絲帶紙卷放到了我手心。我疑惑着回到座位,好奇端詳着這個紙卷,紙卷在墨綠色絲帶的襯托下多了一份書卷的氣息,淡雅、迷你,又有點可愛。

出于對她的尊重,我沒有拆看紙卷。

下課了我把她叫到跟前:“這個小東西挺好看的,我可以打開看看嗎?”她望着我,輕輕點點頭,我展開紙卷,隻見一首小詩躍然紙上:

三更夜半難入眠,

遙遙望月竟生憐。

廣寒宮内多清冷,

唯有一人對月顔。

女孩兒告訴我,這幾天她在家學習時貪玩,被媽媽狠狠批評,心裡覺得委屈,半夜睡不着就寫了這個。我體味着她的心境,感受詩句中流淌出來的孤寂、失落和感傷的詩意,也為她的詩書氣暗自稱贊。

半晌,我笑着對她說:“詩寫得真不錯,老師都看懂了,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你當時一定很難過吧?”

她連忙點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委屈。

我接着說:“老師也很喜歡詩詞,因為它語言凝練,節奏鮮明,最重要的一點是詩句可以達意。但老師也聽說詩詞有不同的格調,既然你會寫詩,老師想給你布置一個作業,試試換一個風格 、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心态,再寫一首可以嗎?”

她高興地答應了我這份特殊的額外作業,蹦蹦跳跳地跑回到了座位上。

一晃到了周一,按照約定,她來交“作業”了:

夜半猶難眠,望月卻生憐。

廣寒宮内冷,一人對月顔。

也有人相言,我何淚綿綿。

卷土重又來,品得學習甜。

這一次她看着我的樣子多了一份笑容,我感受着她心境的變化,稱贊她:“詩風轉得好,從這首詩老師看到的是一個積極向上、敢于面對困難的樂觀向上的女孩,老師為你點贊!”說完我們互相望着,都會心地笑了!

孩子遇到問題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各種行為,教師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切忌簡單粗暴地對待。應該做到:一、要細心觀察,善于洞察孩子行為和情緒的變化。二、發現問題,了解原由後,最先應該處理的是孩子的情緒問題。三、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自己做出正确的行為選擇,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應該選擇什麼。四、注重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教會孩子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看到成長的意義,而不是事情的結果。

培養孩子強大的内心,學會以積極的心态面對困難,學會變換角度看問題,形成成長型思維,這也是我交給孩子們受用一生的知識。

— END —

來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

作者 | 盤錦市雙台子區第一中學 龐靜

編輯|朱強

統籌|周彩麗

征集|“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

《教育家》發起的第二屆“尋找大國良師”公益活動。活動分為三部曲:

2021年11月—2022年6月,開展“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征集活動。

征集要求:參與活動的教師,撰文講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成長故事。以第一人稱撰文,體裁為叙事散文,字數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實感人。文章擇優刊發《教育家》雜志、《教育家》雜志新媒體、學習強國等平台。

參與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尋找大國良師”專題頁面送出申報表及教師自述的“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申報表及“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需同步送出)。如僅參與“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征集活動(不參與“尋找大國良師”活動),将文章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文章中注明學校、姓名、聯系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