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春天喚醒“Z世代”的愛情

在春天喚醒“Z世代”的愛情

曾幾何時,對愛和陪伴的追求,對生命中另一半的尋找,似乎已不再是“常識性”理想,近年來,“智者不入愛河”等網絡流行語随處可見,造成一種愛情已不再是人生“剛需”的印象。殊不知,流行語靠誇張搏出位,時髦話語制造的繭房效應,恰恰遮蔽了内心仍然向往愛情的沉默的大多數。與“愛情躺平論”的消極論調相反,優酷《樹洞彈幕報告》指出:“95後”彈幕發送者十分青睐關鍵詞“我愛你”,平台彈幕區每年上演300萬次“告白”,17萬人次含情脈脈道晚安,綜藝《草莓星球來的人》彈幕區甚至成了網友許願池,不乏暗戀者在此表白成功的幸福案例。

從當下網絡文藝的新動向來看,年輕群體青澀的愛情嘗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022年的春天,優酷《沒談過戀愛的我》《不會戀愛的我們》兩部瞄準“Z世代”愛情初體驗的劇綜赢得高關注度,這是“愛的啟蒙”在傳播上的新探索。

瞄準“Z世代”愛情初體驗

“Z世代”特指1995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人口,這一代際群體出生和成長于資訊社會,是名副其實的“網際網路原住民”。成長與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高度依賴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種種“網生代”慣習使得他們接受資訊時既廣博又迅速,在獨立學習知識和自我規劃方面,後浪可畏;然而“網生”“宅居”導緻的線下直接人際交流經驗的相對匮乏,也讓自認為有“社交恐懼”的“Z世代”比比皆是。

如今這一人群陸續步入青年階段,當這些20多歲的青年們年華燦爛,正是知慕少艾的時候,卻相較以往世代呈現出較大面積的“低戀愛率”現象。這種現象的成因複雜,但年輕人表面疏離社會人際交往并不意味着他們對情感類内容産品也漫不經心,恰恰相反,他們是觀看此類劇綜的主要人群。

如今網絡平台的情感類劇綜已經進入市場細分、賽道細分的産業發展階段,如《再見夫妻》《半熟戀人》《我們戀愛吧》等戀愛綜藝,分别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情感經曆的人群展開異性交往觀察,探讨各種情境下的男女交往方式,各有側重。在這一業态背景下,結合“Z世代”戀愛零經驗現象,敏感的劇綜創作者們讓“Z世代”的愛情初體驗進入了觀衆視野,綜藝《沒談過戀愛的我》、劇集《不會戀愛的我們》等作品,創新性地強調初戀情懷和“戀愛第一步”,關注“Z世代”中極有代表性的“戀愛小白”群體,引導并鼓勵無感情經曆的戀愛小白勇敢追愛,引發了新一輪熱議和良性的社會效應。

在影視作品裡傳播“愛的啟蒙”

以往很多情感類劇綜強調的是愛的觀察,基本預設參與者作為較成熟的情感追求個體,由嘉賓帶領觀衆一起觀察讨論他們處理情感的方式,雖然有借鑒和教育的作用,但并未特别留意愛情啟蒙階段的心理狀态。而當下“Z世代”以低戀愛率、零愛情經曆為症候的成長階段,正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面對這一特定心理狀态,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相較其他劇綜,《沒談過戀愛的我》《不會戀愛的我們》堪稱精準觀照、有效對話。

綜藝《沒談過戀愛的我》最初遴選素人參與者時,收到了4萬餘份報名表,年輕人群踴躍報名的情況超乎了主創者的預期,報名表的調查結果也凸顯出一個事實,在“Z世代”心目中,愛情概念絕非憤世嫉俗的網絡流行梗中描述的那樣老土、過時甚至“危險”,青年男女們并非對愛情全然無謂,渴望嘗試但摻雜了太多微妙的顧慮。

在該綜藝節目中,從未談過戀愛的數位“Z世代”素人嘉賓貢獻了大量展現異性社交“窘迫感”的名場面——“戀愛第一步”的邁出竟是如此之難?男孩和女孩們好像躲在各自的小小蚌殼裡,遲遲不敢敞開自己作出嘗試,糾結程度不僅驚訝了年齡更長、經曆更豐富的諸位嘉賓觀察員,也讓螢幕前的觀衆們抓心撓肝,有着類似圍城心态的年輕觀衆更是大呼“世另我”(世上另一個我)。然而,正是這種讓年輕觀衆有臨鏡自照錯覺的情境展示,讓該綜藝提供了可貴的“習得感”,素人嘉賓們并非一成不變,而是真真切切在節目提供的情境中獲得了成長,每一次下定決心勇敢的嘗試,看似一小步,卻會産生漣漪般的正向回報,這是對所有年輕觀衆的莫大鼓勵。

都市愛情題材劇集《不會戀愛的我們》異曲同工,虛構的人物角色對戀愛無感的初始狀态十分寫實,譬如預設愛情困難又消耗精力,不如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那麼踏實;生活能力強大,内心世界豐富的人似乎有自己的愛好就足夠了,并不需要他人的陪伴;偏重理性思維的人,仿佛把愛情也當作一張表格,遲遲不能決斷,反倒忽略了直覺感受到的吸引……然而,上述看似自圓其說的“恐愛族”的想法,會在溫暖的陪伴、用心的支援、真誠的信任到來時不攻自破,劇中男女主人公勝在真誠豁達,在磕碰中坦蕩相處,不斤斤計較,做夫妻之前先放下戒備好好做朋友,這些都為現實中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極富情感正能量的相處範例。

特色社交空間打造愛情想象

綜藝不同于客觀寫實的紀錄片,即使是真人秀,也需要“幹預式觀察”,但這種幹預是通過巧妙的空間安排、社交環節設計來達成的,而不是刻意左右主人公的選擇。脫離駁雜的日常生活情境,将人物設定在友善沉澱感情、能促使其直面情感需求的空間和情境裡,對于情感類内容産品至關重要。

一方面,上述劇綜選擇的群像橫切面涵蓋當下年輕群體多方面的典型特質,人物是非常接地氣的。《沒談過戀愛的我》中的男女素人嘉賓,幾乎每一個都能讓觀衆想到身邊類似的人物。另一方面,創作者為他們設定的異性交往空間又是極特殊的,如美好的自然環境、度假的封閉空間等等。這并非單純的景觀展示,而是巧妙地用視聽暗示引導“Z世代”走出家門,在自然的懷抱裡暫時脫離網絡與虛拟世界的誘惑,進入需要協作和溝通的實體公共空間,勇敢表達自我,與他人建立關系。如此呈現的“愛情想象”與網際網路代表的個體原子化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網絡有時看似幫助人人相連,實際卻助推了閉門隔絕的生活方式,而節目中強調實體空間共處的“愛情培養皿”,凝聚起關于愛情的共識。面對面溝通固然需要成本和門檻,但這種有溫度的陪伴是電子虛拟空間無法替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