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點選藍字關注這個有深度、有溫度的公衆号~~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近日,一年一度的新能源車領域最進階别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釣魚台國飯店低調開幕。受疫情影響,很多嘉賓沒有到現場,而是改用線上發言加直播形式,也意外地讓這次論壇多了許多關注。

根據官方介紹,今年百人會論壇以“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為主題,3天會期内舉辦14場會議活動,就涉及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政策調整、碳中和目标下國際合作與政策協同、市場與消費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商用車可持續發展、氫能産業多場景應用、下一代動力電池産業化及産業投資與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度研讨。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我看了下今年百人會論壇讨論的話題——

“國際論壇:碳中和程序中的汽車、交通、能源轉型與國際合作”、

“高層論壇: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

“中美交通碳中和高端圓桌會”、

“理事會暨行業形勢研讨會: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

“第六屆全球電動汽車發展與政策圓桌會議: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供應鍊協同發展與政策機制”(閉門會議)、

“雙智論壇: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新一代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引領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市場與消費新方向”、

“動力電池論壇:下一代電池産業化之路”、

“新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協同發展論壇:新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協同規劃與可持續營運”、

“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智能汽車發展的新實力與新力量”、

“商用車可持續發展論壇:商用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發展路徑”、

“氫能産業論壇:開啟規模示範—‘雙碳’驅動氫能産業提速”、

“智能電動汽車後市場論壇:智能電動汽車後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新能源智能汽車投資與創新論壇: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産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下的投融政策”……

這些話題都非常大,也很有價值,可以看出組委會希望通過這些話題的讨論,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起到頂層設計作用的初心。比如,汽車與交通、汽車與智慧城市、氫能等話題,都很有前瞻性,也是這種最進階别的論壇才有可能給出答案和行業發展的方向。

但對于行業前線的觀察者以及廣大消費者,更關注的其實是對于現實問題的探讨,更希望電動汽車百人會這樣聚集業内頂尖上司專家和車圈大佬的盛會,能商讨出針對行業困境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理事會暨行業形勢研讨會: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這樣的論壇上,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關于如何協調解決晶片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新能源車型成本倒挂現象、又或者說加大電池技術研發、推動國内直流快充基礎建設,解決使用者關心的續航問題等等。

不是說暢想“詩和遠方”不好,而是說更落地、更具體的話題,對于新能源汽車目前以及即将遇到的問題,能有更好的推動作用。而對于發言的嘉賓而言,“談問題”永遠比“說成績”的關注度更高,也更有價值。

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

“原材料上漲”這個問題去年下半年就備受行業關注,但整整爆發是在今年年初,在晶片供應緊張、新能源價格補貼退坡等多重原因的作用下,衆多新能源企業經受不住成本壓力,最終選擇擡高售價而被大衆廣泛讨論。

當然,原材料價格上漲是複雜局勢下多重原因造成的,比如俄烏之戰帶來的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原材料運輸的不穩定性,衆多傳統車企湧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導緻市場原材料供需失衡,以及全球疫情等等。

是以,要解決原材料上漲,必須要依靠國家層面的宏觀調控。

比如廣汽集團廣汽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古惠南總經理在“新一代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發表演講時,就呼籲“希望主管部門能夠出台相關政策,調控電動車上遊原材料資源價格的管控,防止上遊資源被過分地壟斷”。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同時,他還提出,“建議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平衡方面,能夠優先保障動力電池的供給”、“建議能夠提前出台2023年及以後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友善企業做好提前規劃”兩條建議。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論壇上明确表示,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認真研究解決,将适度加快國内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争行為,引導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強化協作,共赢發展,推動關鍵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也表示,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提升電池材料供給水準,要圍繞資源開采冶煉、電池技術研發創新和回收利用系統建設。他同時表示,應對锂、鎳等原材料交易市場進行管理、暢通國際物流管道,保障全球動力電池材料供應。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則更為客觀,他表示,“囤積居奇、發不義之财要打擊,但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這個趨勢誰也阻擋不了,怎麼去應對?”

他表示,目前電池廠普遍在漲價,整車開始有漲價的趨勢,這是不可避免的,上遊原材料價格控制不住必然傳導到下遊,定價比較高的企業承受能力會強一點,走低價位競争的企業壓力會大些。

但同時,他也發現,“造車新勢力價格承受力要強一些,傳統車企向新能源發展,因為是從價值鍊的低端向中高端去邁進,價格承受能力差一點。”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也強調,要鞏固锂離子電池技術和産業優勢,加快發展鈉離子、無钴、固态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促進電池技術和材料多元化,建設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有效緩解稀土等稀缺金屬資源供給沖突。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也就是說,政府隻能從宏觀層面把控行業資源配置設定,但如何應對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正常變動,則是企業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比如加強電池技術、建設動力回收系統等等。

正如苗圩在回應行業“缺芯少魂”時所說,車規級晶片、作業系統一直是短闆,過去汽車廠将這些交給一級配套商。“如今國外已經有汽車廠向台積電去投資,要産能,我們的汽車廠隻會在那兒叫喚。”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苗圩的發言在朋友圈被刷屏,這說明,大家其實是願意聽到這種“尖銳”的聲音,而不是一味回避問題,粉飾太平,說一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話、套話。

由此也不難看出,對于晶片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不能隻依賴一方決策,政府和企業要同時發力,才能更快地緩解。

在這個新能源領域最進階别的會議上,如果這個問題能夠探讨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如何協同的具體措施,那就太有價值了。

如何進一步解決續航焦慮?

鑽研新型電池技術,一方面可以應對上遊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一方面也可以緩解目前使用者對于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

在以“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為主題的高層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就表示,國家發改委将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動力電池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産業競争力持續提升。

同時,他也呼籲行業内積極探索車電分離,充換電結合,電池靈活配置等新模式,打造産業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态,以創新為動力,持續提高産業發展水準。

現場,也有不少企業釋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比如,華為數字能源智能電動産品線總裁王超就表示,未來幾年華為将推出基于1000伏高壓平台,充電7.5分鐘甚至5分鐘即可快速充電200公裡續航的全棧平台解決方案。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衛藍新能源首席科學家、創始人李泓也透露,衛藍新能源正在與蔚來汽車合作,計劃基于 ET7 車型,推出單次充電續航 1000 公裡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電池包達到 150 度電,能量密度為 360Wh/kg,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産。

欣旺達副總裁張耀則表示,欣旺達今年年底量産的BEV超級快充電池續航裡程可達到700公裡,充電10分鐘續航可達到400公裡,且不限快充次數,還能做到不起火無熱蔓延。

除了電池技術的疊代更新,關于充電樁、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當下使用者關注的焦點。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透露,據統計,2021年全國主要城市公用充電樁的平均密度差不多是17.3台/平方公裡,但多數城市公用樁的平均樁使用率不到50%,多數城市公用樁的平均時間使用率不足10%。

去年釋出充電樁年度報告也揭示了這個問題,目前國内很多充電樁使用率不高,包括時間使用率、總數使用率都不高。為此,充電樁建設上包括分布、密度、使用都需要大幅提高。同時,王凱還建議,在充電樁建設方面提高直流快充設施比重、直流公用樁占比。

目前,包括蔚來、小鵬、極氪、特斯拉、大衆都在國内建設了超級充電站。其中,蔚來在國内衆多省市中已建設超充站和超充樁分别為714座和3982根,據李斌此前介紹,很多兄弟企業的車主也常常用蔚來的超充站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主打增程式動力系統的理想也公開了其開發純電超充補能系統的規劃。

華山論劍|電動車百人會:多談問題,少說成績

根據理想汽車副總裁孫廣敏介紹,目前理想汽車正在自研480千瓦級别的超充平台,這個平台既包括整車850伏以上的變壓平台,包括4C的電池,包括基于碳化矽的電驅動系統,也包括可柔性配置設定功率的480千瓦以上的充電裝置,同時還有整體的車和樁的熱管理系統技術和産品。

他表示,希望到2025年,理想汽車在全國能建成超過3000個超級快充站,建立“十縱十橫兩環”的高速公路的快充網絡,接入36條的國家級高速,覆寫全國90%的國家級高速公路裡程。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此前曾用《寒号鳥》做比喻,說寒号鳥冬天來了自己不築巢,總覺得有地方可以躲。“如果企業不去布局自己的充電樁,總覺得有地方可以用,但從長期來看,是缺乏戰略安全的。”

各個有志于在電動車領域長期發展的汽車企業,都應該加速自己的充換電設施建設,但同時,國家和行業層面也應該有更長遠的規劃和布局,如何提升公用樁的使用頻率,減少充電焦慮和裡程焦慮,才能真正有利于這個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結語

去年,歐陽明高院士在百人會上曾說:“如果某一位說,它既能跑1000km,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别的安全,成本還特别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為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一年時間一晃而過。直到現在,這項技術也還沒真正成型。根據甯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在本屆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發言,甯德時代的續航1000km、更高比能的無熱擴散電池技術還要在2023年才能實作量産。

或許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演講中所說的一樣:“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萬鋼指出,大陸新能源整車技術水準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再上台階,電力電氣架構創新推動安全效率雙提升,但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這些問題,包括産業鍊、工業鍊的安全問題;智能聯網汽車的現實安全問題以及實作國家“雙碳”戰略的問題等等。隻有統籌發展與安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加強政策協同,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建構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安全的新格局,才能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為汽車産業的轉型更新,為實作“雙碳”目标做出積極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