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詹谷丰、耿立散文研讨会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詹谷丰、耿立散文研讨会”日前举行,此次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之一,由《文艺报》社、广东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的最好馈赠。”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说,“作为大湾区养育出来的作家,詹谷丰和耿立的创作扎根于大湾区这片热土,以这里的历史、文化和当下的生活为养分,培育着他们的文学之花。”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作家 詹谷丰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近年来,詹谷丰撰写 《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一书,记述了广东左联作家代表人物丘东平、欧阳山、杜国庠、洪灵菲、冯铿、冯乃超等,以这些人物之生平及革命的轨迹,再现了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学联盟成立及其发展的革命历史,真实还原了广东左翼作家群体的历史风貌和斗争精神。

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广东散文近年来取得不凡收获,这得益于作家的辛苦耕耘,也得益于广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繁荣与发展。梁鸿鹰认为,詹谷丰的《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在客观引据的基础上展开创作,风格求真、求实。詹谷丰把欧阳山等广东左联人物放置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放在党的百年历史框架当中、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的背景当中考察,还原先辈所经历的革命轨迹,再现历史真实,形象刻画了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广东左联作家的斗争精神。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作家 耿 立

他们的写作是对大湾区这片土地最好的馈赠

《暗夜里的灯盏烛光》是耿立最新的作品结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暗夜中的光”收录了《温柔走进良夜》《赶在黎明前奔跑》等篇目,重在探究个体的心灵;第二辑“大地上的事情”收录了《父亲拔了输液器》等篇目,多为回忆父亲、姐姐等亲友间的情感互动;第三辑“木镇风物记”收录了《替一只苍耳活着》等篇目,重在描摹乡土风物。

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认为,耿立的笔下充斥着生命的坚韧和对爱的渴望,纤细又深沉,有极强的个人性和主观性,但又保留着真实感,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或温情、或凌厉地展现给读者看。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认为,耿立的散文是一种自由的书写,一种率真的表达。耿立散文中乡村书写占据重要部分,但仅仅将他作为叙述乡村的作家并不准确,“最重要的是他把乡村作为出发点,将乡村精神无限延伸开来,连接到城市,连接到未来。也就是说,耿立的散文具有突出的乡村精神,经受了现代性的淬火,呈现出开放性。”贺绍俊说,耿立的散文始终保持着一个真实的自我,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他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乐于做一颗有着伟大信仰的苍耳,既谦卑坚强又温润清凉。

耿立坚持散文创作已有三十年,谈到写作体会,他认为“散文的出路不在怀旧,散文的尊严在于建立新的艺术范式,一种新的表达,在文学新时代建立一个有别于过去狭窄故乡的新的心灵世界,用这个新故乡,安顿我们的心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