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徐悲鴻如何臨摹倫勃朗

看徐悲鴻如何臨摹倫勃朗
看徐悲鴻如何臨摹倫勃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日前,《盡精微, 緻廣大——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修複研究展》在順德和美術館展出。展覽以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為主線,以技術與人文交織的視角走近該作,尋找此畫背後關于時代變遷與個人命運的故事,從“精微”處感覺徐悲鴻的藝術生涯的“廣大”。展覽将持續至6月5日。

技術視角 百年之作重回大衆視野

此次和美術館呈現的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創作于1922年,是其在歐洲研習時的美術作品,也是其學習期間的重要見證。《婦人倚窗像》原作出自荷蘭油畫大師倫勃朗之手。倫勃朗在繪畫中對光影的處理,對散塗、平塗及厚堆技法的運用,都對徐悲鴻有着深刻影響。徐悲鴻曾寫道“時最愛倫勃朗畫”。

據徐悲鴻兒子徐慶平的兒媳、徐悲鴻美術館館長楊淨介紹,這幅作品是徐悲鴻為好友孫佩蒼所作。收藏家孫佩蒼,别号雨珊,遼甯遼陽人,早年畢業于北洋師範優級博物科,曾任東北大學教授等。據悉,對于西洋美術品的收藏基本都是孫佩蒼在其兩次歐洲生活的時間中進行的,而他收藏的出發點則是為了提高中國的美育水準,發展美術,提倡精神生活。“後來由于經費緊缺,孫佩蒼便委托徐悲鴻為其臨摹一批古典繪畫作品。”楊淨說。

徐悲鴻的臨摹之作在幾經轉手的過程中,經曆了托裱、補色、重塗上光油等多次修複,這些痕迹已然影響了作品的審美觀感和儲存狀态。今年是這幅油畫創作100周年。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複工作室通過紅外成像、紫外成像、X射線成像等非破壞性科學手段,對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與分析。

看徐悲鴻如何臨摹倫勃朗

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複工作室主任賈鵬表示,“修複”是引發這次展覽的原因,而強調的是“研究”,即由作品修複引發出研究内容的展覽。更為重要的是,在修複過程中,可以側面窺見徐悲鴻的創作狀态:從這幅臨摹作品中可以發現徐悲鴻高超的油畫繪畫能力,用筆準确。賈鵬強調,大陸早期油畫家都擁有中國畫功底,徐悲鴻的油畫作品中有中國畫用筆特點。

據介紹,修複運用實體方法去除不當托裱;經過溶解度測試後,選取合适的化學試劑清洗老舊光油及補色層;使用可逆材料進行畫層填充;遵循可識别的原則對顔色層缺失部分進行補色處理,在最小幹預的修複原則下對作品進行了完整修複。此舉不僅能夠延長作品的儲存壽命,也能從科學的角度幫助了解徐悲鴻的藝術世界。在展廳中,策展方也從科學技術這一“精微”角度,帶領觀衆感受畫作的修複過程。

看徐悲鴻如何臨摹倫勃朗

賈鵬認為,修複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保護是為了防止受損而導緻修複,是以保護與修複是不可分别而論的。藝術品保護與修複,需要通過跨學科手段對藝術品進行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既要研究藝術品的内容、曆史和價值,又要研究藝術品的材質成分以及内外原因導緻的損壞問題。修複的重點、難點就在去除過往的修複痕迹,如過往不當的修複以及不同時期的數次塗抹光油“見新”帶給作品的不良狀态。

人文視角 從藝術實踐到為國育才

這張臨摹畫作不僅見證了徐悲鴻當時對西畫的推崇,也展現了他心系祖國、試圖利用西方繪畫體系力挽國内美術界頹勢的決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展現了徐悲鴻從個人實踐到為國育才、建立範式的藝術經曆。從徐悲鴻的漫長藝術生涯中,可以看到其藝術主張經曆了從雛形到成熟的幾個階段性演變。

孩童時期,徐悲鴻跟随父親學習中國傳統職業繪畫,踐行父親教導的“惟妙惟肖”;在上海打拼時結識革命志士,開始接觸“革王畫的命”等改革思想;旅日留歐期間,再次深刻認識到“中國畫學之頹敗”,而“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是改良中國畫的一大方法,因而萌生留學想法。

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油畫教育體系是一片空白。自1919年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抵達巴黎,至1925年學成歸國,徐悲鴻的留學時光并非一帆風順。1921年,仍在巴黎高等藝術學校學習的徐悲鴻,由于國家公發學費遲遲未到,隻好移居到貨币貶值的德國柏林,并相對安穩地度過了22個月時光。

其間,徐悲鴻并未荒廢學業,而是拜師于時任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并在各大博物館與動物園進行臨摹和寫生,《婦人倚窗像》于此際完成。以《婦人倚窗像》為代表的一系列油畫臨摹作品,不僅是徐悲鴻畫藝精進的直覺表現,也反映出臨摹、寫生等西畫傳統訓練方法對其早期尋找自我風格的重要性。

歸國後,徐悲鴻以西方繪畫理論結合近代中國社會現狀,基本确立了以“寫實主義”為導向的繪畫觀,并以此為基礎推行美術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徐悲鴻都堅守着西畫陣地,洋畫運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随着民族沖突的出現,包括徐悲鴻在内的一些畫家逐漸走向了“中西并陳”的道路,其繪畫題材開始更多地展現中國社會現實,繪畫語言也漸以國畫為主。

徐悲鴻在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時提出了“盡精微,緻廣大”的校訓,這六字即是徐悲鴻美術教育理念的精煉概括。在具體教學中,徐悲鴻注重素描的基礎訓練,要求學生通過尋找“精微”細緻之處,打磨準确性,進而表現出對象的“廣大”精神世界。以“忠實于描寫對象”為基礎施行教育理念的徐悲鴻,為大陸的美術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此次特展亦集結了徐悲鴻、戴澤、孫宗慰、李斛、宗其香等師徒的畫作,以此展現徐悲鴻為美育事業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