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詹谷豐、耿立散文研讨會現場。(主辦機關供圖)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隻恒文)“詹谷豐、耿立散文研讨會”日前舉行,此次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會”之一,由《文藝報》社、廣東省作家協會共同主辦。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的最好饋贈。”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說,“作為大灣區養育出來的作家,詹谷豐和耿立的創作紮根于大灣區這片熱土,以這裡的曆史、文化和當下的生活為養分,培育着他們的文學之花。”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作家 詹谷豐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近年來,詹谷豐撰寫 《山河故人——廣東左聯人物志》一書,記述了廣東左聯作家代表人物丘東平、歐陽山、杜國庠、洪靈菲、馮铿、馮乃超等,以這些人物之生平及革命的軌迹,再現了以魯迅為旗手的中國左翼文學聯盟成立及其發展的革命曆史,真實還原了廣東左翼作家群體的曆史風貌和鬥争精神。

在《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看來,廣東散文近年來取得不凡收獲,這得益于作家的辛苦耕耘,也得益于廣東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繁榮與發展。梁鴻鷹認為,詹谷豐的《山河故人——廣東左聯人物志》在客觀引據的基礎上展開創作,風格求真、求實。詹谷豐把歐陽山等廣東左聯人物放置在抗戰的大背景下、放在黨的百年曆史架構當中、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大的背景當中考察,還原先輩所經曆的革命軌迹,再現曆史真實,形象刻畫了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廣東左聯作家的鬥争精神。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作家 耿 立

他們的寫作是對大灣區這片土地最好的饋贈

《暗夜裡的燈盞燭光》是耿立最新的作品結集,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暗夜中的光”收錄了《溫柔走進良夜》《趕在黎明前奔跑》等篇目,重在探究個體的心靈;第二輯“大地上的事情”收錄了《父親拔了打點滴器》等篇目,多為回憶父親、姐姐等親友間的情感互動;第三輯“木鎮風物記”收錄了《替一隻蒼耳活着》等篇目,重在描摹鄉土風物。

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認為,耿立的筆下充斥着生命的堅韌和對愛的渴望,纖細又深沉,有極強的個人性和主觀性,但又保留着真實感,把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或溫情、或淩厲地展現給讀者看。

沈陽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賀紹俊認為,耿立的散文是一種自由的書寫,一種率真的表達。耿立散文中鄉村書寫占據重要部分,但僅僅将他作為叙述鄉村的作家并不準确,“最重要的是他把鄉村作為出發點,将鄉村精神無限延伸開來,連接配接到城市,連接配接到未來。也就是說,耿立的散文具有突出的鄉村精神,經受了現代性的淬火,呈現出開放性。”賀紹俊說,耿立的散文始終保持着一個真實的自我,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他用一雙清澈的眼睛看世界,樂于做一顆有着偉大信仰的蒼耳,既謙卑堅強又溫潤清涼。

耿立堅持散文創作已有三十年,談到寫作體會,他認為“散文的出路不在懷舊,散文的尊嚴在于建立新的藝術範式,一種新的表達,在文學新時代建立一個有别于過去狹窄故鄉的新的心靈世界,用這個新故鄉,安頓我們的心靈。”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