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出品|三言财經作者|DorAemon

最近,幾家網際網路公司裁員的事屢屢引發熱議。

其實,裁員不是什麼新鮮事,幾乎每年都有。這事對于員工來說,被裁是件悲傷的事;沒被裁也總有危機感在心。

裁員的主要原因多為節省開支,公司遇到困難無論是迫不得已,還是出于無奈,裁員總會是優先考慮的選擇之一。

但這事不體面,傳出去有損公司形象。是以,長期以來,做出裁員決策的公司,總要用一些“高情商”形容詞來掩飾其裁員的本質。

随着這種情況愈演愈烈,裁員竟然都成“喪事喜辦”了。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恭喜你,畢業了!

前不久,網際網路圈裡幾家知名公司突然傳出裁員傳聞。

起初,筆者以為這又會是一次和以往沒什麼差別的裁員事件:

公司被曝裁員——公關回應——被裁員工爆料被裁細節——最終處理結果

實際上,最開始也的确如此,比如前不久某公司被曝裁員後,其相關人士回應稱,這輪裁員隻是業務闆塊的正常優化,公司主體業務依然健康發展。

然而,緊接着不久後,很多網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被裁,但是公司HR發來的裁員信上,卻寫着“畢業須知”、“畢業日”。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友曝光的“畢業須知”上,公司開頭加粗字型祝賀稱:畢業快樂!恭喜您順利畢業!感謝一路相伴!

信的具體内容可不是什麼學分、學位,而是辦理離職手續以及社保相關内容。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有的公司通知員工被裁,不僅将其形容成“優秀畢業生”,還附贈一堆“福利”,比如專屬紀念品,保留曾經工作過的痕迹等。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還有公司發表一段“感人肺腑”的感言:“親愛的你隻是學業有成從公司畢業了,公司已經不能賦予你更多知識了,這是公司一直在檢討自身不足的問題”。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還有很多網友在短視訊平台上曬出自己被裁,他們拍下辦公樓、辦公室,還有自己的工牌,配上傷感的音樂,并且在文案中寫着自己“畢業了”。

更有的公司要求被裁員工離職後,要在朋友圈發文歌頌老東家。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一位網友爆料稱,自己公司要求被裁員工在朋友圈轉發一篇贊美公司的短文。這篇短文從頭到尾,都是對公司的“彩虹屁”。

瞧瞧,裁員這種“丢飯碗”的“喪事”,搖身一變就成了“學業有成”的“喜事”;被裁員工不僅沒被抛棄,反而應該“感恩戴德”,在公司“寒窗數年”,如今破繭成蝶了屬于是。

媒體:讓員工帶着體面與尊重離開

對此,有媒體評價網際網路企業将裁員說成畢業稱,裁員行為本身并無過多指摘之處,但對于多數遭到裁員的員工來說,突然失去一份工作終究不是值得高興的事。用“畢業”形容裁員,就如同用一根針戳進他們心裡。

在勞動關系維系期間,同僚之間模糊上下級界限、互稱“同學”,但當這段關系面臨終結,“談感情”就是推卸責任,“恭喜畢業”就是一種虛僞的幼稚病。企業與其玩弄語言話術,不如努力展現擔當,盡量不因自身發展政策失誤而影響普通員工的生計,即便不得不辭退一些人,也讓他們帶着體面與尊重離開。

對于媒體這番評價,大量網友也表态支援。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友們均認為,用“畢業”形容裁員是對員工的不尊重,甚至是侮辱和嘲諷。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還有網友調侃稱,網際網路公司這種“黑話”其實并非個例,早已有之。

網際網路裁員叫法進化史:

從末尾淘汰、優化,到畢業

網友這番調侃道出了網際網路公司的“潛規則”:用看上去優雅、舒适的形容詞掩蓋裁員的本質。

其實,公司對裁員的描述,多年來的确有一套發展邏輯,且在不斷進化、運用了語言藝術。

一、末位淘汰

早期,裁員被稱作“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是公司管理中的一部分,其理念起源于西方,是一種激勵機制。這種機制最早出現在學校,根據學生每年考試成績,淘汰掉處于末位的學生,以保證較高的升學率。

此後,美國通用公司将末位淘汰激勵制廣泛應用在公司管理中。其前CEO傑克·韋爾奇提出“活力曲線”和“強迫排名體系”。

所謂“活力曲線”,即公司每個部門管理者每年都要對自己的員工進行評估,要挑出20%明星員工,70%活力員工以及10%落後員工。所謂“強迫排名體系”,即要不間斷地裁掉位于末位10%的員工。

這種管理方式,的确讓通用公司獲得巨大收益,于是引發全球大量企業效仿。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而大陸比較早實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司,則是一家推崇“狼性文化”的知名企業。該公司的末位淘汰率為5%至10%,并且其創始人曾表示,要一直采取末位淘汰制,隻有淘汰不優秀的員工,才能把整個組織激活。甚至為了公司,自己也可能被淘汰。

逐漸的,很多企業一提及裁員都說自己是“末位淘汰”。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比如幾年前,當某些公司被曝光裁員時,公司對外界的表态均稱“末位淘汰”。

二、優化

網際網路裁員喪事喜辦

或許是因為“末位淘汰”這個詞聽上去不那麼“順耳”,後來裁員又被形容成“優化”。這類聲明的特點往往是先否認“裁員”,強調隻是“人員優化”。

近年來,用“優化”形容裁員幾乎已成業内共識。

三、結構優化、向社會輸送人才

公司将裁員形容成“末位淘汰”、“優化”姑且算作公關表達,但說起來,要論高情商,還得看圈裡那幾位大佬們。

比如前面提到的提倡狼性文化的公司創始人,他對裁員的“黑話”叫法是:放棄平庸員工;

某廠主:結構性優化;

某大佬:激勵狼性,淘汰小資;

某知名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某造車新勢力:局部優化,提高營運效率。

某大佬:每年将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看看,大佬們對裁員的形容,是不是不僅清新脫俗,更是把裁員描述的仿佛心靈雞湯一樣。這是體面裁員,說話的藝術。

四,畢業

這麼看來,發展到今天,裁員變成“畢業”,其實并不意外。

裁員就是裁員:不要整活矮化勞動者

三言财經認為,企業裁員,隻要合法合規,本無可厚非。畢竟對于公司來說,首先要活下去,才能養活更多員工,才能盡更多責任。

更重要的是,企業與員工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平等的;不同崗位員工,因能力、工作性質等不同,存在上下級之分。但大家實際上都是與公司簽訂合同的雇傭關系,在人格上并無高低之分。

裁員是一種企業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隻要一切按規矩行事,即使對被裁員工來說不是開心之事,卻也是一種公平交易。

但是,一旦把裁員美化成“末位淘汰”、“優化”或者畢業,一切就都變味了。

首先,“末位淘汰”本質上是一種激勵手段,其本質是為了激勵員工效率。在實際應用中,處于末位10%的員工并不會被立刻淘汰,而仍會給予一定時間“緩期”,目的是讓員工能追上來。但是裁員卻是一種無視員工能力,隻考慮公司成本的減員行為。

那麼,企業若公開以“末位淘汰”為由形容裁員,實則矮化了被裁員工。

而“優化”是什麼意思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是“加以改變或選擇使優良”。那麼,裁員若變成“優化”,是否意味着被裁員工是“不夠優良”的,需要被優良,而優良手段就是抛棄他們?

同理,“畢業”一詞含義是:“達到規定的要求,結束學習”。姑且可以把工作經曆視作一種學習,但如果公司将裁員形容成畢業,那“被畢業”的員工辛苦工作一段時間,達到了某種規定要求,然而結果卻是被開除?

表面上看是充滿“人情味”,但實際上還是有矮化員工的嫌疑。

裁員就是裁員,公司倘若真想有人情味,不如按照法律法規,該盡的責任盡到,該給的補償到位,這,才是好聚好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