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作者:萱小蕾

圖: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人們對于幸福的體會和标準,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有人覺得有錢有勢有房有車才幸福,有人覺得還得有愛情。

還有人需要被重視,被認可,被捧,被誇,被寵之類的。

可是這些幸福感是真切的嗎?是長久的嗎?是平和的嗎?

不,很多人可能在沒有車的時候,拼了命想要買一輛,真買了會開心一陣子,慢慢淡然了,或是覺得自己這個車還不夠貴,又看上更貴的車了,于是又不幸福了,又得在奮鬥和渴求更好的車中受煎熬,甚至是以看自己的車不順眼了。

要不然,就是有車了又想要房,有房了還想要積蓄,啥都有了,又嫌不夠多不夠好。

要不就是物質有了,又開始渴求被愛被寵被捧,這個生生不息的欲念不清理,不停止,就沒辦法真正達到長久穩定的平和狀态,也無法随時随地體會到幸福和喜悅。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由此可見,擁有物質重要,有愛情有家庭也重要,但是有了之後是不是就幸福了,其實很未知。

是以我們更應該在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之後,首要解決自己的内心。

從精神,心靈,心理,認知,感覺等方面去解決,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而不是因為你得到了一個什麼就得到了幸福。

當你感覺不幸福時,看看身邊那些過得不差的人,他們可能擁有的實質物品并不多,但狀态卻不差。

他們從内到外都是平和的,是喜悅的,是淡定的,是從容的,是讓人覺得舒服的。

而那些本來擁有不少的人中,卻有很多是焦慮的,焦躁的,空虛的,甚至是抑郁的。

如果自己有這些狀态,大概是覺得人生沒有方向,或自己想要的總是得不到。

這種時候,做點跟财富物質無關的事,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也許幸福感就會頻繁或一直留在你身邊。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第一點:為他人而活。

經常有人迷茫,覺得活着沒意思,是以頹廢,是以自暴自棄混日子,甚至做些不計後果的壞事情,傷害他人或自己。

這樣的時候,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親人朋友,長輩,鄰居甚至是網友。

他們中就沒有人值得你留戀嗎?沒有值得你尊重你守護的人嗎?

他們中就沒有關心你,牽挂你的人嗎?沒有愛你或對你好過付出過善意的人嗎?

一定是有的吧,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哪怕你誰也不認識,也接收過陌生人的微小善意吧。

至于愛,有時候你可能隻是沒有發現,身邊人對你的愛和好,也許很婉轉,也許很細微,也許你根本沒了解沒體會沒在意。

或是因為他們的言行都不完美,導緻你放大了他們的“不好”,忽略了他們對你的“好”。

進而不光不覺得感激和溫暖,反而産生怨恨或厭惡。其實隻要我們去找,總能找到身邊人對你“好”的證據,隻看我們願意看到好的一面,還是不周到的那一面。

如果你在意他們的感受,知道他們對你的期待和愛,就會更努力去生活。為了他們而堅強,勇敢和積極。

這也是一種責任感,哪怕是為了别人而活,這人間也是值得一活的。看他們因為你而開心安心的時候,你自然是愉悅和幸福的。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第二點:秉持慈悲善良之心。

這人間,活得不容易的人太多了,窮苦,病痛,身心問題,現實問題,可憐無助的人到處都是。

如果每個人都有慈悲心,就都能給身邊那些活得不容易的人一些幫助。

這種幫助不一定需要你能力出衆,哪怕是一個善意溫暖的問候,一碗粥,一個陪伴,一點鼓勵,都算是關愛和幫助。

力所能及地幫幫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求回報,不圖贊揚,隻是付出愛心和真心,你就會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變化。

你在關愛别人的時候,自己的内心也是平和的,是安然踏實的。

這些善意在人群中流淌,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能量場,能讓你的生活圈子變得溫暖陽光積極起來。

是以幫他人其實也是在幫自己,當然,前提是力所能及,并且要保護好自己。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第三點:保持健康。

其實人想要幸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足,而一個人懂得知足的人,第一步就會感激自己有個好身體。

不生病,平安健康,這樣就完全可以随時感受到幸福了。

有人可能會說,沒錢啊,再健康有什麼用。隻要你不是窮到沒飯吃,就可以感受幸福啊。

特别是如今這個局面,很多地方都人心惶惶,能健康平安,就真是很好的事情了。

人生在世也就幾十年,榮華,功名,都是來來去去虛浮的東西,有則感恩,享用,或用來幫幫别人,沒有的話,就過清淡簡單的生活。

不攀比,不執着,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一切盡力就好。

放松心情,才是健康的頭等大事,心情好了,身體上的問題也會消失了。

身體好了,一切得失也才有存在的意義。其它的事就少計較,活蹦亂跳地活着,就是福氣。

如果感覺不幸福,看看這三點,做到的人過得都不差

當然,追求幸福也不是隻限這幾條,如文章開頭所說,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事物上感受幸福。

隻是說我們若是想持續保持幸福喜悅或平和,就要從内在去處理,心境變了,随時随地都可以感受到幸福。

若是非要認為得到什麼才會幸福,那就被動了,也容易在得到後産生新的欲望,進而再次陷入焦慮不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