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馮大年、蘇望娣讓人反感,都是邊界感缺失的鍋

馮大年名義上是馮曉琴的弟弟,突然來到上海,住進了顧家。

他似乎對自己是住在别人家裡這一事實,完全沒有概念。搶吃搶喝、随便趴卧、對顧士宏和奶奶從不主動打招呼、質疑馮曉琴讓他回家的用心、一有不爽就大呼小叫……讓人感覺他是個極沒教養的人。仿佛天下哪裡都是他的,不歡迎他就是欺負他。

《心居》馮大年、蘇望娣讓人反感,都是邊界感缺失的鍋

《心居》劇照

劇裡沒有交代他的成長曆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馮曉琴父母并沒有對他進行基本的邊界感教育。

什麼是邊界感呢,就是做人的界限,用來劃分“我”和“他人”。哪些是“我”能支配的、哪些不是;哪些是“我”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他人”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這些都有個隐形的線,超出這個線,我們就應當注意限制自己言行或提醒别人不要侵犯我們權利和尊嚴。使用得當,就可以維護關系良性運轉。否則就會産生沖突。

《心居》馮大年、蘇望娣讓人反感,都是邊界感缺失的鍋

比如說,我們會教育孩子,玩自己的玩具,不是自己的,再好也不能要,又或者事先需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才能玩。

馮大年顯然并沒有邊界意識,在顧家像在自己家一樣随便,當然容易引起顧家的不滿。侵犯了别人的邊界,還毫無愧疚,這樣在社會上是走不遠的。馮曉琴一心隻想着讓他接着讀書,但是做人基本的能力不具備,學再多知識也是無用。

和馮大年一樣沒有邊界感的,還有蘇望娣。

蘇望娣說話從來不管别人是否高興,想到哪說到哪,随意評判甚至安排他人的選擇。她在一家人聚會時,說“顧士宏是個好脾氣的嶽父,否則在别人家就不是這樣的。”明顯是指施源和清俞的婚姻不配。還去問顧清俞“你懂得的哈”。讓施源很尴尬。

《心居》馮大年、蘇望娣讓人反感,都是邊界感缺失的鍋

蘇望娣還曾經跨過馮茜茜本人,和顧士宏商量讓馮茜茜去給她兒子家做保姆。這也是一個粗暴幹涉别人選擇、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類似以上的婚姻和工作選擇,本來是一個人自己做的決定,并不需要他人指手畫腳。除非對方在你這裡劃定了更低的邊界,也就是和你關系更親密,需要你的建議和幫助。否則就是随意越界,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引發關系惡化并招緻不良評價。

其實,前幾集顧磊和馮曉琴關于考會計證的沖突,如果馮曉琴能明白邊界的道理,就不會發生悲劇了。

《心居》馮大年、蘇望娣讓人反感,都是邊界感缺失的鍋

顧磊和馮曉琴雖然是夫妻,關系較他人更為親密,但這都不是跨越對方界限的理由。親密關系,雙方設定的界限低,但并不是沒有。每個人都有邊界,親密關系更應當注意尊重對方的底線。顧磊有選擇自己就業方向的自由,馮曉琴可以表達自己的期望,但是強加幹涉,随意加壓,就會使顧磊感覺到被操控,心理會極為不适,那沖突的爆發是遲早的事。

究其根本,人與人的沖突,很多都是邊界感缺失造成的。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底線,并且讓交往的人明确知道你的邊界在哪裡。一旦對方觸及,應當提醒。而我們對待别人,也應當明白對方的底線,保持适當的距離,不越界。尊重界限就是尊重他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得到良好的維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