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2020年初突發的疫情,對全球人民的生活出現了嚴重影響,而2020年底的晶片危機,則讓全球車市陷入困局。晶片危機的持續發酵,讓中國車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無法生産、無車可賣、傳遞延期····等等,甚至有不少車企宣布臨時停産或減産。也讓汽車行業收入損失數十億美元。

回顧2021年的中國車市,“缺芯”成了不可避免的話題之一。缺芯風波的持續,疊加疫情反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全球車市度過了極不平凡的2021年。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最新的預測顯示,2022年上半年,汽車行業依舊還會存在缺陷問題。

如今國内疫情雖已慢慢可控,但國外形勢依舊嚴峻,各大車企的晶片短缺現狀遲遲未能緩解,對于中國車企來說,這場持續不斷的缺芯危機到底是困難挑戰還是發展機遇?

晶片生産高度自動化,将矽晶圓轉化為成千上萬的半導體晶片,産品産地大部分在開發中國家,因為完工的晶片在技術含量較低的工廠進行測試和封裝,主要是手工任務。晶片尺寸從1平方毫米到4平方厘米不等。晶片直徑從150到300毫米不等。嵌入在晶片上的内容是以納米為機關,可想精密程度之高。

每塊晶片的成本從30美分到50美元往上走。汽車上應用的晶片大多是低端晶片。一輛汽車的晶片數量從1000到4000不等。進階車型有更多的晶片,晶片的使用量根據功能數量來決定,當一台車具備進階駕駛輔助系統,那麼它所需要的晶片就會越多。

是以不難看出現在為何汽車行業缺芯了,因為好多汽車都開始強調智能化,自動化。

“缺芯”歸因,供不應求

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行業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3月20日,全球汽車市場今年已累計減産115.8萬輛,其中中國車市占6.1%,累計減産量增加至7.1萬輛,預計全能累積減産量将攀升至188.4萬輛。從2021年的減産1131萬輛,到如今2022年預計的188.4萬輛,看似得到緩解的缺芯風波,其實依舊危機四伏。

首先,席卷全球的疫情讓晶片産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再加上地震、雪災、火災等引發等意外狀況導緻半導體工廠斷電、個别頂級供應商工廠停産,晶片生産供應不足的情況持續發酵,全球缺芯壓力不斷加劇。倘若俄烏沖突演變成持久戰,那對于全球汽車晶片行業供應鍊會是更進一步的打擊。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其次,越來越多産業和産品在物聯網的普及下加入了晶片的應用,我們熟悉的手機、電腦、智能電子産品等等,均是大規模使用晶片的産業。而随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推進,汽車行業對于晶片的依賴也越來越高,智能計算速度遠高于傳統的汽車CPU的AI晶片,承擔了智能汽車時代核心的智能計算工作,重要性的顯現、市場需求量的提升,汽車行業由此加入了“晶片争奪戰”。在有限的産能下,各行業對于晶片資源的搶奪,讓車用晶片的短缺現象雪上加霜。

就目前缺芯的環境來看,74%的晶片短缺來自于汽車驅動晶片以及汽車主要晶片MCU+功率類的電源晶片,剩餘的則為信号鍊CAN/LIN 等通信晶片,缺芯的汽車晶片主要廠商分布于美日歐的前五大廠商:英飛淩、恩智、瑞薩、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換句話來說,全球的車用晶片大部分生産均掌握在少數國家以及少數企業手中,恩智浦、英飛淩和瑞薩電子作為主要的汽車晶片研發公司,占據了40%的市場供應量。汽車晶片作為高精尖産業,想要在短時間内實作大幅度的産能提升并不現實,而市場上亦缺乏能夠補位的實力選手,晶片産能不足現象一時半會的确無解。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公開表示:“汽車晶片短缺,是世界性的基礎供給問題。疊加消費電子産品的需求高速增長,由此導緻汽車晶片需求受到一定影響。”

産能牽制,銷量價格雙漲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2021年裡,大衆、豐田、日産、本田、福特、沃爾沃等車企均因晶片短缺問題而對旗下的配套工廠進行産能調整,國内外因缺芯宣布停産的車企時有發聲。對于2021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情況,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以“需求旺盛,晶片制約”進行了概括。

據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國内汽車産銷分别為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實作了同比3.5%和4.5%的增長。

全球範圍内的汽車晶片短缺,“晶片荒”的确牽制了汽車的産能,但面對疫情後市場複蘇帶來的消費需求增長,國内汽車行業回暖回正的大趨勢,依舊能讓各大車企交出較為滿意的2021年銷量成績單。

2021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132.8萬輛,同比去年雖僅1%的微增長,但依舊是穩住了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年度銷冠的地位,并且首次超過上汽大衆,成功跻身車企年度榜單前三甲。

而長安汽車的2021年同樣穩穩當當,累計突破175萬輛的銷量同比上漲16.7%,如此漲幅在大盤增勢疲軟的環境中難能可貴。

長城汽車的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達128萬輛,超額完成121萬輛的銷量目标,并且創下曆史新高,同比增長15.2%,成績相當亮眼。

比亞迪作為自主新能源鼻祖,更是堪稱2021年的新能源最大赢家,全年累計銷量73萬輛,同比增長高達75.4%,純電動與混動市場全面開花,可謂是厚積薄發的一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2021年大陸汽車産銷總量已經連續13年穩居全球第一。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面均有巨大的進步,汽車大國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正向汽車強國邁進。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2022年的中國車市,在疫情、晶片、動力電池的供應問題下,停産和減産風波依舊。

就目前而言,晶片的短缺,零配件有限的供給導緻了銷售訂單積壓,長城歐拉旗下白貓和黑貓兩款車型均已停止接單。而特斯拉上海工廠以及一汽集團長春工廠也均因疫情防控而受到停産風波。

産量的下滑伴随着汽車銷售價格的提升,據業内人士透露,車市價格上漲或将成為今明兩年的常态,即便不漲價,随着車企壓力成本的增加,原先的優惠政策也會相對減少。

缺芯風波導緻産量下滑,而自主品牌卻實作了銷量與售價的雙增長。

歸根到底,這是使用者對産品的認可與信賴。晶片短缺是暫時性的,而産品的實力和魅力确實始終的,如果産品足夠好,即便需要排隊等晶片、等傳遞,使用者同樣願意,而倘若産品不足夠吸引,那晶片便會成為消費者移情别戀的導火索。

“芯”機遇催生,挑戰>危機

我們了解到,為了應對全球晶片短缺,晶片制造商已經在快馬加鞭,為了迎合汽車行業的需求,不惜重金來滿足産量,晶片危機,也讓汽車制造商和晶片制造商建立起了友誼。

2021年6月,台積電(TSMC)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晶片廠,計劃總投資120億美元,要等到2024年才能投入生産。相關資料顯示台積電承擔着全球晶片市場近四分之一的供應量。

南韓三星正計劃投資170億美元在得克薩斯州建廠。美國的英特爾擴大産能,在2021年9月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破土動工。

為了提升晶片供應能力,STM正在建造12英寸晶圓廠,能夠承載更多數量的晶片,産能提升為原來的2.4倍。

對于成熟的德系、日系、美系汽車來說,汽車半導體“圈子”早已根深蒂固,車廠憑借與半導體供應商的密切關系,即便是缺貨也能優先得到當地的保障。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尤其是豐田,關于缺芯的新聞報道很少,豐田表示:由于精益庫存戰略的目标精準,讓供應鍊中的低效率和風險變得敏感,找出問題,并采取預防措施。

日前,據報道,中國汽車産銷和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但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10%,國産化率不足5%,造成中國汽車産業大而不強,發展受限。

在汽車晶片中,最短缺的是MCU晶片,這類晶片幾乎被外國晶片廠商壟斷,除比亞迪外,中國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幾乎為0。

中國作為汽車生産大國,國内的車用晶片自研率僅占10%,國産汽車晶片研發能力不足,卻是新能源汽車推進最快的國家,對于汽車半導體的需求量相當巨大,過分依賴國外進口晶片的困境難以破除。

供需不平衡是“缺芯”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作為全球規模及銷量最大的新車産銷市場,國内車企自然是首當其沖。

中國汽車晶片産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董揚表示:“我們這麼大的體量,應該有自己的晶片生産能力。”

的确,在如此嚴峻的缺芯背景下,過分依賴進口晶片,隻會讓國内車市長期處于被動狀态。如果想扭轉戰局,就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挑戰,以此為汽車晶片自主研發的契機,提升自身的晶片研發實力,擺脫外國晶片的壟斷行為,早日實作國産晶片自由。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汽車行業作為特殊行業,想要讓國内半導體企業的産品順利進入汽車工業鍊,是需要大量的開發精力投入以及時間驗證的。能夠通過車規級認證的半導體廠商是國内車企建立安全供應鍊的有利選擇。

從此次缺芯事件來看,國内不少中小車企均提升了供應商配置,通過搭載不同廠家的晶片産品開發多種車型,以應對市場的不同需求。在内部團結協作上,車企不僅要對國内供應商寄予充分的信任,還要有意識的培養芯企供應商,協助做好替代産品的認證工作,同時盡可能拓展更豐富的供應商網絡,以應對不同車型的開發,保證穩定的供應。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除了管道拓寬能夠創造更多可能性之外,自研發則是車企居安思危,培育雙套供應鍊體系的另一條出路。

蘋果品牌作為科技電子産品領域的領軍人物,憑借優秀的使用者體驗,讓我們感受到晶片自研能力的重要性。同樣,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想要異軍突起,自研晶片便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之一。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早在缺芯風波之前,比亞迪便已布局了包括新能源電池、晶片在内的一整套産業鍊。得益于在半導體領域的提早布局,比亞迪不僅能夠實作充分的自給自足,而且還有餘量外供,為國内缺芯危機出了一份力。是以也成就了其缺芯風波中最為淡定的中國選手的地位。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除了比亞迪之外,像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品牌也均擁有自研晶片,還有不少車企與華為、國外半導體企業建立合作模式,以合資模式布局晶片研發,建立了汽車廠商的新業務,例如吉利控股億咖通科技+Arm中國成立了湖北芯擎科技、北汽+Imagination合資成立了北京核芯達科技等等,不僅大大緩解了晶片短缺的局面,而且在使用者體驗上也有了更突出的優勢。

小編有話說:

觀察:2022年依舊缺芯,中國車企危機還是契機?

汽車作為現代工藝的集大成者,是由2萬多個零部件組成的複雜工業産品,晶片作為其中非常小的部分,但其重要性卻尤為關鍵。

對于目前的中國車市來說,缺芯是危機,是困境,但同樣亦是挑戰,是機遇。

随着汽車新能源化、智能化趨勢的發展,未來汽車市場對于晶片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加大晶片技術的研發、加強對晶片産業鍊的把控相當重要。

2022年,采購、技術、晶片生産模式都發生了變化,還需要多久汽車行業才不會因為缺芯而苦惱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