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這項表現,學校非常看重,這些重點你一定要知道!

有人問:

孩子什麼都能教會,好像隻有講禮貌教不會怎麼辦呀?

從前孩子小不懂事,慢慢教,可教了許多年,道理是懂了,但依然不肯執行。

慢慢地就要接觸家裡以外的人了,到底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注意禮儀,學習禮貌用語呢?

為什麼會這樣?

小D當年面試幼稚園時,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關于“禮儀”(Manner)這一項的打分,有的還會細化成好多子項目。

禮儀的确很重要,但為什麼要學禮儀呢?

很多父母朋友其實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懂禮貌,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說“沒教養”。

我呢,不太喜歡“不得不做“這件事,尤其是育兒方面。

很多人認為,學禮儀很重要,因為有禮貌的孩子“有教養”,但禮儀本身的積極意義,我認為是這樣的:禮儀是雙向的,當一個孩子學會用讓對方舒服的方式待人接物,那麼他勢必也會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喜愛。

對方給予的這些“喜歡、受歡迎”的回報 ,就是正面社交體驗。”人畢竟是社會的人“,一個從小到大可以積累很多很多正面社交體驗的孩子,今後對于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自然就會更有信心。不過,禮儀這件事是蠻私人的,從行為規範,到每個家的“家風”,各有不同。

今天,我就其中幾個要注意的一點詳細講一下,給大家做個參考。

可以這樣做

1、 3歲前:個人禮儀

在1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思就開始覺醒了,也就意味着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那麼自然也要遵守個人禮儀,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并行的。

引導孩子使用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這些都是常見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些話的使用,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我們父母之間多使用,并且和孩子的日常互動中反複強化才能養成習慣的。

但經常提醒孩子,“你要說謝謝”,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有“逆反心理”,誰都不喜歡被指令。分享小D認知老師最喜歡用的一句話:“What's the magic word?“(那個神奇的詞語是什麼?)。

不要指令孩子,而是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意識到這些詞語的魔力,一說這個神奇的詞語,大人們都會第一時間非常主動地幫助或者認可孩子的表現。這既是正面強化,也是遊戲力的表現。

2、 3~6歲:社交禮儀

從3歲開始,孩子們開始有了和同齡孩子互動的需求,這時的禮儀就要慢慢轉向社互動動禮儀了。讓孩子學會尊重地聆聽,手腳不動,看着對方的眼睛,輪到自己再說話,而不是随意打斷對方的講話。同時,也要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打斷别人:“抱歉,我想和你說一句”。

建立物權意識,明白“大家的”玩具需要輪流玩,“别人的”玩具需要請求同意才能玩。建立身體界限意識,不打人不踢人,可以尋求幫助,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任何時候手腳都要放在自己身體兩邊。學會表達友好,比如擁抱親吻。

孩子的這項表現,學校非常看重,這些重點你一定要知道!

情景再現

比如,引導孩子使用正确的社交禮儀後,我就會側重于強調小D所收獲的正面社交體驗。謝謝你看着媽媽的眼睛聽我說完了話,媽媽覺得被尊重了。

好,現在輪到Dorothy說了,媽媽也在認真聽;等待不容易,但是你和Anna都等待了,這樣大家都玩到了玩具,真開心;

比起隻是告訴孩子“你真有禮貌,你是好孩子”,這樣的強調其實是在幫助孩子認識到,禮儀的作用是雙向的。這樣的強調越多,孩子就能越發調動内驅力,因為他們是真真實實體會到了好處。

3、 教禮儀,孩子不聽怎麼辦?

首先,“言傳身教”真的非常重要,父母首先要做到,才能無時無刻地浸潤孩子。

其次,一定要落實到運用。孩子即使可以說出“對不起、謝謝”這些詞組了,對于這些詞組的真正意思和使用場景也許并不是明确的。

除了抓住日常場景進行實踐操練外,用毛絨玩具或者娃娃進行角色扮演就是特别好的主意。主動創造出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景,帶着孩子一起演一遍,更加有助于孩子内化。

最後,給孩子内化的時間。學習禮儀和學習其他任何技能一樣,孩子需要内化的時間的。

千萬不要去和孩子死磕。一旦和孩子硬碰硬,就容易陷入“我是媽媽,我就要你聽我說的做“這樣的權力鬥争了。這時不妨緩一緩,給孩子更是給自己一個情緒緩沖的區間。隻要聯結不斷,教育的機會有很多很多的,不要隻争一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