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精讀媽:父母子女一場,也許争吵會産生裂痕,但愛一定會治愈一切。

作者:淇奧(爸媽精讀作者)

一口氣追完了《餘生,請多指教》,原以為是個純愛劇,卻反倒被林家父女間的親情感染得又哭又笑。

劇中的林老師,像極了我們這輩80、90後的父親,對孩子最深的關愛,卻用最傷人别扭的語氣來表達,平添了許多沖突。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中國式的打壓教育,最傷人的話給最愛的人

電視劇一開頭,楊紫飾演的林之校對父親就是一通抱怨。

因為父母沒去看她的表演,報複性的和好友去了酒吧,就因為“他不讓我去我偏去”。

另一邊卻是,在家等到晚上10點還不見女兒回來焦心的林老師。

雖然是因為擔心女兒的安全,但對着女兒說出口的話卻是:你遊手好閑、一事無成,再這樣下去,非得混成個社會渣子。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說實話,這段太讓人共情了。

我們這輩的父母,總想用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最好的安排,卻往往用錯了方式,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主持人馬丁曾在《我是演說家》中講述他自己的故事一樣:

一次考試考了全年級第二名,父親拿到試卷第一句卻是問:第一名是誰?

努力之後終于考到了第一名,沒想到父親卻又說了句:這道題我不是給你講過嗎?又錯了?

或者是孩子明明已經做的很好了,面對他人的誇獎卻會過分謙虛的說一句:孩子不行,還得更努力。

是啊,就像林家父女吵架時林父說的:我就是看着你的現狀,不想讓你多走彎路。光靠夢想并不能維持生計。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可中國式的“無法說出口的愛”,在孩子看來就是永遠達不到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标準,孩子的了解就會是“你不認可我”。

而這樣的孩子,他的成長,就成了和父母的對抗。要麼努力到無能為力,要麼破罐子破摔徹底放棄,這樣的過程注定沒有赢家。

孩子赢了,父母子女的親情也斷了,他可能更會遠走高飛,強大也孤獨;孩子輸了,他就成了父母手中的傀儡,不再是他自己。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請放下為人父母的傲慢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曾說過:愛隻會導緻好的結果,而不會導緻傷害,導緻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可惜在最有愛的家庭環境裡,父母卻有意或無意對最愛的人,做了傷害的事。

就像劇中,林之校曾說:當老師和爸爸的身份重合,對孩子來說是最恐怖的。

比如林之校早起要遲到了,林老師會先在家裡訓她一頓,等她到了學校,再當着大家的面把自己的孩子樹典型。

因為老師身份的疊加,林老師比他人更希望女兒在學校也能是他的驕傲,他難免會用過重的手段,期待孩子立馬能改正錯誤。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但教育卻是最不該追求效率的。

在印度電影《美好的人生》中有一個片段,一次聚會,女主卡伊拉因被父母當衆指責,憤然離席。

當弟弟要出去追她時,另一位父親卻說:你看吧,自從父母開始管她,她就沒有再失敗過,是以父母的決定是對的。

這時弟弟說了一句話,很讓人共鳴,“失敗有千千萬萬種,我們能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在父母不為人知的角落,孩子究竟經曆了多少的自我抗争,才表現出父母“理想的樣子”,也許是父母永遠不會知道的。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隻看到了“打罵”,“嚴厲的批評”,“諷刺挖苦”的及時有效,卻往往忽略了,這背後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愛”所做的委曲求全。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以“過來人”自居,卻忽視了孩子也在成長。

是以面對孩子,不妨放下為人父母的傲慢,用心去聽一聽孩子究竟在想什麼。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争吵會有裂痕,但愛會治愈一切

在《餘生》第3集,林之校的爸爸林老師被确診胃癌中期。

在生死面前,關心被放大,父女倆終于慢慢放下了以往“火藥味”的交流方式。

甚至父親手術前偷偷購買了回老家的火車,隻為了拿到林之校小時候一筆一劃寫下的“想和父親一起做的100件事”。

還陪着林之校去了“肯德基”,隻因為這是女兒小時候的100個願望之一。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是啊,當人生開始“倒計時”,有些話不說,有些事不做,就來不及了。

但劇變中的改變總歸不是日常,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子女間的争吵卻是免不了的。

在《爸爸去哪兒3》中有一幕,演員林永健着急排練晚上的演出,但兒子大竣卻一直小動作不斷,一會大家站着他坐下了,一會又爬床上去了。

林永健忍不住訓斥了幾句,此時大竣卻說:“你是魔鬼嗎?”

林永健很激動的回答:“我是你爹!”

但是說完,看着兒子吞吞吐吐的樣子,林永健就後悔了,趕緊找個借口躲了出去。

爸爸林永健的訓斥,表面是為了團隊的紀律,但内心其實是希望兒子更好地參與到大家的活動中。

但愛孩子,卻并不代表我們能夠用正确的方式表達愛。不過好在,沖突背後,就是轉機。

就像節目中的林永健,因為愛而自責,也會因為自責而檢討。

後來他誠懇地說:孩子表現不好,是我的問題,請給我時間,讓我學習。

父母子女一場,也許争吵會産生裂痕,但愛一定會治愈一切。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自帶力量

在劇中,因是否出國治療林父林母爆發了激烈的争吵。

但此時的林之校,不僅調和了父母的沖突,還發誓“自己要成為大人,保護父母”。

是啊,愛的表達方式也許不同,卻代表着同樣的愛。在生死面前,當我們放下過分的期待,反而更能看清彼此的真心。

那麼,如果父母能夠通過恰當地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愛呢?

演員袁泉曾講述過自己的經曆。

11歲時便獨自北漂,開啟長達7年的學戲生涯。最初兩年,因為學習進展太慢,她一度敏感又自卑。

但如今,出道23年的她,雖然戲不多,大部分還是配角,卻每每因為演技“翻紅”。

在《朗讀者》中,她曾說過,最苦的那7年,唯一的安慰就是收到父母的信。而這樣的信,7年裡,她一共攢了297封。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在節目中,展示了一封回信:

“做父母地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标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記,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說實話,父母字裡行間中對她的信任、支援和了解,時隔多年,依然能夠感受到。

是以袁泉說:“我的童年是沒有任何瑕疵的,滿是幸福的回憶。”

是啊,因為被愛過,是以内心笃定而堅信,内心有力量,選擇時便更容易全力以赴。

是以畢業時,中央實驗話劇院選人時,最終隻有她一個人去了。雖然話劇演員的收入會更低,更沒名氣,但她卻也是以磨練出了演技。

是啊,一份恰如其分,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的愛,本身就充滿力量。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寫在最後

在《餘生》的預告片中,林老師曾有過一段獨白:

“趕快長大吧,爸爸不能陪你一輩子,我很遺憾隻能陪你一程,但你值得被愛,以後的每一程也一定會得到更多更好的。”

《餘生》揭示中國式父女相處現狀,給很多家庭提個醒:有些愛,其實是傷害

這大概是每個父母的内心獨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的長大,卻又因為焦慮、情緒每每對孩子口不擇言。

如果因為這樣而錯過,豈不可惜?

如果可以,希望身為父母的你,也能和孩子說一句:孩子,我很愛你,是以餘生,請多指教。

作者簡介:淇奧,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