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19年前,

一部用“房子”的題材,抛磚引玉引發關于生活和人性的

《蝸居》橫空而出

,成為當時電視劇市場的領軍劇,也引起了觀衆們強烈共鳴。

2022年,

《蝸居》導演滕華濤帶着他的新劇

《心居》再次來“襲”

,同樣是以“房子”為引子貫穿整個劇情,“腔調”卻大不同。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一個叫《蝸居》,一個叫《心居》,都是居,

19年前的“蝸”到19年後的“心”

,房子還是那個房子,但随着時代

社會變遷、人物觀念轉變

,通過題目也呼之欲出,尤其是

雙女主

馮曉琴(海清飾)和顧清俞(童瑤飾),在故事裡的角色形象随着時代潮流也

更加具象和立體

《心居》的馮曉琴是一名家庭主婦

,和顧磊結婚生子照料顧家老小已足8年,“外來妹”的她跟着顧磊“啃老”,全家老小擠在看似很豪華的大屋子裡,生活方面衣食無憂。

但對于馮曉琴而言,她心之所向的并不是僅僅如此,在上海這座城市立足腳跟的除了有了婚姻基礎,再就是房子,哪怕再小,那是屬于她自己的天地,甚至可以将在老家的家人和孩子都接過來照顧。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但所有人都覺得她“想得美”。

她8年沒有工作,老公顧磊完全躺平,她想通過積蓄擁有這個夢想是難上加難,除了一條路,和“阿姐”顧清俞借錢買房!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19年前的《蝸居》,

海清飾演的海萍也同樣是夢想買房

,盡管最後她是妹妹成為宋思明“情人”的間接推手,但劇中人物所表現發散的心理狀态與《心居》馮曉琴完全不同,海萍買房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為夫妻、妹妹、孩子,一家人擠在狹小的空間實在也讓人窒息。而

馮曉琴盡管衣食無憂,但是寄人籬下,則會更傾向精神需求與價值存在

比如在劇中她與顧家一次大吵時,提到了“8年了,雇個保姆也好幾十萬了吧,我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有錯嗎?”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部分網友提到買房是馮曉琴的貪婪,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家庭主婦”的角色會更具象和受到關注

,在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家庭主婦所承擔的責任,一貫都是秉承默默付出,圍着一家老小轉,幾乎是從早忙到晚。而社會評價系統中,也沒有任何“工資标準”來衡量家庭主婦的女性對家庭的付出,甚至不了解其辛苦的還會冷言幾句“不就做了個家務嗎?”

是以馮曉琴的轉變,也同樣可以了解成,對于自身價值的衡量和覺醒,不再是以往隻默默付出的等待,

她從她所了解的角度在尋求自我價值和認同,

當然最後釀成顧磊“快速下線”,這隻能說在家人的溝通中的确是出現了不小的誤會和問題。

但在顧磊“下線”後,

馮曉琴悲痛掙紮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對生活的熱情和鬥志,可屈可伸的特征十分契合新時代家庭主婦女性的爆發點

,你會發現

她們對于事業的熱愛和執着其實不亞于職場女性以及男性

比如劇中馮曉琴在事業上的極緻和用心,送外賣也好,給老人家送飯也罷,以及開辦養老院的調研、裝修、跑證照等等,甚至你感覺她比老闆還上心,除了生存所需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是她們渴望的價值和存在。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而馮曉琴的大姑子顧清俞,顧磊的姐姐,她的職場女精英人物形象也十分具有時代性

,她同樣擁有的是19年前《蝸居》中海藻(李念飾)的美貌,也和海藻一樣認識像宋思明一樣的成功人士,但這個角色絕不“靠男人”

整體來說,她是一個美貌與智慧兼并的投行女強人,經濟和精神兩獨立。在她眼裡房子隻是附加值,愛情她也不将就,不需要像海藻愛慕宋思明一樣,緊緊抓住土豪暴發戶展翔(張頌文飾),她甚至願意為了守護和初戀情人施源(馮紹峰飾)的承諾而等待,活得灑脫又自我。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海藻沒有姐姐海萍的“迫切買房”需求,“不投機”宋思明,踏踏實實認真奮鬥,不管最後是不是和小貝在一起,說不定她會是19年後今天的另外一個顧清俞。

當然有所得必有所失,顧清俞的

工作十分出色,但生活中對家庭的精神照顧就難免會有疏忽

。她的工作習慣讓她對所有的事務都是理性排序和分析,幾乎沒有她拿不下的案子,解決不了的工作難題。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家庭中的雞毛蒜皮和工作标準往往是相反的

,“清官難斷家務事”無法用固定的标準去衡量和排解。而她在這一點的

反思和焦灼在顧磊“下線”後尤為突出

爸爸對她在“借錢”事情上的過于理性頗有微詞,弟媳對她也在一次大吵裡直面指出,顧清俞失魂落魄,工作生活都提不起精神。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施源夫妻關系的處理上

,盡管她小心翼翼的“部署”走好每一步。比如買禮物讨好婆婆、偷偷買了施源想賣掉的鋼琴和支付婆婆手術一條龍費用等等。在她看來,這是夫妻之間的互愛互助。

但家庭關系裡的每個人,施源父母也好、施源也罷,他們是每一個個體,有自己的經曆、痛苦、自尊,有些是無法量化處理,搞定這些關系,比做工作中的案例的确要難很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女強人搞不定生活,

顧清俞也開始對自己進行審視,這也是她需要接的生活之招

有些觀衆說顧清俞的經曆對事業成功的女性十分不友好,

但其實換個思路,哪有人生全面手?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就是與這些紛繁雜擾不斷打交道,不斷的跌倒爬起,不斷審視自我,沒有一個人是一帆風順,失去和審視并非就是徹底的壞事,甚至是一種突破。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家庭主婦也好,職場女BOSS也罷,都是女人的兩種不同生活取舍,導演仍然延續了19年前《蝸居》中的劇情“極端”的手法讓觀衆們很直覺得感受到,

劇中兩女主的突破和成長,而并非一味的訴說苦難。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人說三女人一台戲,但這部劇裡,兩個女人就是一台戲,比如接下來要聊到的,

兩個女性成了顧磊下線的推手,兩人的沖突不斷更新也推動着劇情發展,也讓兩種具有社會代表性的女性成長更具象。

顧磊的死到底是誰的錯?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馮曉琴的動機是借錢買房,

她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顧清俞的回應是堅持不借錢

,她認為有地方住并且馮曉琴心眼比顧磊多,顧爸和顧磊其實是處于相對中立甚至不想參與兩人的“鬥争”。是以真正的引起

顧磊意外緻死的要因是馮曉琴和顧清俞一直以來的對峙

馮曉琴和顧清俞在“借錢”的問題上出現了

三次沖突,

第一次是在生日飯桌

,顧磊在老婆幾次眼色“逼迫”下終于張口“阿姐,我要借錢”,顧清俞聽到這句話後,是慢悠悠看了一眼馮曉琴,馮曉琴假裝埋頭吃飯,但最終顧清俞以自己要買房而直接拒絕。從顧清俞和馮曉琴這一盯一躲,也如她自己後來和閨蜜坦言,在“錢”這個事情上,馮曉琴隻能“敲敲竹杠”,而不可能再重新買房。

而顧清俞拒絕後,顧磊整個人是緊繃的情緒徹底放松,從一早就被老婆逼着背“台詞”,一直背到走進教室,下班路上過馬路都沒有放松。馮曉琴其實在這件事情上,也的确托錯人,顧磊的性格是很難承擔起“借錢”的橋梁作用,也為後面的意外埋下伏筆。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第二次是馮曉琴故意借口外出遊玩丢下一家老小

以此作為談判借錢的砝碼

。果然顧磊電話來了,告訴她阿姐有事和她談。誰料到顧清俞的“小九九”并非願意借錢,而是提出将小老虎的名字遷到她一棟房子名下,這一次談判是在表面上和和氣氣的不歡而散。但對于馮曉琴來說,盡管心裡十分不滿,但也别無他法,隻能暫且擱置。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第三次是顧爸将房子首付借給馮曉琴之後,因為房子裝修的錢需籌備,馮曉琴再次找顧清俞借錢

,于是在展翔和顧清俞的約會飯桌上各種明示暗示,但顧清俞左顧而言他并不接話,最終是展翔解了她倆的窘境願意借錢給馮曉琴。

這三次已經很充分得展現了馮曉琴和顧清俞之間的隔閡,短短幾集由于借錢發生三次沖突,

可見8年裡兩人的沖突其實也是一直在疊加,

顧清俞對于馮曉琴8年前“死皮賴臉”的追求顧磊嫁給他早有防備,并且找人調查了她,得知她老家還有一個孩子,一直以來也心懷顧忌。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而馮曉琴對于小自己歲數的顧清俞喊着阿姐也是很違心,以為“瞞天過海”的她一直認為投行的阿姐是由于看不起她而防備她。是以當最終第五集顧清俞召集爸爸和弟弟“開小會”,馮曉琴聽到了“離婚”“心眼多”等等隻言片語後怒上心頭放大沖突更新,再次離家出走。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心居》:看懂馮曉琴與顧清俞的轉變,才明白顧磊注定會下線

最終,

這一次離家出走就成了顧磊“下線”的導火索

回過頭去想,是誰的錯?

馮曉琴真的隻愛房不愛顧磊嗎?劇中顧磊生日淩晨12:00,馮曉琴悄悄的走到熟睡在沙發上的他身邊送上他兩之間獨有的愛意祝福。背景音樂響起時,你甚至可以腦補無數畫面是關于這一對夫妻8年的美好和甜蜜。

顧清俞不愛弟弟嗎?更不可能,隻晚了一天出生的胞弟,骨血之情,作為長姐也一直保護這個家,保護弟弟。

很難單方面的将“錯誤”歸咎在馮曉琴還是顧清俞任何一人的頭上

,甚至還會想如果沒有那塊玻璃,事情可能又是不一樣的結果。

兩人愧疚說過,如果顧磊還能活着,讓我做什麼都願意。兩人的沖突更新在顧磊“下線”後出現了階段性的暫停,而

後半段劇集則更集中展現的并非單純姑子姐和外地媳婦的家長理短,而是關系進行中的求同存異,以及兩人在事業及感情中的變化和突破

盡管世事無常,事與願違,

一切是因“居”而起

,但不管是19年前《蝸居》更講究的是“居”,還是19年後《心居》更講求的是心,

我們看房子的劇,看來看去,不變的那個初衷,

還是透過房子看生活,看人性,從這些劇中去看到不同人生,鏡像自己,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而也從這時代變遷裡看到女性角色的塑造,不管是從社會地位還是人物觀念,也同樣跌跌撞撞的在不斷成長,在突破。

心的居所,終究是為人遮風避雨的,人之所居,求的是錢袋子撐得起情靠得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