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作者:微香泉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生動展現隴原少年兒童熱心公益、孝老愛親、樂觀進取、自覺擔當、自強不息、心懷大愛、頑強拼搏、樂于助人、勇于追夢、無私奉獻等優秀品格,省公德心建設辦公室、甘肅文明網聯合推出“學習好少年,争做好少年”文明甘肅專欄,系列展示2024年上半年“新時代甘肅好少年”典型事迹,不斷提升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準。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新時代甘肅好少年”——定西市安定區福台進階中學 水澤華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水澤華剛剛滿月,父親便遭遇重大車禍成了失去知覺的“植物人”。漸漸長大後,懂事的他越來越明白父母的不易,便開始學習做家務,從簡單的陪伴聊天、喂水喂飯,到後來的洗漱按摩、種地種菜,水澤華漸漸成長為家裡獨當一面的“頂梁柱”,洗衣做飯是一把好手,照顧父親更是熟練自如,為數不多的零花錢也都攢了下來,留給父親治病。突遇車禍,頂梁柱成“植物人”2008年,定西市安定區符家川鎮高陽村的水永泉還是個帥小夥,有漂亮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兒女,夫婦和睦、兒女雙全,村裡人人都說“兩口子人都‘攢勁’,勤勞吃苦,日子有奔頭”。就在生活充滿無限希望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同年5月,水永泉為補貼家用前往蘭州打工,卻遭遇重大車禍,輾轉蘭州、定西多家醫院,做了兩次手術,住院治療4個多月花費20多萬元,雖保住了性命,卻成了失去知覺的“植物人”。醫院的大夫勸妻子張小宏:“還是回家慢慢養着吧。”張小宏含着淚,将丈夫接回了家中,那一年她剛滿24歲,女兒隻有一歲多,兒子水澤華剛剛滿月。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困境之中,堅強自立“早當家”自水澤華記事起,父親便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像睡着了一樣。母親起早貪黑種地務農,照顧一家老小,年紀輕輕卻白了頭發。懂事的水澤華想學着母親的樣子照顧父親,但無奈年紀太小,什麼也做不了。站在父親床邊,也勉強隻能露出個頭來。夠不着,他就在床邊放個小凳子,站在上面陪父親聊天。站累了,便小心翼翼地爬上床,握住父親的手,靜靜地躺在父親身邊。母親張小宏回憶說,“娃娃從小便懂事,一有時間便搬個小凳子守在他爸爸身邊,嘴裡叫着‘爸爸、爸爸’”。簡單的幾聲“爸爸”,飽含着一個孩子的全部期望。在同齡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懂事的水澤華已經學會空掌拍背、溫水擦洗、喂水喂飯等簡單的護理方法。夏日裡天氣好的時候,水澤華便幫着母親把父親擡到輪椅上,推到院子裡曬太陽。暖暖的太陽下,院子裡晾曬的玉米泛着金黃的光芒,一家四口人圍坐在一起曬着太陽,這便是水澤華眼中最幸福的時刻。“對我來說,爸爸躺在病床上,雖然不說話,但我能感覺到他在。爸爸在,家就在。”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成長蛻變,成為家中“頂梁柱”外人眼中堅強開朗的水澤華,也曾在四下無人的角落偷偷流淚,也曾羨慕騎在父親脖頸上肆意玩鬧的孩子。但懂事的他也知道,父親倒下後他就是家中的“頂梁柱”。“當着媽媽的面我從來不哭,每次都寬慰她,我和姐姐長大了能頂事了,她隻管放心。”說這話時,水澤華的眼裡滿是堅定,稚嫩的臉上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堅韌和成熟。十幾年的時光,從簡單的陪伴聊天,到後來的喂水喂飯,再到洗漱按摩,水澤華從爸爸身邊的“小話痨”漸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頂梁柱”,他說,“我做夢都想快快長大,我怕父母等不起,我更怕來不及。”就是這樣一個懂事的男孩,在稍顯稚嫩的肩膀上,承載着對父母深深的敬愛。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知道父親病重、母親體弱,水澤華一有空便和姐姐結伴跑到地裡幫忙,拔草澆水、拔菜裝車。“媽媽腰不好,我們多做一點,她就能輕松一點。”盡管生活忙碌而辛勞,水澤華和姐姐卻從未抱怨,反而比同齡人更加自立堅強。“兩個娃娃懂事得讓人心疼,這些年苦了他們了。”說起一雙兒女,張小宏總是忍不住抹淚。剛剛過去的春節,對其他人來說是阖家團圓的日子。對水澤華來說,這是他陪伴父親“重生”的第16個年頭。“小時候看書上說爸爸是天,但我不知道‘天’是什麼樣。長大後我慢慢明白了,‘天’就是遮風擋雨的牆,我想成為爸媽的‘天’。”這個本該在父母呵護下快樂成長的小小少年,卻在家庭遭遇變故後,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身在井隅,卻心向陽光。他身上的璀璨光芒,是獨屬于新時代好少年的勳章。

【“學習好少年 争做好少年”】第2期丨身處井隅 心向陽光

NEWS MORE

來源:甘肅省文明辦

圖文編輯:肖娟 初審:王強 稽核:梁海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