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文/唯晨

古詩詞裡的“人間清歡”看似簡單,實則難得。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世人皆心浮躁,追名逐利;你我皆凡俗人,難逃銅臭。

《百年孤獨》中寫:“生命中曾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對于普通人來說,寂寞隻能帶來孤獨,對于高境界的人而言,寂寞中藏着别人所無法體會到的清歡。

沒有車馬的喧嚣,就沒有塵世的煩擾,過淡淡的日子,讓時光輕盈且美好。

人生終究是孤獨的,無論你與誰交往,最終都會分開。

相遇時的熱情,在分開後不應該被冷卻。留存回憶,是最美好的寄托。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學會獨處。

孤獨未必是一件壞事,它如一潭平靜的湖水,如一面明亮的鏡子,不僅能照清現實,也能讓你更加透徹地了解自己。

其實每個人對自己的内心都不甚了解。藏在潛意識裡的東西,不到了某個特定的時間很難被激發出來,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此生最愛是什麼。

人之是以會認同感情不可控,就是因為看不清自己真實的内心,是以無法堅定也不敢承諾絕對。

承諾本身就是一把枷鎖,做到了它就變成一條精美的項鍊,做不到變成了沉重的禁锢或此生的虧欠。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生活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回歸本我。

我們當下如此努力,不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做回自己。

如果你在努力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己,那麼即便最終成功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人生是一場修行,無時無刻都需要斷舍離。

老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告别不是狠心,而是思想上的覺悟。有些人,注定沒有緣分,就不要苦苦糾纏,有些事,從一開始就不适合自己,也沒有必要努力扭轉。

當年的陶淵明扭轉不了官場的局面,于是他放棄了“五鬥米”,拿起鋤頭在南山下自由種田。

人生中的疲憊多半是來源于認不清自己,一個人一旦看清自己的内心之後,就會活得舒心坦然。

放棄不适合的東西,不是失去而是擁有。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光陰難得,時間有限,趁着生命還未到終點,将生活過成内心真正的喜歡。

“斷舍離”并不是盲目地扔東西。如果擁有讓你感到快樂,那麼擁有就是對的。

斷舍離是丢掉沒用的“東西”,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垃圾,也可以是情緒上的垃圾。

舍棄,是為了讓往後餘生的腳步更加輕松。如果某些舍棄會導緻内心深處的念念不忘,那麼它就不應該被舍棄。

人生說到底不過是一場宏大的權衡利弊。

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要更貼近于内心所想,隻有這樣才不會在往後漫長的歲月中痛苦、悔恨、遺憾、迷茫。

陶淵明沒有後悔離開官場,是以他才能愉快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份喜悅不是因為他愛種地,而是愛自由。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欲望雖無窮,卻隻能帶來痛苦,做人隻有懂得知足才能擁有快樂。

人活着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在獨處中亂了方寸。

讨好型的人喜歡收集别人的标準。人若長期在衆多标準中改造自己,最終隻會變得平平無奇,且毫無意義。

小時候我們以為,别人口中的好是真的好,長大後才明白,這個社會衆口難調。

高境界的人生要遠離喧嚣。做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在獨處中找尋自己,在獨處中取悅自己,有自由在,時光就不會沉悶。

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獨處,可得人間清歡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贻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人生中的煩惱就像是雜草,要盡快拔除。學會斷舍離才不會讓人心越來越亂,也不會被糟糕的情緒所控制。

人隻有放下過去,才能擁抱未來。

做人要有“惹不起躲得起”的覺悟。

在任何時候,硬磕都解決不了問題。能包容的就包容,不能包容的就遠離。

不做違心的事,不食強扭的瓜。将自己的世界打掃幹淨,便會收獲輕松,快樂和甯靜。

内容來源公衆号: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态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松,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