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是古人智慧之總結,它雖然通俗易懂,但是言簡意赅,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是經過歲月的篩選和考量,很多俗話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尤其是那些涉及為人處世哲學的俗話,值得口人深思和借鑒,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甯惹武松,莫惹林沖”,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時至今日,還受用嗎?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水浒傳》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描繪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108位英雄好漢,聚義梁山泊的故事,在這一百零八好漢中,武松和林沖是首屈一指的大将,他們武功高強,素有“馬上林沖,步下武松”的說法。

這句俗話“甯惹武松,莫惹林沖”很多人乍一聽,會覺得納悶,林沖和武松都武力高強,無論哪一個都不好惹。

這句俗話的關鍵,在于“甯”字,它有着“兩者相權取其輕”的意思,無論是惹武松,還是惹林沖,都是一件禍事,但是相對而言,惹武松好過惹林沖。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說到這裡,很多人便會明白,俗話中的“武松”和“林沖”,并不是單單指兩位梁山好漢,而是代表兩種性格,而這兩種性格的人,生活中很可能會碰見到,是以,這句俗話便對人們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了。

俗話有許多約定俗成的特點,除了通俗易懂、言簡意赅之外,俗話一般分為上下兩句,且有一句是作為陪襯,用來增強俗話的警示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俗話說:“白虎穿堂,家破人亡”,這句俗話的側重點在于前半句“白虎穿堂”,俗話的後半句是陪襯,增加警示效果。

回過頭來看這句“甯惹武松,莫惹林沖”,這句俗話的側重點在于後半句“莫惹林沖”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武松的性格特點,可以一筆略過,即指的是恩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在生活中,這類人愛憎分明,坦坦蕩蕩,如果惹到他們,他們會直白明了的有仇報仇,不耍什麼花花腸子,惹怒這類人,遭到的抱負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至于林沖的性格特點,歸納起來就兩個字,即“隐忍”。《水浒傳》中,林沖的這三處隐忍是非常經典的:

1、林沖與妻子前往寺廟還願,高俅的幹兒子高衙内見林娘子貌美如花,習慣于為虎作伥、調戲民女、無法無天的高衙内,仗着高俅撐腰,出言不遜調戲了林娘子,雖然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得知對方的背後勢力是自己的上司高俅,将要狠狠揍打高衙内的拳頭,又收了回來。處于對家人、對工作等諸多顧慮,林沖選擇了隐忍。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最終忍無可忍的林沖,抛棄一切幻想,憤然站在高俅的對立面,既被逼上梁山,成為了梁山的一名虎将,成為高俅的眼中釘,肉中刺。

2、林沖多年的好友陸謙,為了貪圖榮華富貴,與高俅、高衙内狼狽為奸,曾兩次設計,要害林沖性命,一次是設計讓林沖誤入白虎堂,一次是設計火燒草料場,林沖命大,陸謙兩次都未能得逞。介于多年的好友交情,林沖原本絲毫沒有懷疑陸謙,最終,陸謙露出馬腳,被林沖抓住,林沖大怒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幹你事?且吃我一刀!”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林沖一怒之下,将陸謙等人一個不留,趕盡殺絕,從此之後,林沖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便是“除惡務盡”

3、林沖初到梁山,處處被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王倫打壓,曾經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淪落到這般田地,這是常人所無法忍受的屈辱,這一切,林沖也隐忍了下來,直到等到晁蓋上梁山,火拼王倫,林沖一怒之下,殺死了王倫,。

很多讀者對林沖殺王倫一事表示不解,認為此舉是洩憤,頗有不仁不義的嫌疑,要知道,林沖是兩次從陸謙的陷害中死裡逃生的,在上梁山之前,林沖的性格已經徹底改變了,而王倫與陸謙是同一路貨色,都是卑鄙小人,此時的林沖,對于小人已經沒有任何的容忍之地。

古人告誡:“甯惹武松,莫惹林沖”何意?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借鑒

最後,還是回過頭來看這句俗話,這句俗話的重點放在林沖,說道林沖,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句話,是“逼上梁山”,而生活中的老實人,于林沖一樣,能夠隐忍,但是隐忍也有一個度,如果忍無可忍,老實人一旦覺醒,後果則不堪設想。

是以,整句俗話“甯惹武松,莫惹林沖”的核心精神,是告誡人們,甯惹武松,莫惹老實人。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