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楊慧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規律和生死奧秘的心境和情感。”“文藝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隻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吉爾伽美什的雕像

《吉爾伽美什》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英雄史詩,是一部關于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烏魯克國國王——吉爾伽美什的贊歌。史詩記錄于12塊泥闆之上,内容圍繞着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和他的朋友恩奇都之間的友誼展開:在一次搏鬥中,吉爾伽美什意外與恩奇都結下了深深的友誼。此後,他們合力戰勝了作惡多端的怪物,成為備受人民愛戴的英雄。然而,由于在獵殺天牛的過程中觸怒了天神,恩奇都主動喝下了毒酒受死作為懲罰,這使吉爾伽美什悲痛萬分,踏上了尋找永生的旅程。在曆盡艱辛尋求永生未果後,吉爾伽美什最終明白了人必須尊重自然規律、不能永生的現實。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吉爾伽美什史詩》第十一塊泥版殘片

作為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文藝作品,《吉爾伽美什》之是以能夠傳之後世,不僅是因為它呈現了上古時代兩河流域族群的生存狀态,為我們了解原始社會提供了寶貴的曆史線索,更是因為這部史詩再現了遠古人民對人生奧秘的探求和反抗自然暴力的鬥争,深刻地蘊含了文藝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導向和弘揚真善美的價值使命。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吉爾伽美什史詩》第十一塊泥版(抄本)

《吉爾伽美什》是一部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經典之作。與其他文學體裁不同,“史詩”一般是以各民族古代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歌謠等民間文學為基礎,在口頭與書面形式相結合的活态傳承體系中豐富和發展起來。史詩所述曆史時期據傳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2500年之間。公元前2000年早期,出現了阿卡德語版本的史詩文本。經過千百年的加工沉澱,于公元前19世紀—前16世紀的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用文字形式記錄和流傳了下來。《吉爾伽美什》的創作過程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以,盡管在長時間的曆史變遷中,總共約3500餘行的史詩文本已殘缺了近1/3,目前僅約2000餘行,但這絲毫不減這部壯麗詩篇對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作用。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刻有楔形文字詩句的泥闆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吉爾伽美什》反映了古巴比倫人勇于探索自然和人生的頑強精神和不屈不撓的鬥争意志,從中也足以窺見原始初民的智慧與思想内涵。例如,恩奇都去世後,吉爾伽美什一心尋找長生之草,試圖複活摯友,反映了遠古人民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死亡”這一終極問題的困惑。吉爾伽美什對永生的探求則展現了遠古人民不願認同天定命運的反抗精神,這也是生命主體自我意識的自覺釋放。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不放棄自己對生活、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時至今日仍是人最寶貴的重要品質之一。雖然吉爾伽美什追求永生最終失敗給慷慨激昂的英雄故事增加了悲壯的色彩,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生命長度有限的事實,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放棄了永生的徒勞幻想。在科技和物質文明極不發達的時代,這種理性的生死觀和積極的人生觀已然十分超前,閃耀着人類智慧的光芒,即使千百年後讀來仍具有啟發意義。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吉爾伽美什史詩》,拱玉書 譯注,商務印書館2021年2月版

由此,《吉爾伽美什》當之無愧成為了時代前進的号角。其所反映的主題并不專屬于某一民族,而是超越時空,凝練了人類在原始初民時期共同的關心和追求。無論是意氣風發的英雄人物,還是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之間惺惺相惜的寶貴友情,抑或是對神靈意志的反抗和對永生的追求,這些不僅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儀式信仰和觀念認知,也是人類發展延續至今的永恒主題。更重要的是,《吉爾伽美什》的故事情節和文化元素對此後的文學創作産生了深刻影響。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和海格力斯等半神半人的英雄形象、亞當夏娃故事中人與神之間的複雜糾葛、創世紀關于大洪水的叙事等都被認為借鑒了《吉爾伽美什》的故事原型。

在經典東方神話中,盤古開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于天地宇宙和自然萬物的探索。這些故事情節誇張卻帶有樸素、真誠的感染力,其中蘊含的自強不息、仁愛善良、舍己為人、樂于奉獻的精神與《吉爾伽美什》異曲同工,共同推動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演進。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格薩爾》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新疆《瑪納斯》

《吉爾伽美什》史詩:上古人民的生命探尋

江格爾的故鄉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傳承中,同樣沉澱了多部氣勢恢弘的史詩巨著,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史詩”: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與《吉爾伽美什》相類似,弘揚正義、保衛家園、造福人民是“三大史詩”共同的主題,反映了古代各族人民對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充滿了理想主義與愛國主義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三部史詩,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這些文藝作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2006年,“三大史詩”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格薩爾王傳》和《瑪納斯》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足以與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寶。這些具有強大藝術生命力的作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同時也構成了我們今天文化自信的來源和底氣。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2月21日03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