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連線|故地重遊!秦兵馬俑再架中日溝通橋梁

新華社東京3月28日電(記者姜俏梅 張笑宇)在中日雙方共同努力下,籌備3年之久的《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大型文物展日前在日本京都拉開帷幕。

首展當天,新華社記者在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兵馬俑展廳看到這樣一幕:一位日本老者微微仰頭望向秦铠甲武士俑,武士俑者颔首而立,似乎四目相對。一瞬間,時空恍若穿越回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秦漢時代的輝煌文明再現眼前。

全球連線|故地重遊!秦兵馬俑再架中日溝通橋梁

3月25日,觀衆在日本京都舉辦的《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展覽上參觀。新華社記者張笑宇攝

陣容豪華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25日首展當天,距離正式開展還有一個小時,日本群眾便早早在京瓷美術館展廳外排起長龍等待入場。

展覽共展出來自陝西省16家和湖南1家文博機關的共121件(組)文物,展品年代上啟西周下至東漢,涉及石器、青銅器、金器、玉器、秦簡等各類型重量級文物瑰寶,其中一級文物占到20%。

展覽分為“統一前夜的秦”“統一王朝誕生”和“漢朝的繁榮”三大部分,重點介紹了中國自西周曆經春秋戰國直至秦漢這一曆史時期發展的一些顯著特點,以及近年來對以秦始皇帝陵、漢景帝陽陵為代表的秦漢曆史文化研究成果。

全球連線|故地重遊!秦兵馬俑再架中日溝通橋梁

據京瓷美術館研究館員森光彥介紹,本次展覽的最大看點是,不僅能看到秦代等身大兵馬俑,還能欣賞到秦代之前以及秦之後漢代的小尺寸兵馬俑,通過這些珍貴文物可以了解到兵馬俑的曆史變遷。

參觀者在秦始皇兵馬俑、鹹陽楊家灣小兵馬俑、漢景帝陽陵陪葬坑出土的動物俑、茂陵博物館收藏的鎏金銅馬、陝北榆林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石以及湖南裡耶秦簡等珍貴文物展櫃前駐足欣賞,久久不肯移步。

最後一個展廳10個展櫃裡安放着本次展覽的重頭戲——铠甲武士俑、铠甲軍吏俑、立射武士俑、跽坐俑等形态各異的秦兵馬俑,首次在日本展出的戰袍将軍俑尤為引人關注。參觀者不僅能360度近距離觀賞,還可以與秦兵馬俑同框合影。

好事多磨

1976年秦兵馬首次出國展出地便是日本。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秦兵馬俑“故地重遊”肩負使命,《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産》展覽順理成章成為中日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全球連線|故地重遊!秦兵馬俑再架中日溝通橋梁

本次展覽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日本中日新聞東京本社(《東京新聞》)主辦,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及展出地日本京都、靜岡、名古屋、東京的文博機構和多家新聞機關聯合承辦。京都站展出5月22日結束後還将在靜岡、名古屋和東京三地巡展,整個展覽曆時近一年。

這也是秦兵馬俑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赴海外展出。2019年夏季,《東京新聞》正式與陝西省文物局接洽,就舉辦展覽達成初步意向。然而,其後不久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給展覽帶來無法想象的困難。

疫情一度阻斷兩國人員往來,日方隻能通過照片挑選參展文物。此外,因涉一級文物秦兵馬俑的安全以及銅車馬組裝等問題,中方人員不到展場就無法辦展,為此日方不得不改變原計劃,将首展2021年12月在東京展出改為2022年3月在京都開展。

然而,臨近展期再生波瀾。去年12月西安實行嚴格疫情管控措施,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從各文博機關借調文物工作被迫中斷,春節之後該中心分派5組人馬僅用一周時間火速調齊所有參展文物,途中還遭遇大雪天氣。疫情導緻運輸機倉位緊張,最後一批文物直至3月18日才啟運。

全球連線|故地重遊!秦兵馬俑再架中日溝通橋梁

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布展從業人員正在組裝銅車馬(主辦方供圖)

寄予厚望

中日雙方對來之不易的此展寄予厚望。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铉佑緻書面賀詞表示,希望更多的日本群眾能走進博物館,了解中國曆史及文化,相信該展覽會進一步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深化兩國友誼與合作。日本主辦方在書面緻辭中說,衷心希望此展能夠成為加深日中兩國進一步友好的機會。

本次展覽的顧問、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鶴間和幸對記者說,雖然日中關系時有波動,但日本群眾對中國古代文化很感興趣,希望通過此展能進一步推動日中關系穩定友好發展。他還表示,非常高興看到有很多日本年輕人前來觀展,期待下一代能夠構築嶄新的日中關系。

秦兵馬俑等中國文物如同文明互鑒的橋梁,讓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展覽策展人、日中文化協會專務理事唐啟山對此深有體會:“文物展覽給中國人帶來自豪感同時讓外國人由衷崇拜中國。當看到日本人在觀展時發自内心的驚喜和情不自禁的贊歎,當得知很多人通過看展喜歡上中國、對中國曆史感興趣,你會發現這樣的展覽就是最好、最實際的文化紐帶。”(編輯:馬曉燕、唐志強;實習生:劉欣然)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