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堅決say no的換電模式能在中國普及嗎?

一個核心問題是:汽車制造商是否願意都采用統一标準化的電池?

特斯拉堅決say no的換電模式能在中國普及嗎?

一年前,特斯拉将換電模式稱為“問題重重,不适合廣泛使用”。

不過在地球這一端的中國正在大力推動這種業務模式。作為充電樁的補充,政府對幾家推進該技術的公司給予了支援。

蔚來、吉利,奧動新能源和國有石油生産商中石化,這四家公司表示,他們計劃到2025年在全國建立總共24,000個換電站——現在隻有大約1400個。

換電模式可以幫助緩解數百萬司機充電時對電網造成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但專家警告說,隻有當電池成為全行業的标準化産品時,換電模式才能大範圍地推廣。

不過,如果中國使換電獲得大規模的成功,這種轉變可能會破壞特斯拉、大衆和通用汽車等全球品牌的商業模式,這些品牌的電動車是為自己的專有電池設計的,并由其提供動力,就特斯拉而言,它還有自己的專用充電網絡。

中國計劃2025年使25%的汽車銷售完全電動化,根據目前的預測,約超過600萬輛乘用車。而對于有多少車輛将擁有可更換的電池,業界的預計差别很大。

工信部是電池置換的主要支援者。

此外,中國的大企業也在關注海外市場換電業務的可能性。

甯德時代最近表示,它不僅為中國開發換電服務,而且“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

“我們正在積累中國市場的經驗,同時與海外合作夥伴進行密切溝通。你很快就會收到更多的具體資訊。”甯德時代供應中國市場約一半的電動車電池,并在全球範圍内供應超過30%的電動車用電池。

蔚來汽車北美負責人Ganesh Iyer表示,計劃在2025年前為美國客戶提供電池更換服務。它在中國有800多個換電站,并剛剛在歐洲建立了第一個換電站。

“換電模式絕不可能成功”

換電模式的計劃與全球電動車上司者特斯拉在2021年3月表達的觀點相沖突,當時它否定了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換電的可行性。幾年前,它在美國試行了換電,但随後放棄了。

對于中國的推動是否能克服歐洲和美國汽車制造商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電池設計而采用标準化的電池,行業高管們存在分歧。

阿斯頓-馬丁公司前首席執行官、現任電動車制造商Switch Mobility公司負責人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表示:“你永遠不可能讓汽車制造商同意換電模式。”

電動車充電公司Momentum Dynamics的歐洲和中東地區商業總監John Holland說,電池的趨同給汽車制造商帶來了窘境。

“那麼你如何使你的産品與衆不同呢?”特斯拉、通用汽車和大衆汽車表示,他們現在沒有探索換電模式的可能性。通用汽車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換電“目前不是我們戰略的一部分。”

大衆汽車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該公司最初考慮過換電,以避免客戶在充電站時等待太久,但快速充電方面的進展和不可更換電池的低成本使其将重點轉向了後者。

不過,大衆汽車仍然抱有開放态度,其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和評估競争環境,以及該領域的所有發展。

事實上,亞洲和歐洲已經證明了電動機車換電的便利性,但挑戰在于如何将該技術應用于更大、更複雜的汽車、卡車和貨車。

蔚來汽車的換電站更換一塊電池隻需180秒。

然而,電網充電有一個巨大的領先優勢,并且得到了全球已經建成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援。

汽車制造商也正在推出具有改進型電池的電動車,這些電池擁有更長的續航能力和更短的充電時間,這可能會使換電池的做法過時。

長路漫漫

在中國,工信部去年釋出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首個換電技術标準。這些标準于11月生效,規定了可更換電池的電動汽車的安全要求、測試方法和檢查規則。

該部的目标是,到2023年,在11個城市擁有超過10萬輛可更換電池的車輛和超過1000個換電站;大城市的換電站将同時容納乘用車和商用車,而外圍的省級城市将側重于電動重型卡車。

然而,中國的雄心壯志有一個關鍵不确定因素是是否有足夠的汽車制造商采用标準化的電池。這一障礙在過去十年中阻礙了換電模式的普及——然而,如果克服了這一障礙,可以推動該技術達到可行的規模。

蔚來汽車向客戶提供的換電選項使用該公司自己的電池,進而将該服務限制在蔚來汽車車主群體的範圍内。

甯德時代幫助蔚來開發了可交換的電池,它也已經與中國一汽簽約,成為其新的Evogo電池交換服務的首個客戶,并預計将該服務擴充到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

據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士稱,甯德時代希望國内企業接受其設計的标準化電池,以便其電池站能夠為多個品牌的車型提供服務,并補充說它希望更多的汽車品牌能夠采用其标準化設計。

同時,在那些建立換電站網絡的中國公司中,總部位于上海的奧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表示,它正在與汽車制造商合作開發标準化的電池,并與中石化合作,在2030年前在中國的3萬個中石化加油站安裝換電站。

雖然國際汽車制造商可能會抵制可更換的電池,但據許多行業專家稱,他們依賴中國的銷售來攤平其昂貴的電動化轉型成本,除了适應中國市場,他們将别無選擇。

“此外,如果中國政府最終強制要求采用換電模式的電池,那些海外車企将不得不遵守當地的規定。”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約翰-海爾維斯頓表示。

總部位于舊金山的換電初創公司Ample的政策和國際業務主管Levi Tillemann說:換電太友善了,太經濟了,也太合理了,這不會在歐洲和美國大規模地發生。”

Ample是中國以外僅有的幾家可替換電池開發商之一,已經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2.75億美元,其中包括能源公司Shell、Repsol和Eneos,将其估值提升至10億美元。

它正在與Uber和汽車租賃初創公司Sally開展試點項目,并表示它正在與幾個汽車制造商合作。

Tillemann指出,固定營運的車隊使用這種服務是最佳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