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智駕】全球車企電動化提速,引發锂電資源争奪戰更新擔憂

芯智駕──集萃産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集微網消息,現代啟動印尼電動汽車工廠、通用入局動力電池材料領域、福特加快歐洲電動車計劃、大衆加碼德國電動車工廠建設、豐田推出純電動車新計劃、本田全面加速電動化轉型……

近期,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紛紛加碼汽車電動化轉型力度,或釋出電動汽車推出計劃,或優化未來發展規劃,其中動力電池産業鍊已成為重點布局領域,研發、投資力度空前,國際合作也更加頻繁。國際汽車品牌的新動作,昭示着全球汽車産業正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不過對電動車所需的锂材領域,擔憂卻與日俱增。

全球車企電動化提速

自2015年《巴黎協定》簽訂後,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部分國家和地區還制定了燃油車停售、停産時間表,其中中國海南省、荷蘭、英國、挪威、以色列等已計劃在2030年及之前停售燃油車。

在政府及産業鍊企業共同努力下,大陸已迅速發展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引領者之一,并湧現出了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比亞迪、埃安等一批新能源汽車品牌。筆者統計發現,2015年至2021年,大陸每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全球比重,除2020年“僅為”43.75%外,其餘年份均超過52%;2022年,預測大陸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為600萬輛,占全球比重有望重回60%以上。

事實上,除了本土企業,國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力度也非常大,其中大衆汽車、沃爾沃計劃到2030年實作旗下所有車型實作電動化,奧迪計劃在2033年停售燃油車,本田計劃在2040年停售燃油車……

進入2022年以來,國際車企在原有基礎上更是密集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加速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程序。

3月2日,南韓現代汽車公布的戰略路線圖顯示,其計劃到2030年實作年銷187萬輛純電汽車,并為此計劃投入95.5萬億韓元用于提升軟硬體競争力。緊接着于3月16日,現代汽車啟動了位于印度尼西亞的新工廠,即将生産純電動汽車。同時,其與LG合資的印尼電池工廠也将于2024年投入營運。

美國市場方面,特斯拉一枝獨秀,不過在拜登政府的電動汽車激勵措施下,福特、通用等傳統主機廠也加速了汽車電動化程序。其中,通用同時着手電動化及智能化布局,僅今年3月就連續兩次出手,一是與南韓浦項制鐵化學公司計劃在加拿大投建電池材料工廠,二是加碼34.5億美元扶持自動駕駛公司Cruise。

美國另一家汽車巨頭福特也在加快汽車電動化轉型,對電動汽車的投入預算已從300億美元提升至500億美元,其中2022年計劃投入50億美元,并希望到2030年把電動汽車産量占比提升至50%。需要指出的是,電池材料已經成為福特的布局重點,近期已與南韓電池制造商SK On Co. Ltd. 和土耳其工業集團Koc Holding AS達成合作,計劃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建立一座電池工廠,作為其歐洲電動車布局的一部分。

歐洲方面,大衆、寶馬、奔馳、奧迪等一衆車企也在加快轉型程序。以大衆為例,其同時在中國大陸和歐洲加速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工廠建設,至3月,控股的國軒高科已在加速量産;同步在西班牙布局40 GWh動力電池工廠;年産能約25萬輛純電動汽車的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建設計劃也已提上日程。另外,大衆還計劃與華為合資成立自動駕駛公司。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認為,預計2022年和2023年歐洲可能會出現30多種新的電動汽車車型,到2026年美國市場将有100多種電動汽車車型。

日本方面,也開始放下對氫能汽車的執着,加速發展電動汽車。其中豐田計劃到2030年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并力争全球純電動1/3的市場佔有率;本田近期不僅牽手索尼,還在中國全面推進電動化轉型,甚至不惜調整讴歌銷售政策,以為其在華電動化轉型鋪路。

锂電資源争奪戰恐加劇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是電動化,二是采用氫燃料電池,锂電行業分析師陳磊認為,“目前氫燃料技術還不夠成熟,而且技術專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不利于氫燃料汽車産業的發展,業内主流觀點認為,短期内,電動化仍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路線。”

而筆者在盤點2022年1月至今全球多家汽車品牌的布局也發現,多數企業主要搶占锂電領域,大衆、福特、通用、現代等都在選擇合資或是自建供應鍊。

行業周知,目前由于上遊锂電産業鍊成本持續推高,已導緻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企業不斷承壓,繼動力電池企業開啟第二輪漲價後,主機廠也紛紛跟進二次漲價。近日,包括特斯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車企,均已對旗下的新能源車型進行了3000元-3萬元不等的調價,還有部分車型因虧損已停止接單。

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分析認為,全球車用锂電用量已占據锂電總需求的80%,今年市場供需将持續緊張。另外,其預測從2021年到2030年,全球锂離子電池容量可能會增長5倍以上,達到5500GWh。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歐洲已建或在建的動力電池産能已超過1TWh,高工研究院分析認為,至2030年,歐洲锂電工廠對锂的需求将增長18倍,钴也将增長超5倍。

可見,随着全球汽車産業加速電動化轉型,對上遊锂電材料的需求将會持續激增,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情況,任何一個環節供應不上,都有可能導緻供需緊張狀況出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談及近期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時指出,國内新能源汽車産業整體仍處于轉型階段,多數企業為虧損狀态,僅有少數企業盈利,而電池材料價格過高已經影響到了大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陳磊也分析稱,“目前中國和歐洲走在汽車電動化的前面,不包括特斯拉,美國和日本這兩個汽車大國可以說才剛發力。但現在我們看到全球主要動力電池企業都在搶占锂電資源,連車企也加入進來了,說明大家對锂電資源還是比較焦慮的。特别是我們國家,優質锂礦都在國外,我們的話語權較低,比較容易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

據了解,目前大陸锂資源進口比例達65%;鎳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90%;钴儲量也處于稀缺狀态,同樣嚴重依賴進口,“随着大家都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對锂材資源的争奪會越來越激烈。”陳磊表示。

另外,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約為7%,挪威較高,達到69%,但美國僅有4%,日本也僅為0.8%,乘聯會秘書長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随着美國加大新能源的滲透,世界新能源車進入強勢發展新階段;不過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情況更為複雜,不僅受到消費的影響,還受到政策和其他環境的影響。”

(校對/James)

繼續閱讀