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俗話說:“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這世間的是是非非,之是以來到我們的身邊,就是因為我們說話太多了。而煩惱,也會随着我們強出頭的行為而不期而至。
像是非和煩惱這些東西,與其說它們是自動出現的,不如說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比如說面對一個陌生人,我們連他們的底細都沒有搞清楚,就跟他們随意談心,甚至幫他們的忙,這算什麼呢?
如果對方的品性還行,沒有什麼不好的心眼,相信我們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反之,如果對方的品性一般,那結果,隻能是“自讨苦吃”罷了。
古人有言:“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買單,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
但還是要說,人在江湖,有很多的雜事閑事,我們一定不能管太多,而是需要做到“人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準則。
與人交往,凡事都需要以“保護”自己為主。哪怕關系再好,也沒必要管這幾件事。
02
事關“恩怨”的事兒,少管。
有道是“閑事莫管,閑人莫理。”
做人,千萬不能管太多的閑事。尤其是别人的“恩怨”。同時,對于某些閑人,我們千萬不能理會太多,以免惹禍上身。
而很多人都不以為意,覺得成為“老好人”,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況且,從中協調,做個和事佬,不也是善意的展現嗎?
像這樣的想法,會害了很多人。在複雜多變的江湖當中,我們越是喜歡管事,越容易成為别人的“頭号敵人”。
這兩人明明鬧了沖突,但你為了展現自己的“和藹善意”,便走到了他們的中間,勸他們和好如初。
結果呢?不過是被這恩怨的雙方仇視,沖突的重心直接轉到了自己的身上。
做老好人,管太多别人的恩怨,終究不會“好人有好報”,而是自己給自己埋雷,最後遍體鱗傷。
03
有關“金錢債務”的事兒,别管。
民間有這麼一句話:“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
在很多時候,我跟你雖然有着比較濃厚的人情關系,但在金錢這個方面,我們還是厘清界限,說清楚比較好。
對于朋友來說,你不欠我的錢,我也不欠你的錢,雙方完全避開金錢這個話題,那我們的關系才能長久。
可是,如果我們不信邪,非要把金錢利益的問題牽扯到感情關系當中,那這段感情,就可以到此為止了。
比如說借錢這件事,你把錢借給了對方,那你真的能夠把錢收回來嗎?
有一個現實我們要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是親近,所借的錢就越是收不回來。一旦稍有不慎,雙方還會反目成仇,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别小看了金錢的影響。在金錢面前,所有的感情,都不過是過家家罷了,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沖擊。
04
有關“别人家庭”的事兒,不能沾染。
江湖中有個傳統,禍不及妻兒。
也就是說,所有的事兒,都跟當事人有關,而跟别人的家人沒有關系。當事人是一個整體,家人是一個整體,終究是需要分開而論的。
同樣的道理,在“幫忙”這件事上,我們千萬不能“管”别人家庭的閑事。
這裡所指的家庭事務,其實包括的種類特别多。既有婚姻的事務、親子的事務以及婆媳沖突。
曾經有這麼一個親戚,看到别人的家庭鬧了沖突,就摻和進去幫倒忙,最後他也就成功地成為了衆矢之的,就連朋友也仇視他了。
他特别疑惑,你是我的朋友,我幫你,你該感謝我,為什麼非要仇視我呢?
原因很簡單,别人家庭的事兒,由别人自己來解決,我們非但沒有摻和其中的權利,也沒有管太多的必要。
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就可以了。自己管好自己的家事,那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責任。
05
有關“拉幫結派”的事兒,少管。
在職場中,有一種行為不可避免——拉幫結派。
為了對付某些人,我把你拉到我的身邊;為了更好地上位,他便到處積累人脈,組建圈子;為了成為職場中的佼佼者,人與人之間就隻能互相拉攏,互相打壓。
對于這樣的事兒,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一句話,不該進的圈子,不能進。沒必要得罪的人,千萬不要得罪。
有些人比較年輕,覺得參與到圈子當中,與某些人為敵,問題不大。可現實卻是,一旦你所處的圈子落敗,那你的結局不會太好。
對于“拉幫結派”這些事兒,我們能不管,就不要管,盡量保持中立,盡量做好自己的本分,别讓他人感覺到我們有威脅。
在職場中學會以“打太極”的方式應付别人,盡管是逢場作戲,可如果我們過分真實,那受傷的隻能是自己。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