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賈英華,晚清史專家、著名傳記文學作家、百家講壇主講嘉賓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王斌,著名作家、文學批評家、編劇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賀秋帆,影評人、樂評人

人在浩瀚宇宙中,頂多不過一粒塵

清明特輯

所謂向死而生——

隻有當一個人勇敢地面對死亡時,

生之意義才會朝向這個人而誕生

在承認一切有限的前提下,

看清自己

編者按

又是一年清明時。

把緬懷生命的節日,定在一個萬物複蘇的時節,一定有着老祖宗們不可言說的智慧。

而今年的這個春天,人類不僅與疫情繼續纏鬥,更目睹了戰火硝煙,也見證着生命的逝去。

于是,如何面對生死?如何珍重生命?在前所未有的巨變與不可預知中,又要如何編織自己的“意義之網”?這,将是每個人都躲不開的話題。

這個清明,就讓我們一起,坦誠地聊聊,或陷入深思。

各地、各家清明節的習俗不同,儀式氛圍也不同,或哀傷、或平和,或肅穆,或熱鬧……您個人比較認同的紀念方式是?

賈英華: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每逢清明節,祭掃先人之墓,往往成為家人齊聚,前去追念先人的淳樸民風和習俗。對此,古人視為“民德歸厚矣”。

在目前疫情肆虐的情形下,我倒比較認同,委托陵園祭掃陵墓的方式。此前,老嶽父去世周年,為防止“聚衆”,每家派出一名代表,前去祭奠。如今将臨清明節,為适應防疫要求,全家商定,采取委托陵園祭掃的方式,在老人家的墓前,擺放鮮花和果品,以寄托全家人的哀思。既防止感染疫情,也表達了全家對老人的懷念之心。

王斌:我覺得這個問卷的主題“清明,我們該如何了解紀念、死亡與生命?”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生命是用來珍惜的,因為我們來到世上并非出自自願(我們父母征求過我們的意見嗎?哦沒有。)但父母在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又賦予了我們将要面對人生的一種生之意義,那就是活着,并做一個有尊嚴有價值的人之意義。這個意義,又反過來促使我們去追求正義、正直、誠實與良善。

紀念,于我看來是一種緬懷——對青春,對家人,對友情,對易逝的時光,對人世間的恩典,且在緬懷與追憶中,将我們一次次邂逅的“紀念之意義”轉化為一種人生價值與信仰。

我個人比較認同的紀念方式是:以靜穆莊嚴的方式,慎終追遠,将先輩的光榮血脈存留心中,發揚光大。

賀秋帆:我比較認同的方式是心裡記着,對于到了某個時辰大家都一哄而上的形式,我一直很抗拒,我家裡也是,從來沒有把清明當做一件事過。

聊聊對您影響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經曆?

賈英華:說起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經曆,要數送别中國最後一位老太監孫耀庭的過程。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我正在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大會,突然接到會議組通知,說是家中有急事找我,可能有家人去世了。我當即打電話給家裡,母親和家人皆平安健在。再次接到廣化寺的電話,才知九十四歲的末代太監孫耀庭仙逝。他是始終将我視為家人的。因多年來我每逢周日風雨無阻,前去廣化寺看望這位忘年摯友。

正為此,我和孫耀庭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向我傾吐了服侍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後婉容的傳奇故事,以及從未向他人透露過的宮中秘聞。據此,我撰寫了《末代太監孫耀庭》一書,被節譯十五國文字。我還拍攝了《末代太監重遊紫禁城》《末代太監憶生平秘聞》等曆史紀錄片,受到各國關注。老人臨終前,叮囑我為他寫碑文,說,你能為末代皇帝溥儀寫墓志,就不能為我寫碑文嗎?他還要求葉落歸根,即葬回家鄉天津靜海。他逝後,我出資為其辦理喪事,親手為老人撿骨灰入殓。誰想,村裡怕破壞風水,不讓太監入葬。經過幾年不懈的艱辛努力,終于完成老人遺願,兌現了我對他的臨終承諾。此事終生難忘。

王斌:送别先父——他是影響了我一生的人,以他的誠實、勤儉、勇敢、克己、正直與無私無畏。先父的離我而去,讓我瞬間覺得失去了一個曾經存有過的精神依傍,讓我覺得從此變得無依無靠。就這樣,從那天起,我必須整理行裝,開始踏上獨行者的漫漫長路。

賀秋帆:6年前我的姑媽(甯波話叫阿姑)離世,甯波的習俗是同輩不便出喪,是以我成了阿姑的娘家代表,守靈,全程陪着阿姑所笃信的佛事,看她兩個女兒于靈前痛哭“我要姆媽······”浙東水鄉多橋,阿姑的父親也就是我的三祖父過世時,照習俗,阿姑囑我在靈車上高喊“過橋”,為亡靈開道,若幹年後,我又自覺地替阿姑高喊“過橋”······

如果您身邊曾有某個生命的逝去讓您久久無法釋懷,您是如何自我療愈的?

賈英華:多年前,我的母親去世,使我始終無法釋懷,也久久無法抹掉心中的悲痛。因為正是老母親,鼓勵我寫出《末代皇帝的後半生》等十幾本部晚清以來人物的真實傳記,還支援我并親自陪同當地居委會出庭作證,打赢了著作權和名譽權案。當我成為公務員後,她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公家的錢一分都不能“沾”。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退休之後,我撰寫并發表了《瑣憶母親》,自我平複悲痛且寄托了我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

王斌:是的,我的朋友、藝術家李向陽的溘然而逝讓我久難釋懷。我們相知甚深,又彼此志同道合,他的駕鶴西行讓我黯然神傷。我為此寫下許多悼念他的文章,以此來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也讓自己有所慰藉。

賀秋帆:30年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學國文教師及班主任,班上一個跟我親近的單親家庭學生後來得尿毒症離世,這事影響了我好多年。他走後的第二年,我離開了那所學校。

假如面對孩子,您将如何回答“什麼是死亡?”這樣的問題?

賈英華:面對尚未涉世的孩子,我必須誠實地告訴他,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充其量不過是一粒灰塵。生死是個必然規律,要珍視人世間的幾十年時間。借用古人的一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快樂生活,同時給他人以快樂。

王斌:死亡沒什麼可怕的,隻是一個人去了另一個世界而已,而我們每一個人終究有一天也會去往那個世界的,并在那個世界再度彙合,就像條條奔騰的溪流終将歸入浩瀚的大海。

賀秋帆:現在我越來越相信,人死了其實是去了另一個永不回來的地方,是以會如實回答。

關于生與死,請推薦一部對您最有啟發的書籍或影視作品,理由是?

賈英華:至于向他人或孩子們薦書等問題,依我看,還是魯迅曾說的一句話有道理:先行泛覽,再行抉擇。記得,這是當年有人請魯迅開具推薦書單時,他所說的一句話大意。至今值得玩味。

王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因為它探讨了人作為存在者與存在——世界、大地——的存在關系,以及人與時間的關系,正是人之在世的時間性乃決定了人作為一名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者的人生意義——在時間中完成,又在時間中終結。

賀秋帆:《入殓師》吧,盡管它遠非完美。對死亡的敬重需要用一種儀式去表達,表達完成了,也就能夠達觀地面對生死了。還有《遺願清單》,在承認一切有限的前提下看清自己。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對疾病、衰老、失能、終點,在您看來,有什麼方式和辦法可以面對“死亡恐懼”?

賈英華:其實,說到底,人類無法避免死亡這個終結命題。應對的辦法或許隻有一個,那就是坦然面對。活一天,就要快樂一天(力争也帶給他人快樂每一天),而不是自尋痛苦。即使死亡,也要快樂地死亡。

人近七旬才漸悟:快樂,是需要尋找的。煩惱,倒是往往是自尋的。

王斌:當你有一天終于明白了死亡其實是蘊含在我們生命本體中的一個必然歸宿時,死亡也就變得不再可怕了,因為你由此超越了死亡之恐懼。我們從懂事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然意識到了生命的有限性,這也是為什麼海德格爾那句名言竟是那麼的貼切而重要:“向死而生”。也即死亡作為生之反面,它從人意識到它之存在時,就在無形之中規定和籌劃了一個人之生存的意義。隻有當一個人“向死”(勇敢地面對死亡時)時,生之意義才會向此之在(即這個人)而誕生。

賀秋帆:盡可能在庸常的日子裡囤積更多的生活體驗,這樣也許可以在那個時刻到來時,不那麼猝不及防。

開個腦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編劇,會如何設計這個故事的終局?

賈英華:我曾經與老友即《白鹿原》(當時這部書還沒問世)的作者陳忠實閑聊天時,他也曾綻開滿臉笑(皺)紋,問過我,你一生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我調侃說,如果再也寫不出更有價值的書的話,那就把《末代皇帝的後半生》這本書(如今成了十幾部“末代皇帝系列”),作為我死前枕着的枕頭吧。《白鹿原》面世沒過多久,陳忠實面對記者采訪,也說了類似的話。

現在,我則有了另一心願:臨終前,再把我拍攝的《末代皇族生活實錄》《末代太監》等曆史紀錄片首映式,作為我人生故事設計的結局罷。

緣因,九十多歲的老太監孫耀庭走出離别七十年的故宮時,站在金水橋上對我所說的一句話,足以警世:“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王斌:他來過了這個嘈雜而煩憂的世界,并留下了他自己走過的足印,以及百味雜陳的感歎。

賀秋帆:會及早開始籌劃遺願清單,抓緊時間一一完成,不留遺憾,然後像某個記不起名字的詩人寫的那樣,“我正直的一生已經得到回報,臨終時面對上升的太陽。”

假如今生到此,您認為自己哪三項是最得意、“無愧此生”的?餘生往後,您最想實作的、能展現您人生價值的個人夢想又是哪幾項?

賈英華:人生到此,至今沒有哪三項最得意且無愧此生的。非要勉為其難的話,隻好選擇三項:

1.拍攝了《末代皇族生活實錄》《末代太監》《末代國舅遊故宮》等曆史紀錄片,至今被美國“探索頻道”等外國影視機構追着想求購買斷。張藝謀、陳凱歌、章子怡等都觀看過其中片斷。

2.撰寫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末代皇帝的後半生》(續補了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末代太監孫耀庭》《末代皇弟溥傑》《末代皇叔載濤》《末代皇妹韫龢》《末代國舅潤麒》等十幾部末代(晚清以來)人物的傳記。這從一個側面真實記載了百年曆史巨變的縮影。

3.當年,沒上過北京大學(曾被薦北大上學,上司不放),後來在北大、台灣多所大學講授過晚清曆史課。成為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連講三年。

餘生夢想:一是,《末代皇後婉容之謎》等書出版,“末代系列”出齊二十部書,改編并拍攝幾部影視。二是,我拍攝的那些曆史紀錄片能夠公開放映。三是,我珍藏的諸如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幾種未定稿(人民出版社已出清樣稿或樣書);我所收藏的周紹良點校《紅樓夢九十二卷補本》原版;理藩部的蒙漢原版《宣統遜位诏書》等等諸多藏書,能公開出版發行;已出版且彌補文科教科書空白的拙作《怎樣寫人物傳記》一書,正式成為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

王斌:一生坦蕩,無愧此生!

賀秋帆:這三項——1.去了想去的大部分地方。2.自己的文字終于集腋成裘。3.心态上從40歲開始就主動退了休,不再被機關的工作牽着走,而是隻做自己想做的。餘生往後的······那是隐私,恕不相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