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汽車品牌的新能源化轉型,在我看來很多是被迫的。因為他們燃油車賣得好好的,銷量很大,技術優勢也有。而新能源領域,反而不如一些造車新勢力公司的産品。于是,傳統汽車廠商就開始學習造車新勢力公司。推出新的品牌,新的産品,就連銷售模式也開始學習新勢力的線上銷售。然而,這樣做就能夠成功嗎?我看未必。今天,我們以廣汽本田e:NP為例,跟大家說說,為什麼它難以成功。

【1】新能源時代下,本田品牌溢價優勢已經不再
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使用者買的是産品,而不是品牌,這也是為什麼毫無造車經驗的特斯拉,蔚來,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公司的産品能夠脫穎而出,并且銷量還不錯的原因。也就是說新能源時代下,品牌的溢價優勢已經不再了。是以就連BBA也得底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跟蔚來,理想,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
我們說回本田,本田過去的優勢,坊間一直流傳一個段子,就是“買發動機送汽車”。也就是說,發動機是本田的優勢,而其它方面,比如用料做工,配置,都不是它的優勢。而純電動汽車,連發動機都沒有了,那麼本田的優勢還剩什麼呢?可以說就沒有多大優勢了。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田的logo 對于産品的銷售是沒有太大幫助的。是以本田隻有把産品打磨好,才有可能成功。而廣汽本田首款純電動汽車怎麼樣呢?在我看來,依然缺乏亮點。
【2】極湃1一眼看去還是本田
在e:NP品牌的釋出會上,推出了廣汽本田首款純電動汽車 極湃 1。本田宣稱 “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 F。整合三合一高功率驅動電機、大容量·高密度電池、高剛性純電動車專屬車架以及底盤平台”。但是我估計,宣傳中前半部分是真的,後半部分是假的。所謂的高效純電架構,隻是說的三電部分,而不是車身的制造部分,車架和底盤,依然與燃油車保持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圖注:HR-V(國内市場叫做XR-V)
因為從極湃1的外觀來看,跟海外版 燃油車HR-V驚人的一緻,就是前臉改成了封閉式。HR-V就是即将國産換代的XR-V。
從車身尺寸看,極湃1的長寬高分别尺寸分别為4388/1790/1560mm,軸距為2610mm。标準的小型SUV的尺寸,而且它的三圍參數,幾乎與即将國産的換代XR-V是非常接近的。是以我們有理由懷疑,極湃 1 依然是一款油改電的産品,而并非專用純電平台。更确切一點說,這就是基于國内的缤智/XR-V打造的純電動版本。這一點,從車身設計,整車布置,車身比例都能夠看出來。
【3】本田的電動化轉型,比大衆差遠了?
在傳統汽車廠商的新能源化轉型中,我認為大衆是做的不錯的。首先,大衆汽車所在的歐洲,是純電動汽車快速增長的地方。歐洲各國政府也很支援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這一點跟美國,中國類似。市場基礎就決定着企業的研發積極性。第二,大衆開發了MEB平台,這是純電動汽車專屬平台,就像燃油車時代的MQB平台一樣,可以通過該平台降低成本。第三,在該平台上誕生的車型,ID.3,ID.4,ID.6,跟燃油車在外觀内飾設計,功能的使用上已經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看就是推翻過去,全新設計的車。
但是本田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本田所在的日本,依然信奉油電混動,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很低。是以市場環境就決定着本田的純電動汽車轉型是很慢的。第二,e:NP品牌目前隻在中國推出,不知道今後該品牌是否會在日本本土以及美國市場推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被迫推出的品牌。第三,新能源化不徹底,極湃 1 很明顯跟本田的燃油車 從外觀設計,車身尺寸,非常相似,缺乏産品亮點。是以我有理由認為,本田目前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沒有大衆徹底。
【總結】
燃油車時代下,本田可以“買發動機送汽車”,但新能源時代下,沒有了發動機,本田還能給使用者提供什麼呢?至少目前,本田純電動汽車的三電系統,并非完全自主開發,極湃 1 搭載一台由緯湃汽車電子(天津)有限公司所生産的型号為TZ190HSBMCF61和TZ190HSAMCF61的兩款不同功率驅動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