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惦記,叫常聯系

你有多久沒跟父母師友發微信、通電話了?今天,想跟你分享幾位網友的故事。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經曆,請别忘了常給你牽挂的人發個資訊、問聲冷暖。

有一種惦記,叫常聯系

1

我的父親不善言辭,但有件小事讓我印象深刻。

我讀大學時,有次臨近開學要返校,父親在外應酬,晚飯時分還沒回,母親便要打電話過去發脾氣,被我勸住了。我給父親打了電話,得知他還在忙,就語氣溫和地告訴父親,我們等他回家一起吃晚飯。

不一會兒,父親回來了,喜滋滋地對我說:敏啊,你真是好女兒!那些朋友本來留我吃飯喝酒,我正推辭,你一個電話打過來,輕聲細語地關心我,把他們給羨慕的。

最後父親說:敏啊,以後能不能多給我打點電話啊?聽到父親的請求,我鼻子一酸,反思自己對父親的關懷太少了,一個電話就能讓他這麼高興。

那之後,不管上學還是工作,每周我都會跟父親通話,從未斷過。

(來自@樹的企盼-程志丹)

2

我的媽媽文化水準不高,小時候沒見過她用手機發短信。後來我上大學時,她卻常常發短信和我聊天,我一直很納悶她是怎麼學會打字的。

直到前幾年過年回去收拾老屋,我在床底下發現一本字典和一箱紙條,原來媽媽都是把想說的話先寫在紙上,然後查字典,再一點點打到手機上。對我來說,發個短信輕而易舉;對媽媽來說,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後來,媽媽不用再查字典、發短信了,可以直接發語音、打視訊,我卻常常因為工作忙沒有回複或者拒絕接聽。

再後來,媽媽離開了。從此,無論我在微信上給她發什麼,她都不再回複我了。

(來自@易小宛)

3

高中國文老師姓方,他上課總是妙語連珠,典故信手拈來;晚自習時,他常給我們誦讀詩歌,美其名曰勞逸結合。

聯考前最後一堂課,他給我們讀了一篇自己寫的随筆,大意是送走一屆屆學生,每次都萬分不舍,但想到同學們各奔美好前程,便釋然了。最後他眼圈泛紅,希望同學們以後常回母校。我們都大聲回應:方老師,我們一定回來看您!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班相約過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師,卻一次也沒成行。

最近方老師退休了,開了公衆号,在一篇随筆中寫道:美麗的校園讓我牽腸挂肚,當年培植的梧桐早已亭亭如蓋,而離别,大抵是人人、時時、處處不可避免的常情罷。

(來自@景橋先生)

4

我和好朋友嘉玲、楠楠都在廣州工作,卻很久都難以約上一面。每次好不容易約了日期,又總是不湊巧地碰到有人臨時有事。于是,我們自我安慰:等下次,等以後,等大家都有時間……

原以為我們可以這樣一直等下去,直到去年夏天,我的眼睛突發急病,進了醫院。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但需要住院靜養。

嘉玲和楠楠得知消息後,不約而同地決定,無論多忙,也要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時間來看我。她們出門時,遇上了暴風雨,但心裡從未想過放棄。因為隻有看到我,确定我安好無恙,她們才會安心。

那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午後,我們終于在醫院的病床前相聚。分别前,我們約定,等我病好了,一定要常聯系常見面,一定。

(來自@念念沐心)

有一種惦記,叫常聯系
有一種惦記,叫常聯系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

責編:張明宇

編審:陳衛平 陳競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