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一儒國文 高效提分

梁衡,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

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人教版中國小教材總顧問。選入教材的作品有:《大無大有周恩來》《晉祠》《跨越百年的美麗》《壺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欄杆拍遍》等。

學國文就學經典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最近教育部對國文教材進行大幅度的改革,新教材增加了經典文章的比例,這說明我們更加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國文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經典,一個民族構成有很多因素,比如人種的膚色、長相、生活、地域、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等,但是語言文字是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它是一個民族交流的紐帶和文化的載體,是以怎麼編寫國文、學習國文,關系到一個民族的前途,也是在傳承民族的基因。

什麼是經典呢?

常念為經,常說為典。我總結了三條:一是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比如唐詩,在唐朝以前沒有,以後也再不會有。

魯迅先生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經做完。我們現在的人,不可能寫出一首唐詩來。

第二它超出自身,以及有了理論和規律可以指導以後的實踐,比如我們從李白的詩歌中可以悟出來怎麼寫詩,我們學一篇課文,是因為課文已經暗含了文章的做法,可以從中學習怎麼寫文章 。

第三它有典範的作用,是我們學習的樣本,經得起我們一再重複引用。像司馬遷講過“人的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們現在還在引用它。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經典,比如戰争的經典,我們講三大戰役;

音樂的經典,我們講藍色的多瑙河;

繪畫的經典,我們講一些名畫家徐悲鴻的馬等等。

那麼國文研究的經典是什麼呢?國文是研究語言和文字的規律的,研究怎麼說話怎麼寫文章的。國文的經典就是展現在一篇文章當中,展現在那些經過了千百年來曆史篩選下來的好文章中。

學習學國文最有效、最簡單辦法就是讀和背經典文章。

這些文章也符合我上面講的三個條件。牛頓說過一句話,他自己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說你學習,起點要高,我們學國文就站在國文大師的肩膀上,一開始就讀名家和背名家的好文章。

不要讀那些檔次不高和不健康的東西,這樣就會把你引入一條死胡同,我很慶幸一開始就碰上了經典作品,把我引入了國文的殿堂。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我講兩個具體的小故事,大約在國小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姐姐已經讀高中,回到家裡我就偷看她的國文書。翻到了蘇東坡的《赤壁賦》,一下就被他創造那種美感所打動,就像小孩子偷吃到一塊糖,一下就甜到了心裡。

當時并不全部懂得這篇文章的意思,但是能夠模模糊糊地感到一個整體的美感。比如裡面這樣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你看江面上刮着輕輕風,水面上泛起一點點的波紋兒,特别是那個小船,把它比喻成一片蘆葦葉子那麼小,然後在萬頃的水面上漂着,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畫。

我深深被吸引,以後就不斷的研究鑽研,同時也是一種享受,這樣就進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這種古文之美一直影響我後來一生的寫作。

我在《晉祠》等其他文章入選課本以後,老師和其他評論者說都能從裡面找到一些古典文章的影子。

第二個故事,是我上國中的時候上曆史課不專心聽講,就去翻課本裡面引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一下子被裡面的文字吸引,他說“抗戰以來全國人民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氣象。大家以為有了出路,愁眉鎖眼的姿态為之一掃。但是近來的妥協空氣,反共聲浪,忽又甚嚣塵上,把全國人民打入悶葫蘆裡去了。”

你看很短的三四行字。這裡面有好幾個詞兒很新鮮,欣欣向榮、愁眉鎖眼、甚嚣塵上、打入悶葫蘆,這些從來沒有聽說過,感到一種現代語言的美,于是回家就找大人的《毛選》。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不是為了學政治,是為了學文章,毛澤東的文風也影響我後來的寫作和學術研究。我去年曾經專門出版了一本書叫《毛澤東怎樣寫文章》。

前幾年還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個整版《文章大家毛澤東》。這是我從這兩個小故事,說明怎麼從經典入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國文。

第二個問題,我的幾篇入選教材與經典的傳承關系。我與中國小師生們還是很有緣分 ,這個緣分主要是連續三十多年來,我有大量的文章入選教材和各種教學用書。其實這些文章都是我對經典的傳承,我不過是一個二傳手。

如何從經典入手學習國文

我粗略估計了一下,入選教材和教學用書大約有七十多篇次。使用最多影響最大的大概有這樣幾篇。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我這裡舉例子說一下。第一篇是《晉祠》,這是一個歪打正着的作品。當時北京的一家出版社要辦一個地理方面的雜志,就請光明日報編輯部約各地記者寫一點風景名勝。

我當時正駐在山西,就寫了這篇文章,這個雜志後來流産了,報社說那算了,文章就留在副刊發表吧。

當時正趕上文革後的第一次全面修訂教材,4月12日見報,9月1日開學,這篇文章就進了新教材,那年我才三十六歲,很多孩子都以為我是個古人,弄出來許多笑話。

這篇文章給當地的旅遊業也帶來了很大效益。很多人因為這篇文章去山西找晉祠。後來我到山西出差,山西省人大的一個女孩子,一問是黑龍江人,我說你怎麼跑到山西來了,她說就是因為這篇文章,晉祠太美了,就考到山西大學,結果就留在了山西,這是一篇描寫文,傳承的經典是《小石潭記》。

同學們可以從中間學習怎樣寫景物,怎麼寫風景的美,大家注意這篇文章沒有人物,也沒有故事,主要是風景描寫。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第二篇文章叫《青山不老》,是在現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學期的課本上。

這是我當記者時候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我去采訪一個八十一歲的老農,他給村裡種樹,一共種了二十年的樹,綠了幾座山,他種的樹伐一次木頭,就能為每家人買一台電視機。

最感人的是他的精神狀态,他接受采訪時,用煙袋鍋子敲着棺材說,等我栽不動了,躺進去就是了。他對自己的生命是這樣對待,一種很坦然的态度,一個普通老農就有這樣高的思想境界。

其實曆史上有不少這樣類似的經典故事。《三國演義》裡面龐德和關羽打仗的時候,就擡着一口棺材;還有真實的左宗棠當年收複新疆也是擡着一口棺材。

但那都是大人物,這是一個普通農民,就更加感人,是以這篇文章發表以後,當地就立即給這個老人刻了一塊碑,後來這篇文章入選到國小課本裡面。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第三篇文章是大家最熟悉的寫居裡夫人的,叫《跨越百年的美麗》。居裡夫人是世界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

但是我這裡寫的主要是她高尚的品質,她不為自己的美貌、榮譽所累,愛因斯坦先生說過,她是歐洲唯一沒有被榮譽寵壞的科學家。她兩次得諾貝爾獎,卻把諾貝爾獎的金質獎章交給她六歲的小女兒在地上踢着玩兒。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人的人生觀,特别是女人的女人觀、榮譽觀,專門針對現在比較浮躁的社會風氣,特别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的女孩子,吃青春飯也不肯下苦功學習成就一個事業。

這篇文章被十四種教材選用,包括國小的、中學的、師範的和各種專業院校,是影響最大的一篇,很多家長把這個報紙剪下來給孩子看,甚至寄到國外留學的孩子那裡去,好多家長一遍遍陪着孩子讀,還寫了讀後感。

從體例上講,這是一篇叙述文,從中間學習怎樣講故事,怎麼寫人物,特别是怎樣挖掘人物的思想美。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第四篇教材是《夏感》,這是一篇抒情文,是書寫對生命的贊頌和渴望的熱烈情感。

夏天是四季中莊稼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是麥收的季節,也是農民最苦、最累、最緊張的季節,選擇這段風景,這個文章歌頌生命的旺盛。

地裡面的麥苗、瓜秧,在旺盛的生長,大家可以與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荷塘月色》對照來讀。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可以練習怎麼通過寫景、借景來抒情。

我這裡隻講四篇,其他的就不說了,比如最近新選入的通用教材,山西和陝西之間的壺口瀑布,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說來很有趣,我所有入選的這些教材都是我當記者時候寫的。

而我記者生涯的最後一站也正好在壺口瀑布現場采訪,寫完這篇文章以後接到調令,就回了北京了。

怎樣學國文

1、

我先說一下背

時間滴答滴答往前走,剛剛度過寒冷的冬天,我們就迎來了溫暖又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春天。當種子開始萌發,當綠意開始蔓延,美好的春天就這樣到來。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我們都知道學外語要背單詞,學自己民族語言也是一樣,必須背。不過一個人從三歲開始學話,常用的口語和單詞早已經解決掉了,背的環節好象并不突出。這是說的一般學口語。

但是你要寫文章就不一樣了,這裡說的背,是指文章裡面要用到的一些優美、凝練的詞彙、成語,一些特殊的句式、修辭文法、文章的意境、風格等等,像這些東西,就不是平常說話的,它隻有靠你背,才能夠積累儲備起來,将來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創造。

實際上,古人有很多的名句,有好多好文章他背後是背了大量别人的東西,然後在别人基礎上進行創造。

散文家梁衡,分享國文學習方法,值得收藏

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裡面最有名的一句話: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是庾信的另外一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王勃這句話氣魄大多了,秋水長天,比楊柳春旗就感到很有氣勢。

是以同學們要多讀名家,特别是要背名家的文章,儲存到自己的肚子裡。到時候就可以進行組裝,自然就流出來了,過去有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你自然就會冒出一句。

我們可以簡單的提一個這個标準:肚子裡起碼要儲存三千個常用的漢字、二百個成語、要背二百首古詩詞、要背七十篇名家的文章,這是一個最低的标準線。

作為一個中學生,如果掌握這一點,國文就可以上線。這是第一個字說的背,第二個字我再講一下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