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忘掉孟晚舟,華為财報裡隐藏的秘密才是重點

忘掉孟晚舟,華為财報裡隐藏的秘密才是重點

文丨張雪

編輯丨張麗娟

3月28日,華為召開了2021年年度報告,相比于以往的年報釋出會,這次顯得格外不同。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是華為首席财務官孟晚舟回國六個月後的首次亮相,其二是華為早在去年年底預警的2021年華為營收的首次下滑。

這一喜一悲間,也折射出了華為目前的處境:雖生尤艱。

華為收入出現首次負增長

報告顯示,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6%,淨利潤1137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75.9%。在研發投入方面,2021年研發投入達1427億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币。

去年年底,華為在新年緻辭中披露了2021年整體營收情況,預計全年實作銷售收入約6340億人民币。從實際資料來看,2021年收入比預計稍顯樂觀,但從過去五年的财務名額看,2021年的銷售收入已下降到和2017相接近的水準。

忘掉孟晚舟,華為财報裡隐藏的秘密才是重點

對于華為的整體收入規模的下降,孟晚舟談及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過去三年華為在供應鍊延續性上是持續承壓的,尤其是華為的手機、PC業務受到了很大壓力。第二,中國的5G建設已經在2020年基本完成,是以在中國的5G部署的需求有明顯減少。第三則是,華為和全球中國企業一樣,在疫情下依然也承受了一樣的壓力。

具體到三個主營業務,2021年,華為營運商業務收入2815億元人民币,企業業務收入1024億元人民币,終端業務收入2434億元人民币。總體上,營運商比較穩定,企業業務增速快,毫無意外,消費者業務下滑最嚴重,隻有上年的一半。

忘掉孟晚舟,華為财報裡隐藏的秘密才是重點

在幾大主要地區的收入上,華為在2021年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國區最為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首次公布了華為雲的收入,華為雲在2021年實作了銷售收入是201億人民币,實作了34%的增長。

此外,除了公布了在政企方面的進展外,華為還透露了其在金融領域和網際網路領域的最新消息,“金融領域,我們服務了中國六大銀行,12家商業股份制銀行,T0P5的保險機構;在TOP50的網際網路企業中,我們服務了其中70%到80%的企業。”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談到。

而此次财報中,最受關注的還是華為利潤的大幅上漲,這是華為有史以來利潤率最高的一次。

淨利潤為何大幅增加?财報中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經營品質的改善和産品結構的優化。關于第一部分,外界猜測是出售榮耀手機與超聚變業務的收益,但這部分屬于分期付款,是否能夠在下一年繼續出現還是未知。

得益于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華為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人民币;資産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準,整體的财務結構的韌性和彈性都在加強。

關于晶片與車:晶片問題如何破?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

在華為身上,近兩年被提及的關鍵詞就是晶片和造車了。而在此次年報釋出會上,這兩點仍就是媒體與外界關注的焦點。

對于晶片供應問題,郭平稱:“晶片研發是複雜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在全球化的形勢下,技術的重複開發沒有商業價值。但在市場割據、技術封鎖的形勢下,投資就有了新的商業價值。我們樂意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投資中來,樂于看到他們的成功。”

的确,近兩年我們也看到了華為在晶片領域的動作頻頻,除了投資發展自身業務外,華為還通過哈勃投資在晶片領域進行布局,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51個晶片企業接受了哈勃的投資。

當被問及是否會自建晶片工廠時,郭平表示,晶片斷供對華為手機業務影響很大,但ToB業務連續性現在還有保障。

那麼在“缺芯”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産品的競争力?華為給出的答案是:理論和系統架構的重構,即用面積、堆疊方式換性能,用不那麼先進的工藝,保障未來的産品也具有競争力。

同樣,郭平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據悉目前華為已經建構了七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在新的産業分工的合作模式下,華為将堅持平台加生态的發展戰略,華為還會進一步加大對生态的投入,與夥伴加速汽車産業智能化的進展。

雖然華為一直堅稱不造車,不過華為的身影卻不曾缺席汽車市場。2021年一年時間,華為與幾十家新能源造車勢力達成合作,2021年12月23日,在華為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問界M5壓軸現身。這也是汽車第一次出現在華為新品釋出會上。

華為的新變化

在正常的資料外,華為2021年财報中呈現出的細微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首先,也是最明顯的是華為的業務組織架構圖發生了變化,與之前相比,華為在集團職能平台減少了“華為大學”和“資訊安全”等,業務上将“海思”和“數字能源”的地位提高。

忘掉孟晚舟,華為财報裡隐藏的秘密才是重點

其次,任正非的持股比例持續降低了。截至 2021 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出資相當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0.84%。而去年同日為0.90%,2019年同日約為1.04%,2018年同日為1.14%,2012年至2017年約為1.4%,2009年為1.42%。

第三,此前華為曾表示将從2021年開始,對5G專利收取使用費,預計2019~2021年這三年相關收入約12億~13億美元,即每年約4億美元左右。由于手機廠商在2019年才開始推出5G手機,是以2019年~2020年的5G專利費率會相對較少,是以有分析指出未來華為将每年獲得不少于37.5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然而,在華為公布的2021年專利收費中,同比竟出現了下滑,這也為業内人士不解。

最後,華為在年報釋出會中談到:針對業務戰略,面向營運商、企業客戶和消費者,華為順應數字化和碳中和趨勢,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産業重組,聚焦聯接、計算、終端、智能汽車部件、雲服務、數字能源6個領域,打造繁榮的鴻蒙、歐拉、昇思生态,與夥伴一起更好地服務對應的客戶群傳遞價值。

是以,也有分析猜測:華為目前正在把原有的産業重組為六大塊:聯接、計算、終端、智能汽車部件、雲服務、數字能源,不過該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認。

誠然,不管财報資料如何,結果是2021年,華為活下來了。但是,正如郭平所言,華為面臨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